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逻辑学界流行的关于关系命题逻辑性质的认定,不能研究非二元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也难以契合于具体的二元关系命题。普通逻辑难以解释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不仅在于这些所谓的逻辑性质本身容易陷入窘境,而且在于它与普通逻辑应该研究的逻辑性质相去甚远。普通逻辑不能合理、有效地揭示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是与它不能系统地使用符号语言分不开的。要合理、有效地揭示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必须借助现代逻辑,建立新的分析手段,把关系命题从现行的普通逻辑教本中分离出去。  相似文献   

2.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着眼于解决语言表述知识和存在的矛盾问题。他认为,许多困扰人们的哲学问题,并不是哲学问题真的很难,而是因为哲学家们误用了语言提出了一些虚假的问题来,才给自己造成了无穷的烦恼。他认为避免这种误用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对日常语言进行严格的语义、特别是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建造一种能够严密地和无歧义地表达思想的理想语言。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是一种运用逻辑分析方法研究世界结构、语言结构及其关系的哲学学说。  相似文献   

3.
李高荣 《兰州学刊》2011,(10):11-15
有关罗素逻辑原子的简单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这主要是由于他在不同时期不同本文中一些相互冲突、十分含糊的说辞造成的。文章将立足罗素与逻辑原子主义相关的一手文献,将简单分为两类:绝对简单和相对简单,分别探讨这些争论的焦点所在,并为罗素那些看似矛盾的说法给出自己的解释,也即为逻辑分析的方法正名。  相似文献   

4.
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作为一种观念和思维方法,深深地影响着语言学发展。语言学在理性主义的技术传统,宗教、哲学传统和科学理论传统关照下,也经历了由描写到解释的过程。当代语言学是典型的解释性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纯科学色彩。采用数学中的递归定义来描写并解释自然语言,并用内涵逻辑来描写语义并使之形式化,为自然语言的理解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哲学逻辑是伴随着现代逻辑与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兴交叉研究领域。作为不同于经典逻辑的非经典逻辑、不同于理论逻辑的应用逻辑,哲学逻辑是一个内涵并非十分确定、外延具有开放性、包容量很大的概念,我们在使用或分析它时必须依具体的语境而定,不能笼统视之。  相似文献   

6.
齐荣军 《兰州学刊》2005,(1):314-316
在会话交流中,人们一般会遵守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但是有时候人们也会故意违反这些准则.关于这一点,合作原则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而礼貌原则却能做的到,因此利奇认为礼貌原则"拯救"了合作原则,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弗雷格提出实质蕴涵思想的最初依据实际上也是蕴涵命题前后件之间的相关性,他所引以为据的"如果太阳现在已经升起,那么天空乌云密布"并不是毫无条件联系的假言命题,他是由这种相关性经过抽象论证而过渡到了实质蕴涵的,但他的论证并不是逻辑有效的.弗雷格的思想对现代逻辑以至于现代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罗素把实质蕴涵的思想明确地贯穿于他的逻辑体系并且还提出了一个关于实质蕴涵的形式化定义,由此,实质蕴涵的意义完全成了一种人为的规定,它不仅不能正确处理自然语言中的假言命题,而且也不能正确处理自然语言中的假言推理.判断一个条件句的真值最主要还是要看该条件句的前件和后件之间有没有条件和结果的关联.判定条件语句真假的复杂性要求判定者必须具备超出形式逻辑范围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周小结  陈智勇 《理论界》2009,(10):102-104
情境逻辑方法是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它以经济学为基础,批判心理学主义和阴谋理论,通过构造情境模型来解释社会现象.其中合理性原则在情境逻辑方法中充当着形而上学的纲领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直觉主义逻辑是达米特语义反实在论的基础。他对直觉主义逻辑的辩护包括证明论、模型论或语义学、意义理论三个层次,他论证了直觉主义逻辑规律是自我辩护的、其语义解释可以避免循环论证,阐明了直觉主义逻辑和经典逻辑之争的逻辑哲学内涵。他提出的协调性、非循环性、组合性等原则对演绎辩护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新的需要,经典逻辑应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新系统,提出新型的语义解释.弗协调逻辑可以对经典逻辑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但这种修正是局部的,并非根本性的.经典逻辑与弗协调逻辑是"前身"与"延伸"的关系,弗协调逻辑包含了经典逻辑,可以取代经典逻辑.  相似文献   

11.
函数与自变元理论是弗雷格逻辑分析方法的出发点和基本内容,这种方法揭示了隐藏在句子的表面语法结构下的深层的逻辑结构,它直接为弗雷格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理论提供前提和基础。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把握逻辑分析方法的本质,对于理解现代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的根本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复句研究忽视了自然语句的推理结构,对条件句的考察有失偏颇.讨论以负命题推理为基础的汉语条件句及相关句族的语义实现,指出该类句族范畴的语义是个整体,其意义是以底层的逻辑语义为基础在语言的表达层面被激活的,是逻辑语义和语言化共同促动的结果.研究运用缺省推理解释负命题推理范畴的语义理解,属于复句研究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习惯于自下而上从词项之意义出发去理解语句进而把握推理,推理主义者则倒过来由推理去解释语句和词项,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决定于它们在人类推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我们在理解他人主张或掌握某些概念时应重点关注它们如何充当某一类推理的前提和结论(或是其中的一部分)。当这种革新观念的理论效应正在当代认识论、语言哲学等领域持续发酵和释放时,不应忘记它的逻辑学根底和渊源。然而,推理主义并非简单地抬高现代逻辑的价值,毋宁说,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理解逻辑学的本性及地位,尤其是逻辑与当代哲学的内在相关性。哲学家们在把肇始于逻辑学领域的推理主义路径发展成为全域性的语义推理主义的同时,也在整理和重塑现代逻辑的基本观念,从而使得我们对“何谓逻辑”“逻辑的认识论”“逻辑与理性的关系”等根本性逻辑哲学问题的回答,呈现出新的面向和复杂性。作为逻辑与哲学深层互动的最好例证之一,推理主义的诞生及其在当前哲学界的影响力表明,逻辑学并未失去它曾在20世纪哲学研究中所享有的“引擎”地位。  相似文献   

14.
逻辑真理观与实践唯物主义真理观虽然隶属不同的学科,但核心都是对"是真的"进行意义上的解释,区别在于他们对真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二者的比较可行且有意义。比较两种真理观在真之载体、真之涵义、真之符合与真之标准四大方面的异同,我们发现:逻辑真理观侧重于命题或语句的语义分析,强调静态的符合,实践唯物主义真理观是针对理论体系,更侧重语用层面的实践性,强调动态的符合与实践标准。相比逻辑真理观,实践唯物主义主义真理观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且保留了逻辑真理论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5.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异常型的非经典逻辑.通过对其进行统揽分析和精细解读,可以清晰地看到:弗协调逻辑是从真矛盾观的哲学观念出发,通过修改否定词的含义从而区分出来了两类否定--经典否定和弗协调否定;进而又通过对两类否定的界定,弱化了"一般意义"上的矛盾律,限制了"一般意义"上的司各脱规则,从而最终达到了容纳"真矛盾"的逻辑目标.但实际上,弗协调逻辑并没有对经典否定意义上的矛盾律产生弱化影响,并且也没有限制经典否定意义上的司各脱规则,更没有容纳经典否定意义上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6.
资本逻辑命题的核心理念是: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逻辑。资本逻辑主要是指资本运行所遵循的效用原则、增值原则以及强制生产与强制消费原则。资本逻辑命题虽然是我国环境哲学研究领域一种颇为流行的话语体系,甚至成为了环境哲学领域的一个教条。但是,从环境哲学的角度看,该命题仍然存在知识谱系不够真实、关键概念界定不清、核心论点飘忽不定、当代世界的生态危机现象无法解释、理论逻辑难以自洽等五个有待克服的理论局限。资本逻辑命题以对资本的生态批判开始,以对权力和资本的双重遮蔽而告终。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观点把不论……都……的意义解释为无条件关系,没有揭示出其真正语义内涵且有失笼统。从逻辑意义出发,给出推理结构进而得出该结构式表示确定无疑的整体意义,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某种结果的必然;无一例外;意志的坚决。最后对不论……都……的语义做出形式刻画,解释其语义的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18.
道德相对主义与逻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现代人不会为道德相对主义而烦忧.道德相对主义问题的凸显与现代人类学研究有关,与全球交往的频繁有关,更与逻辑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的奢望有关.知识统一论的坍塌表明,信仰的多样化是人类思想的常态.多元主义不等于相对主义.道德诚然具有相对性,人们只能在特定历史文化情境中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但道德相对主义是荒谬的.道德植根于人们共同生活的需要,植根于人的生活世界和文化,而非植根于逻辑.只需要论证人们可以就公共生活问题达成道德共识,即可摆脱道德相对主义,不能奢望把道德奠基于超验的逻辑之上.在全球交往时代,多数人认同人权原则,便表明道德相对主义是错误的.但人权原则不是什么先验真的原则,而只是靠法治维持的道德共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明,仅有人权原则已不足以维系人类文明的续存,人类须就环境保护达成道德共识.伦理学须向生态学学习,才能获得更高程度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强调"实践"在变革传统哲学观作用和意义的同时,意味着马克思依然存在一种"形而上学"即"历史解释原则".但是,这种"解释原则"却被学者们所遮蔽了.因此,必须厘清这个"解释原则",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王志远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5):58-62,107
选择依赖于偏好,但偏好尤其是模糊的形成机制问题,是选择理论或行动逻辑中最具根基性的问题。基于逻辑原子主义,提出了原子偏好概念,把行动主体(模糊)偏好形成问题看成是一个逻辑建构的过程,即把形成事物间偏好关系的判断因素划分为若干个原子比较方面或原子比较因素,由于原子方面形成原子偏好,若干原子偏好在整体上最终决定并形成事物间的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