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史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革命斗争史角度来看,以五四运动为分界限,可以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开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们习惯把前者称为中国近代史,这里姑仍其旧。我们党历来就重视中国历史,特别重视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毛泽东同志在自己的许多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爆发的并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五四运动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以往在五四运动的研究中,谈的最多是其政治和历史方面的原因,即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就宏观意义上的五四运动或者把五四作为一个以五月四日为中心外延了的历史时代来说是不错的,但是就这一运动本身作为一次中国学生运动而言,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其所以发生,更重要的和直接的历史前提则是五四以前中国学生运动的深入发展。如果没有五四前的已经蓬勃发展的并且根源于中国社会之中的学生运动,那么  相似文献   

3.
把对个性解放的重评,作为五四运动80周年的纪念文章,不是任何心血采潮的结果,而是出于对相似历史现象的思考.1979年五四运动60周年前后,思想解放又一次  相似文献   

4.
今年五月四日,是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它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它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时期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分界线。湖北、武汉人民在伟大的五四运动中,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应当准确划定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一观点已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共识。由此,理所当然地把1919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看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个历史阶段。笔者依据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内涵的论断,对照1919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的实际,认为: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止八年间的中国革命,既不同于1919年以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又不同于1927年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时期的革命性质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因此,笔者主张把1919年至1927年八年的中国革命称作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以及五四运动历来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有关这方面的论著汗牛充栋。但对于梁启超与五四运动之间关系的研究却鲜有论及。本文试图就梁启超与五四运动爆发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以作引玉之砖。一、力主中国参战众所周知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m协约国把德国在我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一战爆发后 ,一直就觊觎中国领土的日本 ,借口对德国宣战 ,竟于 1914年 9月出兵我国山东 ,并侵犯“战区之外”的三维县车站。 1915年初 ,日本政府进一步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针对日本的侵…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开端,它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研究五四运动的历史,就可以理解与把握住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枢纽,因而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史学界为了贯彻历史研究中厚今薄古的方针,从1957年开始就比较广泛地开展了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到1959年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纪念时,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不少有关五四运动史的论著,并且对五四运动史研究中的问題逐渐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就这些不同意见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中的社会改造运动。新文化运动领导者希望沿用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方式进行纯思想文化启蒙,但现实迫使他们在1919年投身于五四运动的爱国行动,开启了把思想启蒙与行动主义相结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已被此后的历史证明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时期社会改造运动的路径与走向。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下限问题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我国史学界一直把 184 0年至 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与 1919年至 194 9年的“中国现代史”分为两个学科。这种划分 ,只是为了某种政治效果 ,在学术上没有多少道理 ,专家们很早就提议把这堵墙拆了 ,并已达成共识。 1997年 ,在《近代史研究》杂志出满 10 0期的时候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作者、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胡绳先生重提“拆墙”的建议 ,他说 :“把 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 ,视为一个整体 ,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 ,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 ,有头有尾…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在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研究和说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分析革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的作用,考察五四运动的政治斗争和文化革命的发展,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端于北京的五四运动,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全国,僻处西南的四川,在这场革命大风暴的推动下,也掀起了滚滚巨澜。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表象看,五四运动无疑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意义。因此,认为五四运动仅仅是为了救亡的爱国主义运动或者仅仅是诉诸人的解放的启蒙运动,都难以涵盖历史本身。当然,说五四运动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意义,并不意味着这两重意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对等的地位,更不意味着它们都是历史的主题。从文化系统的实际状况和历史条件看,五四运动的主题是救亡,启蒙是服务和服从于救亡的。因此,在五四研究中较有影响的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说虽然全面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两重意义,但把二者并列对等起来是不甚妥当的。本文认为,可以把五四…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五四运动第四十周年。这件几乎经过了半个世纪的事情,耍现代的一般青年们都能够深切理解这一运动伟大历史的实际意义,是比较不容易的,然而却是必要的。为此,应该把毛泽东同志二十年前发表在延安的《中国文化》杂志创刊号上的“新民主主义论”温习一遍,才能有正确的认识。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著名论文里,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了“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不,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  相似文献   

14.
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到来之际,人们都在深深地缅怀那些把我们伟大祖国推向新的历史时期的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同样,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向中国人民伸出友谊之手,声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的外国朋友们。这篇短文所要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迄今已有八十年历史。八十年来,中国发生过三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开创;经历了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延安整风,真理标准讨论。救亡与启蒙的历史脉络境蜒其中,一座座历史高峰巍峨而起,登临于此的历史感悟总该是深沉的。五四运动爆发后五年,1924年,中国共产党发出可能是第一个纪念“五四”的中央文件,强调纪念“五四”的两个要义:一是恢复国权运动,二是新文化运动。恢复国权运动19世纪中叶的近代中国,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下,陷于…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7,(4):179-187
在山东学界的五四运动中,齐鲁大学居于领导地位。同时,作为在中国创办最早的教会大学,齐大的历史也折射出教会教育、民族意识和现代精神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在五四运动研究中具有典型意义。依据档案、报刊、电文和回忆录,还原历史现场,考察齐大与当局的关系变化和校方对学生运动的立场转变,亦可借此考求齐鲁大学在五四前后的诸多历史面向。  相似文献   

17.
一、将“新文化运动”混同于“五四运动”。这表明人们眼光里没有独立的文化运动。只有政治运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五四运动”等同于“新文化运动”,有时还合起来叫“五四新文化运动”.汗牛充栋的文字资料里,都是把两件不同的事混在一起。倡导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怎么与上街抗议列强瓜分中国是一回事呢?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在逻辑上,都需要将两者重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人阶級是在十九世紀后半期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最先出現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級。中国工人阶级从它产生开始就参加了各种反对他們的压迫者和剝削者的政治的和經济的斗爭,但是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們的斗爭还是自发的。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运动的分期問題,就是指中国近代工人阶級从产生开始到五四运动为止的自发斗爭的历史,应如何再細分若干阶段、若干时期的問題。为什么要进行分期?如何来进行分期?可以划分几个时期? 我們将在本文中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这些看法本身是否恰当,都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  相似文献   

19.
留日学生首先提出了五四运动的两大中心口号和斗争目标——“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对发动五四运动的决策及其实施起了关键性作用,留日学生实为五四运动爆发之一重要动因。“东京的五四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五四运动的发展。留日学生特别积极地投身五四运动,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1919年五月四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全国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运动。上海人民热烈响应北京学生示威运动的号召,和全国人民在一起,坚持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斗争。五四运动发展到六三,在上海首先实现了罢工罢市罢课的三罢斗争,上海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参加了这次斗争,迅速地发展了全国各地的群众性政治斗争,迫使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在人民的压力下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并迫使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订对德和约。因此,上海人民参加五四运动的斗争历史,是上海人民革命历史的光荣传统之一。现将上海人民参加五四运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