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经济区目前的中心工作,一是搞规划,二是促联合。搞好这两项工作,都必须研究上海经济区的模式问题。模式确定了,经济区的造型清楚了,规划才有方向,联合才有目标。 经济区的模式,涉及两大问题:其一是经济联合的形式。经济区是一个联合体,组成联合体的各个成员之间以何种组织形式实现一体化,这是经济  相似文献   

2.
建立上海经济区,是中央按照经济规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促进生产发展,加速四化建设有重大意义。正确制订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原则,对搞好经济区的建设,关系极大。现就这个问题提出粗浅见解,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所谓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体化原则,是指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贯彻区内五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一体化的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属于地区性经济发展战略。但它不同于以行政区划为范围界限的地区性如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战略。上海经济区是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五省市经济横向联系的协调组织,是一种松散的经济联合形式。它不是经济实体,四省一市才是经济实体。然而,作为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无疑问地直接关系到区内各经济实体即五省市的经济利益。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既与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相吻合,又充分体现区内五省市的利益要求。而且,它不是五省市经济优势的简单相加,更不是相减,而是一定意义上的相乘。然而,问题恰恰在于,上海经济区从而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是在五  相似文献   

4.
上海由于经济、地理上的有利条件,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随着经济区商品生产的逐步发展,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正在呼唤着它的孪生姐妹——金融中心的出现。本文拟就成立经济区上海金融中心略陈管见,兼议成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上海经济区建立后,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兴趣,为使经济区的工作真正有突破性的进展,首先必须弄清经济区的性质和目的,从我国区域经济的全局来看上海经济区。具体地讲,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的全局来研究上海经济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立上海经济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必将发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经济区从规划做起并大力促进经济联合,是已经明确的指导思想。现仅就这两个问题结合上海市经济学会对经济区调查的情况,谈一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省财政科研界的代表于一九八五年四月一日在安微省黄山市聚会,协商成立了上海经济区财政科研联络网。联络网由四省一市的财政科学研究所联合组成,建立各科研所所长联席会议,负责协调联络网的工作,在联络网下分设学会,科研、刊物、信息四个联络小组。联络网的任务是:1、积极反映经济区内有关财政、经济的变化情况以及协作开发、培养财源的途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中国政府作出了开发浦东的战略决策。在“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上海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从1992年起,迄今上海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按照到下个世纪,上海要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战略目标,上海正处于经济体制转换、产业结构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过程中,历史潮流已经把上海推到了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推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结合的前沿。在联结世界,服务全国…  相似文献   

9.
建立上海经济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合理组织地区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是现行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随意决定的,而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条条块块分割,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了现代化大生产前进的障碍,只有进行改革,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组织合理的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0.
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上海经济区横向经济联合研讨会在沪召开。这次研讨会是由上海社科院经济、法律、社会咨询中心和上海经济学会联合召开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和上海的代表一百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充分肯定几年来上海经济区开展横向经济联合所取得的成效,并着重探讨了横向经济联合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观点。现将讨论中分歧较大的几个经济理论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上海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是与上海这个城市的历史同步发展的。上海城市历史并不悠久。作为近代中国第一大城市,它并不是在传统城市基础上自然成长,而主要是在近代崛起的。上海在宋代成镇,元代设县,明代筑城,在中国城市史上,远不能比西安、开封、洛阳,近不能比苏州、杭州,甚至比不上今天属于上海市范围内的松江。1843年开埠以前,中国超过30万人口的大城市为北京、苏州、广州、杭州、成都等。那时的上海还只能算是中等城市。  相似文献   

12.
赵瑞 《南方论刊》2014,(5):34-36,22
上海自贸区是建立在中国关税领土上的国内法上的自由贸易区,其具有实验性、自由贸易性和法制化等特征,代表的是国家战略,是中国适应时代发展和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它将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向更高水平的自贸区升级,与此同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带动中国经济整体上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法律的支撑,立法先行是上海自贸区正常运行与发展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上海经济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因素分析与趋势判断厉无畏,王贻志随着90年代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心已从南部的珠江三角洲转移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中央已明确决定将上海其发展目标定为远东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当然,这对于上海来说,是...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一个对我国经济有着巨大影响的工商城市,也是一个同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经济联系的著名海港。在群贤荟萃共商振兴上海之计,开创繁荣上海之路的今天,简要地回顾上海解放前后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引起上海经济功能发生变化的一些因素,这对我们制订上海今后经济发展战略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是中国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自1843年开埠以后,上海的直接对外贸易,进展迅速,很快取代了广州,成为全国的贸易重心。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近百年间,上海的对外贸易货值一直占全国的一半左右,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的经济生活特别是对上海经济的近代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上海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九五”期间上海经济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的成就进行阐述 ,对“十五”期间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进行了论述和瞻望 ,强调理论创新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文章并就今后上海经济增长的政策导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浙江商人与上海经济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3年上海开埠后,浙江商人及时切入上海近代商业经营,并逐渐向近代工矿、金融等业发展,在上海经济近代化初期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辛亥以后,沪上浙商在许多行业出现资本集中趋势,形成诸多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上海经济近代化演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浙江商人还基本控制了近代上海最具影响的同业组织钱业公会、银行公会及被称为中国"第一商会"的上海总商会,这是浙商在上海经济近代化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上海产业证券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民 《社会科学》2000,2(5):52-56
产业证券是相对政府债券性质的财政证券而言,指的是工商产业界为筹集资本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凭证,主要包括公司股票和企业债券两大类。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高度发展的产业证券是一国或一地区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上海是近代中国产业资本最为集中的城市,在近代上海企业发展、经济成长的过程中,产业证券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对近代上海产业证券进行系统考察的著述尚不多见。本文旨在对近代上海产业证券的演进以及演进中的若干问题作一鸟瞰式的考察,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证券、资本市场在上海经济成长中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经济起了变化,大大加速了农民与手工业者被剥夺生产资料而转化为无产阶级的过程。上海工人阶级是产生于资本帝国主义直接经营的企业中、官僚资本的企业中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中。上海在1843年开埠后,很快地被外国资本主义变成为对华侵略的据点。外国资本家随之就在上海建立丁他们所经营的近代企业。设立最早的是船舶修造业,从50年代开始,外资就在上海开设船坞,到1894年上海有外国资本的大小造船业10家,雇佣中国工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一道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是右翼,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时代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已经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成为争取中国统治权的第三个战士。这里,我们就上海资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中的经济原因、组织形式和行动中的表现试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上海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进行斗争的经济原因。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矛盾、特别是和日本资本的矛盾是上海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进行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