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探讨了目前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了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公共物品强烈的外部性,使政府成为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然而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政府提供的 公共物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相应地就会出现不同的公共消费制度安排。本文依据公共物品的外部性 特质,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公共消费制度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经济与公共财政饱受质疑和诟病的当今社会,探寻公共经济伦理正当性的依据,对公共经济进行道德哲学的思考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首先从历史渊源、公共选择与公共经济正义关系、人性假设的关联以及方法论的视角对公共经济与公共选择理念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公共选择理念本质上是公共经济道德哲学;并对作为公共经济道德哲学核心问题的公共经济利益关系作了分析,指出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导致利益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对利益冲突进行伦理规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对公共经济运行进行伦理规制的原则建议,以期有助于构建公共责任型公共经济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是当今世界财富无偿转移的两种主要制度安排。在西方理论界,关于私人慈善与福利国家的各种理论与思潮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争议日久。它们的经济效率问题是争论的焦点之一。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在经济效率上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但我们完全不应夸大其词,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也同时在经济效率上各具其局限性。从各国的实践经验上来看,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往往并存发展,相辅相成。福利国家不应扼杀私人慈善的自由空间,而私人慈善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福利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对公共物品的划分,分别针对人造公共物品和自然公共物品提出了供给主体与管理主体的确立提出建议。通过供给主体多元化和管理主体明确化来实现公共物品有效(供需相契、供需平衡、品质提升)的供给,推动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有效供给公共物品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供给机制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文章认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基础就是公共物品提供的经济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论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显现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当前 ,经济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最现实的重要内容。为制定正确的经济安全战略 ,首先应从概念上明确什么是“国家经济安全”。文章在分析国际及国内经济形势、借鉴国外一些主要国家对经济安全的理解基础上 ,界定了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 ,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与传统国家经济安全、发达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安全的不同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迅速发展的因特网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和21世纪电子商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因特网的有效利用是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所在.主要围绕因特网利用和管理机制,分析因特网作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一些经济特性,指出这是因特网有效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数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与进步程度的标志,公共物品运营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公共物品范围及规模的确定、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等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公共住房分配通常经历申请—许可—居住3个环节。分散在全美各地的3000多家地方公共住房机构,遵循相关法律政策,从事管理申请者数据库、对申请者进行适合性评价、确定并调整等候名单、分配住房等事务。美国公共住房分配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公共住房机构职责明确、法律政策全面细致、住房许可标准软硬兼备、分配环节灵活掌握、对特殊群体照顾有加。  相似文献   

11.
国家体系和市场体系配置资源分别有其效率缺乏和公平缺失的先天不足,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非营利组织能有力地弥补前两者的缺陷。然而,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却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挤压下困难重重。以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对于改革进程的规制为视角,从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三方的关系出发,讨论相互配合的复合式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规范性均衡和实证性均衡。比较两类均衡的性质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实现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三方在公共物品提供的最优均衡。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财政理论和正确的财政观,应当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财政理论,并且加以适当整合和发展的结果。坚持"国家分配论",借鉴"公共财政论",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是我国在现实条件下形成科学财政理论和正确财政观的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府没有任何自身利益的论断应被理解为一个目标而非现实。政府利益是一柄“双刃剑”,其基本利益和角色利益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与基础,其失常利益则冲破了必要的约束和界限,扭曲变形为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与个人利益。因此,应该确保政府基本利益和角色利益的实现,遏制失常利益的竞逐,在此基础上处理好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 2 1世纪 ,现代金融能力对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不断加快。本文在分析国际金融中心两种模式的基础上 ,考虑到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将承担的责任 ,认为融资型国际金融中心应该是上海必然的选择 ,并分析了上海建设融资型国际金融中心的现实条件 ,同时建议政府应该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金融政策、完善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降低金融机构在上海的经营成本、培养专业人才、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 ,以提高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共事件政府出资行为有处置性出资行为、资助性出资行为和代为赔偿性出资行为三类.政府出资行为是行政给付行为,也是替代性行为.公共事件政府出资的依据是事件紧急性和保障公民适当生活水准权利.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控制政府出资行为,政府出资范围、对象和标准须符合法律规定.我国应当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增加社会化解风险的能力,逐渐减少政府出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标准金融与行为金融的资产定价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标准金融的资产定价理论和行为金融的资产定价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标准金融的资产定价理论无法解释金融异象的原因在于其远离现实的基本假设,但也正因为如此,标准金融的资产定价理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而行为金融的资产定价理论从人的心理特点出发建立了更加符合现实的基本假设,对金融市场异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但由于人的心理的复杂性,行为金融的资产定价理论建立一个统一理论框架的难度很大,但却是其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创新是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法治化为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方向,决定了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创新的价值取向。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创新的路径选择,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营造政府与社会的协作与竞争,使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推进政府的公共性,优化组织文化和组织体制;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策执行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实施的关键。制约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利益差别、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政策评估制度的健全程度、政策环境的优化程度等。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性的对策有: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民主化程度,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制,优化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服务是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超越。在其理论视域下,政府管理应注重人本主义、公民为本、服务意识、政府作用与责任的回归等理念。经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上处于缺位状态。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资金、管理环节、管理监督等方面。我国政府应积极借鉴新公共服务下的政府管理理念进行补位。例如,必须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过程中植入社会保障权的基本价值理念;明确政府工作职责;转变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标准,加大行政力度,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法律政策和管理制度:健全基金管理制度.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等。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经济学文献中对“公共物品”这一概念目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解,本文论述了萨缪尔森、马斯格雷夫、布坎南、Marmolo等人对这一概念的观点,认为对这一概念的众多理解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分别从物品本身的客现技术特性和供给方式这两个方面来对公共物品问题进行研究,对公共物品的这两种理解也构成了公共物品理论研究中的两个平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