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可 《老年人》2011,(11):39-39
陶渊明,号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就像一朵幽居的菊花,在纷繁乱世中,恬淡而宁静地开放。数百年后,许多文人士大夫将陶渊明的人品文章奉为一生追慕的典范,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苏轼和陆游等,莫不如此,也许这是陶渊明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的。  相似文献   

2.
佟丽 《职业时空》2009,5(1):170-171
马致远是元代散曲重要的代表作家。因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压迫,与其他同时代的文人一样,其很多作品流露出悲愤与厌世。但难得的是,其作品也处处蕴含着幽默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元代是一个儒教思想稍有削弱、各种思想混杂的朝代,儒士的地位低,他们为当时处于不公平地位的女子代言,塑造了一批有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她们反抗强权和夫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是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结局,而我们所说的死亡,还有一种身份的丧失,即作者是以一种代言体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在元代高压的文化政策和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下,元代文人借助"他物"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诉求以死亡这一方式投影到元杂剧中。本文就分析作者是如何带着面具"死去",然后以他物的方式来达到自我意愿的表达和新生。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生活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的材料,而文学的创作过程又是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并表现的过程。作家在作品里塑造的典型形象.其实都是作家在自己记忆仓库里贮存的“形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制作出来的。这个加工改造过程,正  相似文献   

6.
文人多自尊,多轻狂,多自以为是。世上少有赞叹别人的文人,更鲜有批评自己的文人。所谓“文人相轻”,不仅有道理,而且是一个普遍现象。 巴金却说自己“不”。这个“不”,不是他在《随想录》中对自己灵魂的拷问,而是针对自己的文学成就、文学生命。他说,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是废品。  相似文献   

7.
一想到创意,我就头疼。一些小怪物和小精灵在我的头脑里折腾,它们显得非常兴奋。 由于广告是以目标消费群为对象,来创造出新商品或企业的形象的,所以广告作品中就必须具有一些能引起他们注意的创想。特别一些新上市  相似文献   

8.
《鳏夫的房产》是剧作家萧伯纳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萧伯纳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揭示了社会中的种种乱象。本文主要从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出发,来对其所蕴含的荒诞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塑造了众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男性形象,其中以文士形象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在唐代,随着士层阶级的壮大,文士的内在欲望追求被不断放大,唐传奇中的文士作为传奇小说作者的理想型的男性形象,具有特定的外在特征以及内在欲求。外在上,他们集作者的审美理想于一身,年轻英俊富有才华,又有常人难有的际遇;内在上,他们身上则折射出当时文人士子的理想追求。他们不但是作者的化身,更是当时社会生活中众多挣扎于内心欲望中的士层阶级的集体缩影。  相似文献   

10.
张鹄 《老年人》2004,(8):48-48
“垂钓”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是个常见的传统题材,所塑造的“渔父”形象,几乎都是些高雅、飘逸之士,他们寄情山水,忘怀得失。且看:“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赵孟颊:《渔父词》)究其实,写“垂钓”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仕途多舛的失意文人,他们意在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表面闲适、清高,骨子里透出的却是悲凉、沉痛。今人安南写的《江城子·垂钓乐》,则与这类作品大异其趣,于传统的题材中表现出全新的格调。  相似文献   

11.
罟罟冠是元代贵族女性常戴的冠饰,宋元易代后,传人南方地区。元代汉族文人对罟罟冠的态度,由排斥渐次转为欣赏;而蒙古族的婚姻制度,在元代亦经历了相当的转变,体现了蒙古族对汉族文化的接受和认同。这些,都见证了元代民族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以隐逸诗人的形象著称于世,从对其辞赋的分析来看,陶渊明的归隐自有原因,归隐前后也不乏入世济天下的思想,归隐后仍在"兼济"与"独善"的矛盾中交织,且仍偶有"情执"的烦恼。本文试图以陶渊明的辞赋分析为基础,对其出世和入世的情结进行剖析,从而提炼出陶渊明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作为一名文化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清新明快,人物刻画逼真精细,尤其擅长对女孩的描写,细致入微,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特殊地位。而在中国文学史中,《红楼梦》是描写女性形象较多的作品之一,其形象各具特色。本文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娃娃屋》中女孩形象与中国古典名家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作了对比,阐明了女人笔下的自己与男人笔下的女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西游记》文本中,作者塑造了丰富的龙王形象。这些龙王不再是人们传统意识中的具有威严的龙,而是带有世俗化、充满了民间气息的特征。龙王的多种形象源于社会现实、文人创作等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龙王形象在《西游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丽 《现代交际》2010,(8):51-51
南宋文人对于陶渊明归隐原因的认同有着自身的精神需要。“耻事二姓”这种说法在南宋末元初时期日益受到重视,在这天翻地覆、国破家亡的时代,陶渊明的精神情怀和行为方式深深影响了这一特殊时代的士人群体,陶渊明“不仕二朝”的忠义之说更是为宋末爱国诗人所大加宣扬。忠义气节、亡国悲愤和超然情怀,从情感深层到理性高度都有了深刻的体认。  相似文献   

16.
明代初期台阁文人面临严重的政治生存危机,馆阁文人在这样的政治文化环境中言辞上必定会低婉和顺,小心翼翼,他们把畏惧皇帝和表明自己忠诚之心体现在诗文中,就出现了歌功颂德,应制唱和之作,其对培养官员庶吉士有着重要影响,有共同追求的馆阁文人,台阁体的代表"三杨"更是创出了"三杨辅政"的政坛佳话。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老庄所开创的道家文化传承的重镇,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曾受到陶渊明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鲁迅、夏目漱石的诗文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夏目漱石赞赏陶渊明的出世思想,鲁迅却每每提醒人们注意陶渊明金刚怒目的入世情怀,这与鲁迅、夏目漱石性格不同有关系,更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由看图到作文的两次扩想训练,有例有据,有仿有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  相似文献   

19.
“垂钓”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是个常见的传统题材,所塑造的“渔父”形象,几乎都是些高雅、飘逸之士,他们寄情山水,忘怀得失。且看:“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赵孟兆页:《渔父词》)究其实,写“垂钓”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仕途多舛的失意文人,  相似文献   

20.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表演艺术相当于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演唱者应该忠于原作品的时代背景与创作意图,同时还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增加声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声乐作品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更好地展现出声乐作品的审美价值。本文基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对演唱声音、音乐感觉、演唱情感、声乐表演艺术形象的审美体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