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发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回乡创业者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较低,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企业投资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他们面临着缺乏资金技术、交通落后和信息闭塞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创新金融体制,加强创业者培训,完善软硬件设施,发展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形成、发展、兴盛、共融于我国传统农耕社会。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迁,使得与传统农耕社会共生共融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面临着同化、淡化、异化、消失的威胁,这种现象在我国边疆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更加突出和严重。论文以云南临沧为例,通过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保护和开发的现状分析,探讨、研究我国边疆欠发达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节庆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语言认同、民族身份认同、宗教认同和习俗认同四个方面对民考民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现状做了调查,发现他们对汉语的认同程度比较低;本民族身份认同感有所增强,国家认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大学生一方面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豪感,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主流文化的认同趋势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4.
5.
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存在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差异,且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从交通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入手分析不同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发展差距是探究其成因的有益路径。基于此,文章运用地处西南边疆的广西、云南两省(区)公路和铁路客运O-D联系数据,根据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划分出零散、稀疏及密集三种类型聚居区,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交通联系网络与经济差距的空间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基于公路和铁路客运形成的交通联系网络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不利于不同类型少数民族聚居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唐梓翔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17-2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渐次加快,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向城市涌流,城市的多民族化进程也在加快,新的民族地域格局正在构建。少数民族群体内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影响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城市和谐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指标。该研究通过对天津市天穆镇A社区回收的120余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以期对影响城市少数民族社会认同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7.
国家认同的构建本身就是一个主客观相统一的复杂的实践过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言,增强新疆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意义重大。民族的文化属性与政治属性决定了国家认同必须在民族文化的事实与引导构建的规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无论是对民族研究的原初主义的客观范式还是现代主义的主观范式,均不能很好的协调民族、文化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新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只有在尊重承认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性、客观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各少数民族文化朝一体性、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保持一种良性的平衡,实现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者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居住生活在昆明郊县区的少数民族居民的教育观念,归纳其主要特征,从改革开放进程这一大背景下探求这些教育观念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和相关理论对城市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居民的教育观念进行合理的阐释,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改善当地居民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自发移民发展理论探索——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移民搬迁组织主体、搬迁行为及形式、效果等方面看,少数民族自发移民有别于政府组织的搬迁移民。根据人口迁移推拉力理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自发移民搬迁的推力主要来自于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缺乏与恶化,而拉力却来自于族群内与族群间的带动作用及婚亲社会裙带关系,以及迁入地的经济收益刺激等。与主流农村地区相比,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自发移民发展主体地位"尴尬",主体身份与主体发展机会"双缺失"。为促进其发展,需确立主体地位,加大产业培植扶持力度,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建立健全有助于推进自发移民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疆各少数民族社会成员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在群体身份认同方面出现了困惑、倒错和焦虑的现象。现阶段,新疆各民族在民族认同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重塑和建构民族认同这一重要问题历史地摆在新疆民族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强化公民身份是第一身份的意识,构建各民族社会成员文化多元和国土与政治一体的认同结构,应该成为新时期新阶段新疆民族认同教育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建构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语言与民族认同关系密切。母语写作体现出民族认同的诉求。非母语写作通过特殊的语言策略也巧妙地传达了民族认同,不过这些现象也体现出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认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和语言测试的方法,对3700余名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汉语学习水平进行了调查。在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集中考察了维吾尔族中学生民族认同的发展状况及其与汉语学习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模仿与创新--以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庆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5):99-103
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为例,论述语言研究中模仿与创新的辨证关系.语言研究既要模仿又要创新,这是语言研究取得新成果的必要保证;处理好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必须正确认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应当着力发掘本土语料去丰富、发展语言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得的资料为基础,分析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结果表明:(1)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民族认知、民族情感和民族行为等三方面.民族认同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互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性别、学习汉语的时间、所在学校的位置和母亲的学历对民族认同影响显著.(2)公民角色、学生角色和民族认知、民族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3)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他们对自己奉献的城市却没社会认同感。本文站在农民工的视角,从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经济认同三个方面来分析他们对城市的社会认同状况,并提出了增强其社会认同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补偿报销机制合理与否关乎该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少数民族聚居区补偿报销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以内蒙古和云南两省为例,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新农合制度运行中的各地的补偿报销机制进行比较分析和深入研究,以此为依据评估补偿方案的合理性及缺陷,提出针对性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王玲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北京话儿化问题,一些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如儿化现象呈衰减趋势、对儿化现象的态度由崇拜转为贬低、儿化词有可能消失等。我们认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本文采用录音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北京话儿化的使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儿化非但没有呈现衰减的趋势,反而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儿化现象不仅广泛见于当地居民的口语,而且还扩散到移民群体,两类人群对儿化的积极认同占主流;外来移民中存在过度使用儿化的现象。上述情况的发生与北京话儿化日益凸现的身份认同功能密切相关,儿化已经逐步成为融入北京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和标志,预示北京话儿化未来会继续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成为突出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汉族文化和文学的话语压力;现代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挑战;全球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质化威胁.面对这一危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表现出了积极地建构民族认同的姿态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新利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3,(5):84-88
大众传媒对于建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正向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可以传播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少数民族进入公共领域.大众传媒对于建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负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大众文化挤占了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如果没有必要的制度和法律约束,就会被分裂分子作为策划分裂活动的武器,其传播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造成冲击.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培养人们看新闻的习惯,通过多种节目形态传播主流价值观,加大地方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力度,提高少数民族的媒介素养等方面来提高建构国家认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