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桂姣 《新天地》2011,(8):116-117
数学美不仅有表现形式的美,而且有内容美与严谨美;不仅有具体的公式、定理美,而且有结构美与整体美;不仅有语言精巧的美,而且有方法美与思路美;不仅有逻辑抽象的美,而且有创造美与应用美。简单的说,数学美有四个方面的表现形式: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对称美。  相似文献   

2.
重在实用的公文,作为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实用性是公文最显著的特性,公文的内容具有实用美和威严美;公文的主题明确单一.表现为鲜明美和单纯美;公文材料呈现为真实美和准确美;统一有序的公文格式体现出规范美和严整美;公文语言之美是一种严肃、和谐的庄重、得体美。  相似文献   

3.
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是在作文教学中倡导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当前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空泛,文风不整;模式化、浮浅化。对策:一、使学生通过观察与调查,感受美、发现美;二、通过写作与修改,表现美、创造美;三、通过批改与讲评,评判美,以美启真,以美引善;四、培养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4.
刘兆吉先生是美育心理学科创始人,其美育思想的产生经历了启蒙、孕育、创立三个阶段。刘兆吉先生提出的“美育与美育心理学是皮毛相依的关系”“艺美融合实现大美育”“将美寓各科,实现各科育美、五育共美”和“探究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思想,对当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新时代,美育应遵循美育心理规律,提升美育教学的有效性;倡导大美育理念,构建各科育美、协同育人的美育机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生活,培育中华美育精神,以此改进和加强美育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思想精粹主要包括: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谐思维。“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最高审美标准;“协调之美”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始终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善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思维方式;“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丝”时期,鲁迅创作了许多大篇幅的杂文,将叙述、议论、抒情有机融合,全文有着逻辑较为严密、说理纵意挥洒、行文委婉曲折的整饬美和洒脱美。这些杂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体风格:一是选取社会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地写出其中深蓄的非凡的人生意义;二是显示出作者睿智的思想和天才般艺术功力;三是作品具有委婉含蓄、隐晦曲折的审美结构;四是充分显现出散文“散体构思”和“纵意挥洒”的体式美;五是具有诗意美和哲理境界;六是显示出高度个性化的体式创新。  相似文献   

7.
模糊摄影论要卓昌勇一、模糊摄影概述纵观摄影艺术诞生150余年的历程,摄影领域也和其它领域一样,出现了许多新的风格和新的流派,摄影的美呈现出多元的形态:清晰美与模糊美;具象美与抽象美;写实美与浪漫美等等。为了使摄影登入艺术的殿堂,摄影艺术家们不懈地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论述中国古代诗歌的建筑美,亦即视觉美,它分为外在的结构美与内在的结构美;在此基础上进而探求建筑美与声律美即视觉美与听觉美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广告英语既是应用性语言,具有鼓动性和说服性;又是半文学文体,具有语言研究的价值和艺术审美性。美学修辞的运用赋予广告英语意境美、形象美、含蓄美、突出美、音韵美等语言艺术美。因此广告英语的翻译策略也应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包括传达商品信息、进行文化通融、发挥劝购功能、善用四字结构等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解读美猴王之美,认为其根源于中国猴文化,经历了从鄙猴到灵猴的悄然蜕变;内在精神为滑稽玩世,是狂士传统、道家玩世主义与猴文化结合变异的新产物;美学表现主要为狂傲美,并融谐趣之美,兼具俗与雅双重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1.
张孝祥词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即高洁诚挚的人格美;豪壮忠愤的崇高美;风景秀丽的图画美;虚幻缥缈的飘逸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针对目前学生鉴赏能力低下,想象能力贫乏,创造能力缺乏的情况下,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文学鉴赏:抓“文眼”,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的欣赏品味作品的情感美;求同辨异,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间读体会作品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13.
精巧细致的金镶玉首饰,将细腻繁复的金箔与大气圆润的玉石融合,重现手工金饰之美;将金箔工艺与围棋相结合,在变化多端的棋盘上分布,展示简约之美;高科技的蓝牙耳机,外观独特之处加入金箔花纹。  相似文献   

14.
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阴柔美郁桂平在美学史上明确提出了阳刚美与阴柔美的概念,“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开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  相似文献   

15.
唐代女冠诗歌中蕴涵着一股哀愁的美学意味,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哀愁美进行初步的探析:一,生存喟叹的哀愁美;二,离人酬寄的哀愁美;三,爱情追逐的哀愁美;四,家国沦丧的哀愁美。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诗学“平淡”美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思维特征上,“平淡”具有集大成意识;2.审美特征上,“平淡”是一种老境美;3.情感特征上,“平淡”体现出处穷而淡然、淡泊却又不失进取的超然心态;4.鉴赏特征上,“平淡”以隽永深长的滋味为审美取向,由此演化出宋人鉴赏诗歌的新方式──涵泳。“平淡”在宋代诗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上,最早注意到舞蹈的审美特性的,是古罗马哲学家琉善。我国古代文献中,也早已有了处于萌芽阶段的舞蹈美学思想的论述。舞蹈美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人体美为主要内容的形式美;直观性和虚拟性结合的艺术美;高度概括和凝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当前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念,结合语文“新课标”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古典诗文内容解读入手,总结出实施审美教育的办法:初读整体,发现美;探求主旨,领悟美;陶冶性情,体验美;美读意象,唤起美。由此看出,审美教育将成为新时期语文教改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审美化教学是经过美学加工的教学,是融集生活美、艺术美、科学美、自然美、道德美和创造美一体的高级教学实践活动。审美化教学的课前“美学施工”,包括教师对受教者审美经验和心理承受力的深切把握;从审美角度对教材的深研与领悟;对教态美的精心设计。审美化教学实施对于培养既善于理论思考又长于审美创造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正朝着21世纪大踏步地迈进。未来的世界,人类将由为生存劳动转入为营造美的生活而劳动。具有远见卓识的未来学家预言:人类即将步入审美的世纪。人类正朝着一个注重审美趋向的未来世界奔驰。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高度的审美意识,具备在各自领域中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将一切生产劳动与美的创造结合起来的能力。全人类都将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美的意识去营造生活。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美有愈来愈受到人类社会的广泛重视。美育,是一门科学,是教育与美学结合的产物。它是“应用美学之理论干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①的科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