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为 ,我国改革成绩巨大 ,就在于选择了渐进式改革道路。渐进式改革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产生的正确道路。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尊重实践是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赛晓序 《齐鲁学刊》2000,3(2):44-49
渐进式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改革的性质、改革的初始条件、改革的开创性、改革的风险性和观念更新的长期性等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邓小平摒弃“休克疗法”,选择渐进式改革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式的渐进改革与前苏联、东欧的渐进改革加以对比,突出邓小平在渐进改革实施策略上的独特性设计。从中反映了邓小平对我国国情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以及他对待外国的理论、经验、模式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改革道路和科学的实施策略,为我国改革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欧、前苏联有一个共同的制度起点,过去都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近2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又都是社会生活的主题.然而,它们的经济制度的变迁方式却有着显著的不同.基于"构建理性主义"和正统经济学的逻辑,东欧、前苏联等国家的经济改革选择了"激进式制度变迁"方式,而"演进经济学"则表明经济制度的变迁应该是"渐进式"的,东欧、前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教训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本文则根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从"制度鸿沟"、"人力资产"及"制度记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上"渐进式"道路的原因,并据此分析了选择制度变迁方式的几个标准.  相似文献   

4.
建立新体制的改革道路选择赵南江九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阶段。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转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改革之路。我们知道,八十年代中国改革选择了渐进式的道路,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那么在建立新体制的改革新阶段,是否应该转换其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选择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道路.为了确保改革的有效性,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四条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这是有效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系统性原则,这是有效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重点性原则,这是有效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举措;连续性原则,这是有效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朱秀英 《东岳论丛》2001,22(1):53-55
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改革 ,呈现出的渐进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正确妥善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实现体制的平稳转轨、平稳过渡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然后再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后配套进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军事体制的改革 ;政治体制的改革 ,必须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的展开 ,尽可能平稳进行 ;改革必须分阶段进行 ,循序渐进 ;改革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走渐进式发展的道路 ,是历史的必然 ,是由改革的性质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由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苏东斌教授主持创作完成的《中国经济特区史略》 (以下简称《史略》)一书 ,日前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以特区经济发展史为基本线索 ,结合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 ,从多角度、全方位记录我国各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设立过程、发展状况和发展历程、面临的问题 ,展示经济特区前景的学术著作。1 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二十几年来最成功的经验之一。中国有远见地选择了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道路 ,但同时也就面临一个深刻的矛盾 ,即必须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寻求推进改革的动力。改革本身实际上是责…  相似文献   

8.
康凤云 《江汉论坛》2005,2(7):21-24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目标取向,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中的目标取向与发展道路是关联性的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取向的完整内涵,从而相应地在四个重要方面体现出理论特点和时代特色。因此,从历史、时代与理论发展的方位,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目标取向进行评估和定位,得出的结论就是:它既是对近代中国“现代化难题”的历史性解证,又是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热潮的智慧性指引,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14大召开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化体系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渐进式改革到全面整体推进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达到定型化和成熟化的阶段.我们已经总结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这样的新的历史阶段,在具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认识和掌握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稳定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 ;改革农业经营管理体制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邓小平关于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思想 ,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总构想,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总目标.研究这一设计思想的总脉胳,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地产权结构改革必须坚持渐进改革方式綦好东一、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农地产权结构改革中取得的巨大成功始于70年代末的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甚至被中外经济学家喻为“中国奇迹”。而这一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选择了“渐进式改革”的改革方...  相似文献   

13.
谁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这在理论和实践中为人们所普追关注。笔者带着这个问题,重温了邓小平同志有关中国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的论述.特别是其中关于农民自主权的论述,认识到农户才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户本位才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一、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飞跃”思想上:“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重新凝聚了改革共识,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并予以科学概括,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精辟而有力地提出社会主义国家不改革就会死路一条的历史结论,以极大的勇气与智慧提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政治遗训。一段时期以来,有人抓住邓小平晚年的某个谈话,片面地、孤立地理解邓小平的思想,甚至提出所谓"晚年邓小平"的问题,得出"邓小平晚年承认他搞的改革开放失败了"的结论。这是对邓小平晚年思想的割裂和肢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邓小平晚年的思考与邓小平理论是逻辑一贯的思想体系,其中,南方谈话是其晚年思想的集中体现和系统阐发。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我们更需要从南方谈话中汲取智慧和勇气,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方向,努力解决邓小平提出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路线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对这两个基本点讲得最早、最多,最深刻的是邓小平同志。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三大精神,认真贯彻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快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渐进式企业改革效益的问题李新春我国在过去十几年通过经济改革而使得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从制度变迁所选择的路径上来说,主要是由于我国从总体上采取的渐进式改革模式。一、渐进式改革的效益递减尽管渐进式改革带来了明显的改革收益———报酬,但愈来愈多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宝贵经验的总结,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深入地探讨邓小平同志改革思想的哲学基础,对于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当前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在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面前,邓小平同志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道路,作了深刻的思考和正确的论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要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一个国家政治发展失误引发的各种危机将会给国家利益带来巨大损失。渐进式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做出的正确选择。中国应当审慎地推进政治发展和制度建设,一方面要适应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规则,满足国内民众对民主的期待;另一方面必须保持政治稳定,建设强大的国家,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确保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两项历史性贡献:一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二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邓小平所以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其首要原因就是对自己所担负的重要职责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所负职责怀有强烈的意识。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职责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明确马克思主义者的职责并怀有强烈的职责意识是邓小平在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迈出了第二步,即从精神实质、方法功能、历史命运三个方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勇于实践马克思主义,这是邓小平能够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的这一概括 ,准确地、科学地表述了中国百年历史的进程。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到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再到邓小平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建设 ,这是中国廿世纪紧密联系、相继交替出现的三个伟大的历史时期 ,这三辆火车头相继牵引、奔腾前进 ,使中国由贫穷落后 ,走向繁荣富强。这三次历史性巨变的发生、发展以及成败的关键都与三位伟人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