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豪强地主,史书往往称之为“大姓”、“著姓”和“名族”,因此在史学界也叫做大族豪强地主。豪强地主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早在西汉后期即有很大发展。东汉时,随着土地兼并的日趋剧烈和农民的大量破产,豪强地主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对东汉社会发生了重大影响。且与后来门阀士族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因此,探讨一下豪强地主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了解东汉以及魏晋时期的历史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一王符生在东汉后期的和,安之际,他一接触到社会现实,摆在他面前的便是各种各样复杂而尖锐的社会矛盾:官僚的贪婪残暴,贵族的骄奢淫逸,外戚、宦官更迭专权,豪强地主恣意兼并土地,军阀割据,拥兵自重,政治黑暗,经济凋弊,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王符反对豪强独断专行,主张“尊君重令”的思想,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和条件下提出并进行发挥的。王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竭力维护祖国的统一,他的  相似文献   

3.
士族制度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族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层,有些资料又称其为世族、豪族、郡姓、大家、名门、门阀、阀阅等。士族制度是世家豪族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高度发展的产物,作为一段历史,士族制度是怎样走完它由兴到衰的路程的呢?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官僚集团的支持下建立的,所以,东汉政权对豪强地主的利益倍加保护,使得豪强地主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种种特权。在政治上,豪强大地主世代担任政府的重要官吏,形成门阀,并通过他们的门生和故吏,在朝廷内外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集团。在经济上,豪强地主霸占着大量的土地和劳动人口,他们…  相似文献   

4.
东汉后期的社会批判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前期,出了一位如今家喻户晓的大思想家王充。他以战斗无神论者和批判家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但是,由于这时东汉正处在兴盛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尚未充分暴露,王充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并没有为许多人认同。再加上他为了批判复古论,为了“宣汉”、“恢国”,对汉朝统治者作了不恰当的歌颂,加上其他一些缺陷,而影响到他的思想的战斗性。到东汉后期,一部分思想家又高高举起批判的旗帜,掀起了一股批判现实的思潮。一、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东汉中期以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起来。由于豪强地主势力对土地的兼并越来越厉害,加上贪官污…  相似文献   

5.
东汉前期,伴随“以关中治关东”传统战略的逐步转变,关中地主集团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迅速形成了一股巨大的“迁都”思潮。这股思潮,不仅挑起了秦汉以来两大地主集团的再次斗争,而且对东汉的上层建筑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尚有必要。一建武元年六月,刘秀于(高阝)即位,建立东汉。十月,降更始将朱鲔,东驾入洛阳,遂定都洛阳。由于此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东汉建立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支柱又是以南阳、颍川、河北为主的关东豪强地主集团,因此建部洛邑是形势使然。然而随着天下的渐趋统一和秦汉以来“以关中治关东”传统战略的逐步转变,关中地主集团便日益显露出不满情绪,纷纷要求朝廷西顾,迁都旧京。特别是占据长安后朝廷的屡次西巡、西京园陵宫室的诏勅修建  相似文献   

6.
关于王安石与张居正清丈土地迥异结局的探析吴建华一在中国封建经济史上,主要有两次较大规模的清丈土地运动。一次是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方田法,另一次即是明神宗时张居正推行清丈法。北宋建国,政府实行“田制不立”①、“不抑兼并”②的国策,对豪强地主兼并采取纵容态...  相似文献   

7.
王符的社会批判思想与东汉末年清议思潮辛旗东汉末年,一批代表庶族地主和平民利益的官吏,对社会腐败政治猛烈批判,与古文经学对纬儒学的批判相互唱和,尉然而成“清流”。这股“清流”与“天人感应”今文经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及昏暗、肮脏的政治行为相抗衡。被赶出朝廷、...  相似文献   

8.
东汉地主制经济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东汉时期封建地主制经济发展的特点。东汉是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由不够成熟向成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封建地主制经济较前有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大土地私有制有所发展,特别是富民地主中的大商人豪强的经济力量大为增强,出现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地主田庄;主要生产者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了;在地主阶级内部形成了世族地主阶层。  相似文献   

9.
<正> 王符(约公元100—170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后期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哲学家。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大肆进行土地兼并,广建田庄坞堡,横行乡里,政治黑暗,吏治败坏,社会危机四伏。王符一生隐居著书,讥评时政之得失,揭露豪强劣绅的贪婪秽恶,不愿人知其名,所以,名其所著之书为《潜夫论》。《潜夫论》十卷三十六篇约十万言,涉猎的范围和领域相当广阔,论述到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道德、法律、宗教、文学、人才,甚至军事等各个方面。它虽非东汉后期的百科全书,但确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0.
(一) 元代在贵州实行土司制度,封建领主经济居于统治地位。明代随着“土流并存”①政策的推行,社会生产的发展,贵州才开始出现封建的地主经济。明末清初,李定国等人率领的大西军进入贵州,在领导西南各族人民进行反清斗争并限制地主剥削的同时,鼓励民间垦殖,开矿和贸易,给贵州封建领主经济以极大的冲击,为贵州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清王朝统一贵州后,黔省境内的土司、土目仍是本地区的土地所有者,这种土司土地所有制有如下表现和特点: 第一,由于土司职位世代沿袭,使他们比较稳定地占有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和山林。如黔西北的“(亻罗)倮族”(彝族),“其巨室尚拥数十百里之地,人民数万,田租万千石,羊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具体发展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辩证统一,赤壁之战即属这种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表面看来,赤壁之战是封建地主军阀集团之间的一场大搏斗,如果我们挖掘更深层的原因,则会看到它是东汉末年社会结构发生局部变化而引起的强烈震荡.而这种震荡的震源,则是来自封建生产关系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量变,不但从经济上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构成,而且由于地主世家与豪族地主势力的膨胀,从政治上影响了东汉封建政治的权力结构,提出了权力再分配的需求,构成了东汉社会结构震荡的深层原因.东汉地主阶级的构成是多层次的,从身份性来说,有身份性的地主世家、有非身份性的豪族地主和一般地主;从其对政权的关系来说,有统治阶层、有非统治阶层.因此,地主阶级内部各种利益集团、各层次之问的斗争也显现出多层面、交插性特点.在统治阶层中有外戚与其它地主世家利益集团的斗争,也有外戚与宦官的斗争;统治阶层与非统治阶层  相似文献   

12.
<正> 明代神宗万历年间,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创建了东林学派。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中,赞扬他们是“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一) 东林学派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十五世纪后半叶以来社会危机发展的结果,是在农民起义和新兴市民反封建斗争的震荡中产生的。明代后期,朝政日益腐败。以皇帝、宦官、贵戚和权臣为代表的封建上层统治集团极端昏庸腐朽。他们穷奢极欲,疯狂掠夺和兼并土地。仅一小撮皇室、权贵就以官田的名义垄断了全国耕地的七分之一,江南富庶地区被地主霸占的土地一般均在三分之二以上,加之田赋税收的苛重剥削,迫使广大农民沦为无地佃农。以吴中地区为例,农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日知录》卷十)。在朝内,阉党(宦官)把持朝政,厂卫(特务)横行,矿监税使分布全国,官吏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地区出现了“人相食”的局面,“三家之村,鸡犬悉尽;五都之市,丝粟皆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目前争议较大,而且迄无统一趋向。本文试就隋末农民战争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作些探讨,希能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裨益。一、隋末农民大起义是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的产物公元581年,隋朝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汉以后三百多年的分裂混战状态。通过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度,使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提高了他们的劳动兴趣和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地主、官僚、豪强的竞相侵夺,均田制很快破坏。隋文帝时土地兼并已很严重。逮至炀帝,大批农民已是流离失所,“无尺土之资”了。与此同时,很快腐化了的隋统治者,为了满足其穷奢极欲的生活,又大兴土木,广造宫室,修驰道、筑长城,征发徭役,远戍边陲和三征高丽等,使社会生产遭到惨重破坏,给劳动人民造成了极大灾难,阶级矛盾急剧激化,隋王朝重新面临了“山雨欲来”的严重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到宋代,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逐渐衰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宋朝的官户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兼并土地,从而扩大了土地经营,这成为官户一项极为重要的收入。 一、抑制兼并政策 宋代从建国初,采取了一系列“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等政策,这就引起了土地兼并。宋人极为重视包括土地在内的常产的观念,例如:“人生不可无田,……有田方为福,盖福字从田、从衣。”①“果置得一两好庄及第宅,兔于茫然,此最良图。”②认为田是幸福之根源,拥有土地才是保取富贵的上策。苏武在详定役法时,…  相似文献   

15.
略论王符的社会观宋德宣王符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秦统一中国使封建社会全面确立,西汉推动封建社会巩固发展,到了东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土地集中、农民与地主对立──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地主豪绅疯狂地兼并土地,到处建立田庄与坞堡,农民一步...  相似文献   

16.
《文史哲》2010,(6)
豪族势力响应舂陵宗室发起的复汉运动,合力推翻王莽,又纷纷支持当地政治人物建立割据政权。刘秀征服各地豪族势力,建立了东汉王朝,但仍面临如何在豪族社会基础上巩固统治的问题。豪族占有大片土地,役使贫民和奴婢从事生产并守卫田庄,宗族和宾客是他们的帮手和爪牙。东汉统治者吸取西汉和王莽的教训,不再企图消灭土地兼并,而是采取各种措施抑制和削弱豪族势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强化吏治,用严刑峻法约束豪族。这一措施收到一定效果,同时也导致吏治苛刻之弊,造成大量冤狱。时人普遍认为,根除此弊须用"良吏"取代"残吏"。对"良吏"的强烈期待,成为东汉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一、乾嘉之际的农民生活乾隆年间,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地主剝削农民的手段愈来愈辣,农民耕“一亩之田,耒耜有费,耔种有费,(?)斛有费,雇募有费,約而計之,率需錢千。一亩而需千錢,上农耕田二十亩,则口食之外,耗于田者二十千,以中年約之,一亩得米二石。还地主租息一石,是所存者仅二十石,当其春耕急需之时,米价必貴,势不得不貸之有力之家,“……加四、五之息,……在秋时必賎,富人乘賎而索之。”造成“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而稍得温飽的“十室之中无二三焉!”地主不仅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门阀,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门阀是豪强、士族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有一个发生、发展、衰落、消亡的过程。门阀的历史大约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门阀历史的第一阶段——两汉,是豪强地主的形成时期。早在西汉前期,官僚、地主及某些封君就已着手兼并土地。史载:“上(刘邦)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肖何)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又载:“(田)鼢……治宅甲诸弟,田园极膏腴”,又“鼢使藉福请(窦)婴城南田,婴大望日:‘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相夺乎!’不许。”“丞  相似文献   

19.
王符,“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也”,他生活在官僚贪婪残暴,贵族骄奢淫逸,豪强地主恣意兼并士地,“君道秕僻,鲜纲日陵”(《后汉书、儒林传》)的东汉后期,作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进步唯物主义哲学家王符,无论就其政治学说、经济思想,还是就其宇宙哲学观、社会历史观及法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都有其不可低估的历史影响。甘肃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王步贵同志编著的《王符思想研究》一书,实事求是地再现了东汉后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符的思想全貌,为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王符的学术思想,研究东汉历史的各个领域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学习资料。  相似文献   

20.
汉代封建依附农的种类及其产生李树军西汉武帝时期,豪强地主已经产生,豪强地主一旦形成,封建依附人口随之涌现。马克思指出:在封建制度下,“必须有人身的依附关系,必须有不管什么程度的人身不自由和人身作为土地的附属物对土地的依附,必须有真正的依附农制度”。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