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探索适宜榆林黄芪的移栽栽培方式,以黄芪为研究对象,设置起垄栽培(QL)、膜际栽培(MJ)、双垄沟栽培(SL)和露地栽培(CK)4个处理。分析CK、QL、MJ、SL对黄芪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农艺性状、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20 cm土壤温度,返青期MJ和QL同温,比SL、CK分别增温0.25℃、1℃,花期MJ比QL、SL、CK温度分别降0.75℃、2.63℃、0.125℃;0~60 cm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MJ比QL、SL、CK高2%、2%、14%;株高和冠幅,荚果期MJ显著高于QL、SL和CK,茎粗MJ显著高于CK,与QL、SL无显著性差异,比QL、SL增粗0.22 mm、0.71 mm;干物质量,MJ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主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总根数,MJ显著高于QL、SL和CK,MJ产量显著高于SL和CK,与QL无显著性差异,较QL、SL和CK分别增产2%、20%、18%。综上,MJ为榆林平栽黄芪适宜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
根际通气和盐分胁迫对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根际通气和盐分胁迫对玉米植株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盐水(3,6和9 g/L NaCl水溶液)灌溉处理,均使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减小,且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大,胁迫效应加强;在所有灌水处理中,根际通气均使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盐水灌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胁迫效应;盐分胁迫和根际通气均使玉米的根冠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大,但其影响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覆膜处理与行距对谷子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晋谷21号为试材,设置3种覆盖方式(A1:全覆膜;A2:膜际;A3:不覆膜)与2种行距水平(等行距50 cm、宽窄行60/40 cm)互作栽培,以不覆膜为对照,共设置A1B1(T1)、A1B2(T2)、A2B1(T3)、A2B2-1(T4)、A2B2-2(T5)、A3B1(CK1)和A3B2(CK2) 7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两种覆膜方式均能提高谷子光合能力和产量。其中,A2B1(T3)处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最高,分别为23.38μmol·m-2·s-1、0.17 mol H2O·m-2·s-1,和133.07μmol·mol-1,A1B2(T2)处理蒸腾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的浆料对棉纱浆纱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浆料对棉纱强度影响的大小为:魔芋精粉(A_9)>氧化淀粉(A_2)>普通面粉(A_1、CK)>玉米淀粉(A_5)>小麦淀粉(A_6)>酯化淀粉(A_4)>羧甲基淀粉(A_3)>羧甲基纤维素(A_7)>聚丙烯酰胺(A_8)。对棉纱挺度影响的大小为:A_5>A_2>A_9>A_1>A_3、A_4>A_6>A_8>A_7。对棉纱伏毛性影响的大小为:A_6>A_5>A_1>A_9>A_7>A_8>A_3>A_4>A_2。多数浆料以6%~10%的浓度浆纱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离体玉米叶片后,测定不同浓度下叶片Vc含量及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NaCl作用时间的延长,作用强度的增加,离体玉米叶片内Vc含量逐渐减少。活性氧清除剂(甘露醇、苯甲酸钠、巯基乙醇)处理可缓解NaCl作用而引起的Vc含量下降。NaCl作用下,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叶片呼吸速率均下降,而外源Vc对这些过程均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中长期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ARMA模型、指数平滑、灰色预测和组合预测等方法,在预测人均粮食需求和粮食收益率的基础上,基于联合国人口司中等人口增速假设,预测了2015-2030年我国粮食供需趋势.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需求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减慢;小麦和大豆需求增速放慢,玉米需求增速加快,稻米需求增速稳定;(2)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将取代口粮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用途,玉米将取代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品种;(3)我国粮食产量预期上升,2015-2020年增产0.5亿吨较为乐观,2020-2030年增产1.1亿吨是个极大的挑战;(4)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可能造成一半以上的粮食缺口;小麦缺口基本能被稻米盈余所覆盖;通过贸易途径平抑国内饲料和工业用粮缺口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膨化粗玉米粉中加入少量的水(粗玉米粉:水=19:1),混台均匀,用挤压机连续加压加热(压力30—40公斤/厘米~2,温度140℃),将原料从喷嘴中挤出,使之膨化,切成一定长度。(二)加味膨化玉米干燥至含水量为2%后,喷涂植物性油脂,再放在糖浆中浸渍,加味。糖浆的配合比例(质量比)为酱油20、砂糖6.0、调味料0.1、色素1、植物性油脂0.2、乳化剂0.1、水适量。糖浆的白利糖度为30—80。白利糖度低于30度,则水分多,膨化食品湿润不松酥;高于80度,则糠浆很难浸透到膨化食品中,加工性变差。糠浆温度在30℃  相似文献   

8.
运用星座图聚类法对两年试验的化杀杂种小麦亲本进行了聚类、计算所得的综合指标值能较客观地反映化杀杂种小麦亲本的综合性状。结合各亲本的综合指标值与星座图将农艺亲本 (及CK)分为几大类群 ,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表明 ,双亲综合指标值之差 (差值 )不能用来预测类群内组合的杂种优势与类群间组合的超标优势 ,但可用来预测类群间组合的平均优势。在类群间组合中 ,当差值较小时 ,可用之来预测类群亲本间的超标优势 (r =0 .751 2 ) ;当差值较大时 ,可用之来预测亲本间的平均优势与超标优势 (r =-0 .7690 与-0 .660 0 ) ,差值与类群间组合的杂种优势近似抛物线关系。研究同时表明 ,化杀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是在有综合性状好的丰产类农艺亲本存在下 ,与其它各具特色的农艺亲本共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用正交试验方法L9(34)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IAA、GA3、NAA)以及3种浓度(50、100、200 mg/L)和3种处理时间(浸沾1 s、浸泡1 min、10 min)对银杏高位嫁接成活率与枝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IAA和NAA能够提高银杏嫁接成活率,最好组合是A3C2D1,成活率达99.3%,枝梢生长达128.3 cm,而GA3则对嫁接成活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银杏嫁接时,IAA对银杏嫁接成活率和枝梢生长影响较大;不同时间的处理,激素对嫁接的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农用地膜在土壤中难降解的问题,从土壤中筛选菌株且对不同农膜材料降解的研究。本研究从黑色聚乙烯(PE)地膜、白色(PE)地膜、聚乙烯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降解地膜、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降解地膜等4种不同材料覆盖下的土壤中分离筛选两株有效降解农膜的真菌,经过鉴定得到菌株Penicillium citrinum(JW1)和Aspergillus costaricensis(JW2)。将JW1和JW2菌株进行复合,观察农膜降解前后表面微观特征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四种覆膜材料在同时接种JW1、JW2菌株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在接种复合菌群降解30 d后,PPC降解地膜、PBAT降解地膜、黑色PE地膜和透明PE地膜的失重率分别为23.78%、14.73%、22.78%和17.55%,接种复合菌群对PPC地膜的降解效果显著高于其它三种地膜(P<0.05)。本试验旨在筛选出有效降解农膜的真菌菌株,以期为农膜的微生物降解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是一种与植物根际共生的促生真菌,可以调节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株生长.为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AMF处理对草莓种植土壤及草莓生长的影响,选用章姬草莓为供试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18℃、22℃、26℃)和土壤pH(5.5、6.0、6.5)条件下,用盆栽法接种不同量(20 g、40 g、60 g) AMF(Glomus mosseae)进行草莓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土壤pH为6.5,环境温度为22℃,AMF添加量为40 g的组合,草莓种植土壤综合指标最优;土壤pH为6.5,环境温度为18℃,AMF添加量为20 g的组合时草莓植株生长综合指标最优.  相似文献   

12.
设施甜瓜栽培已成为中国一个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重要产业.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和决策来提高甜瓜产量与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为探明设施滴灌条件下甜瓜植株茎流速率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效诊断植株水分指标,为制定灌溉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基于茎热平衡法的Dymaxax包裹式茎流计、小型自动气象站和TRIME-IPH土壤剖面水分测量仪等对温室内覆膜滴灌条件下甜瓜植株茎流速率变化及其周围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长时间连续定点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温室内甜瓜的茎流速率日变化曲线基本呈双峰曲线,多云及阴天甜瓜白天液流启动推迟,峰值减小15%~47%;晴天条件下温室内太阳辐射(Rs)、空气相对温度(Rh)滞后于茎流速率,阴天及多云条件下,辐射与茎流速率基本同步达到峰值,相对湿度在晴天中午辐射较高区间内的小幅提高会对茎流速率产生一定的拉低效应;温室内太阳辐射是甜瓜茎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建立了以太阳辐射(Rs)和空气相对湿度(Rh)为主要因子反映甜瓜茎流速率(F)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F=26.204+0.0890Rs-0.2540Rh,R2=0.831,P<0.001),可对甜瓜蒸腾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生态补偿标准单一以及确定范围有限等问题,提出利用污染足迹、污染足迹效率、环境承载力、区域平均吸纳能力和经济效益损失值等指标,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并以我国31个省份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将每个省份设定为一个组别,对比组内的污染足迹和全国污染足迹,以确定补偿的主客体;其次,利用生态补偿模型计算各组(省)的生态补偿(受偿)标准,结合人均污染足迹和污染足迹效率,把各省份分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组合;最后,针对不同组合提出个人建议。低高组合是理想组合;高高组合应减少污染,调整产业结构;高低组合应通过政策扶持,提高区域生态环境效率;低低组合应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区域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生物炭对不同磷肥用量条件下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四个磷肥用量0 kg/hm2、50 kg/hm2、100 kg/hm2、150 kg/hm2(P0、P50、P100、P150),每个磷肥用量下设对照(CK)和生物炭(BC,15 t/hm2)添加处理,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1)糜子的株高、茎粗、叶片形态指标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相比,P100+BC(P2O5,100 kg/hm2,BC,15 t/hm2)处理下的糜子株高、茎粗以及叶片的表面积、叶长、叶宽最佳,说明施加生物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糜子的地上生长指标。(2)糜子的根系指标数据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与对照处理相比,施加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糜子的根系表面积、根长、根体积以及根平均直径,其中P100+BC处理糜子根系生长的最好,根表面积、根长、根体积以及根平均直径分别为218.87...  相似文献   

15.
茉莉酸甲酯是一种能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适应能力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研究茉莉酸甲酯浸种对盐胁迫下谷子萌发的影响,探究其在谷子抗盐胁迫初期的作用及生理机制,可为盐胁迫提高谷子幼苗存活率提供理论依据。现选取现代品种晋谷21号为供试材料,用0.1μmol/L茉莉酸甲酯和150 mmol/L氯化钠处理种子,设置4个处理:水(CK),茉莉酸甲酯(MeJA),茉莉酸甲酯+氯化钠(MeJA+NaCl)和氯化钠(NaCl)。在培养第3天和第6天分别测定发芽率、芽长和根长,发芽结束后(第6天)测定脯氨酸、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浸种可以提高盐胁迫下谷子的抗逆能力。盐胁迫显著降低了谷子发芽率(P<0.05),用0.1μmol/L茉莉酸甲酯浸种处理后,可以有效缓解盐胁迫导致的发芽率下降现象。同时,茉莉酸甲酯浸种后能有效提高盐胁迫下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升盐胁迫下谷子的发芽率、根长和芽长。综上所述,外源茉莉酸甲酯通过提高萌发期谷子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其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土壤调理剂是矿产固体废弃物的生态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试验处理包括S(不施肥)、SF(施复合肥)、S10(施10 g土壤调理剂)、S50(施50 g土壤调理剂)和S100(施100 g土壤调理剂),水分处理包括D(干旱)和CK(对照),研究土壤调理剂添加对风沙土质量及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调理剂的施加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随着土壤调理剂施加量的增加土壤电导率、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蔗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含量相对S处理有所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2)土壤饱和含水量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水分散失量正好相反。(3)紫花苜蓿株高和植物干重均在处理S10最高,显著高于SF,但随着土壤调理剂施加量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结果表明,施加粉煤灰土壤调理剂对榆林风沙土的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改良效应,特别是保水效果显著,且施加10 g土壤调理剂时对苜蓿生长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黄芩的茎段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植物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物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修改的Ms培养基(除去甘氨酸,维生素B_1含量加至0.5mg/L,pH5.7)附加2mg/L2,4-D;可由黄芩的茎段诱导大量胚性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选用0.5mg/L2,4-D为宜;不定芽的诱导采用Ms培养基(20g蔗糖,8g琼脂,0.1水解干酪素)+6-BA(0.5mg/L)+IBA(0.2mg/L);幼苗进一步转接至1/2MsIBA(0.5mg/L)生根培养基中,可完成黄芩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植株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IRS)辅助下行多天线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系统开展研究,根据用户解码顺序、基站波束成形矢量和IRS相移矩阵建立基站的发送功率最小化模型。通过用户组合信道强度的顺序得到最优用户解码顺序,利用交替优化方法设计最优波束成形矢量与相移矩阵。设计波束成形矢量时通过数学变换,将原本复杂的非凸优化问题转化为二阶锥规划(second order cone programming, SOCP)问题进行求解;优化相移矩阵时采用顺序相位旋转法来求解最优相移。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用户服务质量的条件下,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基站的发送功率。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栽培大豆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栽培大豆 (Glycinemax)起源于中国 ,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是 ,大豆起源于中国何地何时却是众说纷纭的问题。研究栽培大豆起源的依据是 :(1)有无野生大豆的分布 ;(2 )不同生态类型的栽培大豆可能有不同的起源时间和地点 ,并且同耕作栽培制度、用途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3)有无历史文献的记载 ;(4)有无考古文物资料的实证 ;(5 )生物学方面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 :春大豆生态类型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及东北地区 ,起源于 30 0 0— 4 0 0 0年以前 ;夏大豆 (麦豆秋杂二年三熟区 )生态类型起源于黄淮地区 ,起源于 2 0 0 0年前 ;夏大豆 (稻豆两熟区 )生态类型起源于长江流域地区 ,起源于 2 0 0 0年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户兼业化也随之出现,并影响着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本文基于河北2004~2012年758户农户的微观数据,使用线性动态面板估计方法,考察了农户特征因素、市场因素和气候因素对不同兼业化程度农户玉米种植行为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各因素对不同兼业化程度农户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对市场因素反应最敏感,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对生长期温度变化的反映最敏感,而纯农户对相关影响因素反应都相对迟钝;从市场因素看,玉米价格、替代作物(尤其是大豆)价格、玉米物质成本的变动能显著影响农户玉米种植规模的决策及行为;从气候因素看,生长期累积降雨的增加能促进兼业农户扩大玉米种植规模,而生长期平均温度升高,则会导致兼业农户减少玉米的种植。基于结论提出了完善玉米价格的形成机制,建立相应的气候预警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