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2年至2011年北京市化石能源生态足迹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化石能源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能源生态足迹产值呈快速上升趋势,煤炭和原油仍是能源生态足迹的主要来源,北京市面临严重的生态压力。最后,从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和利用新能源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21年9月西安市全域手机信令数据,构建职住要素数据库,通过计算通勤距离、自足性指数、职住比指数、空间错位指数等指标,分析西安市职住空间的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平均通勤距离为4.46km,74.5%的居民可以达到这个水平。整体上通勤状况较好,1 km内通勤比例仅为0.4%,短距离通勤现状亟待改善;不同研究单元居民跨区域择业比例差异明显,空间上呈现由内向外逐渐递减的趋势;新城区、碑林区、空港新城、雁塔区等区域以就业功能为主导,莲湖区、灞桥区、长安区等区域以居住功能为主导。从整体上分析表明,西安市各单元职住空间错位程度不明显。根据这些现象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西安市职住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法来度量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足迹和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两大类。利用改进模型计算分析了2007—2009年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该地区旅游消费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1 3个城市的生态水平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生态经济在内的评估指标体系。利用2018—2022年江苏省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并采用障碍诊断模型,对制约城市生态改善的主要障碍进行剖析。研究发现,从时间看,2018—2022年间各城市生态水平总体呈现波动式发展趋势;从空间看,城市生态水平整体呈现“南高北低”格局;在职员工人均工资等四项指标是影响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障碍;生态经济成为制约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围绕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多层次均衡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分析生态足迹模型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而提出生态足迹模型是目前可持续发展评价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重要途径,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及相关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孔向阳  王予安  高晓光  欧浩军  汪名旵  吴明 《决策》2011,(4):I0002-I0007
“十一五”以来,在加快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合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平均每年投入10多亿元用于城乡园林绿化,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5.1%,人均公园绿地12.5平方米,园林城市成为魅力合肥的一张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建立了基于能值分析的房地产建设项目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生态足迹,以此来分析房地产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评价项目的可持续性。并以长沙市某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建设项目产生了2 107hm2生态足迹,承载效率指数大于1,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最后,提出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减少项目建设物资投入、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实现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生态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构建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生态评价模型,并对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的生态状况进行了分析。创新与特色一是将人的需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要素纳入DPSIR概念框架构建指标体系,克服了现有生态评价片面关注环境与资源状况或只关注环境保护与治理状况的不足。二是通过比较各备选核函数对应的核矩阵与最优核矩阵的相似度确定了最优核函数和最优核参数,改变了现有研究的核函数和核参数随意选取的问题。三是通过对评价指标和评价系数进行属性聚类确定影响生态评价的关键因素,改变了核主成分分析无法判断关键影响因素的问题。四是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副省级城市生态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分别是人均绿色GDP、人均绿地面积、空气质量和万元GDP SO2排放强度;而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其影响很小;影响中国副省级城市生态状况的最重要的评价准则依次是驱动力、状态、压力和响应。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生态世纪也是城市的世纪,一方面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另一方面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将聚集在城市生活或工作。因此,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也是现实选择。但是,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性,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认清目前我国的城市与生态城市间的差距、生态城市创建中的缺失及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2010,(9):85-85
文登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山”,而得名“文登”。地处山东半岛东端,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威海下辖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养生宜居的滨海城市。面积1645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人均GDP达8万多元,是全国人均GDP的3.4倍,山东省人均GDP的2.3倍,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百强县第14位。  相似文献   

11.
西部城市经济处于快速稳定增长的阶段。本文运用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和相应的人均指数增长率测度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趋势。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两个重要参数。同时,论文采用人均财政收入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序依据,是因为财政收入与GDP直接相关,且前者有更强的约束性和可靠性。在论文中,论文运用1998-2007年10年的人口、地方财政收入、GDP数据,西部48个城市的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分3组进行面板数据测度,测度了人均GDP对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年增长率和人均GDP年增长率。测度结果表明,人均财政收入年增长率、人均GDP对人均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良性指标。测度结果表明,西部城市经济的规模效应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超大城市规模公共服务的人口规模效应,一种是中等城市的优势主导产业的产业规模效应。同时,西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低水平发展的城市宜调整发展战略,并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重庆1小时经济圈,是指以主城9区为核心,以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4个大城市(涪陵、江津、合川、永川)为主要卫星城市,10个中小卫星城市和众多卫星镇紧密连为一体的具有明显集聚效应、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的圈层状城市群.构建重庆1小时经济圈既重庆打好"直辖牌"和"库区牌"的战略载体,对于完成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构建重庆1小时经济圈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涪陵需要转变观念,明确定位,调整思路,重点推进,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莞玲  吴飞 《经营管理者》2014,(35):156-157
城市经济圈是通过共享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以及政府政策等,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本文基于安徽省各地级市2006年统计年鉴数据,借鉴万有引力,经改进建立了城市引力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相关城市GDP和城市间的地理距离,从而根据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情况而建立的省会城市经济圈模型。并运用方差分析模型对经济圈内各市2002~2012年人均GDP进行分析,各市都受到较为明显的经济辐射。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没有地铁的城市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市。”有人说“:当地铁成为所有人的地铁,能够寄托社会所有阶层的希望,一个城市的地铁才会真正拥有人文气质。”有人说“:如果要为一段发生在城市里的故事寻找时空注脚,地铁一定是拿得出手的选择。它所酝酿的风尚文化、彰显的精神特征、代表的符号标识、提供的通勤便利,不仅独一无二,而且有着强劲的心理凝聚力和经济催引力。”是的,一个文明城市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地铁。在电影或电视剧的许多场景中地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铁跟城市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苏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规定对县级以上限制工业发展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村子,每个村给予100万元的生态补偿;对太湖、阳澄湖等重点湖泊所在的村子,每个村给予50万元的生态补偿;对水源地、重要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所在地的农民,凡是其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都给予适当补偿。  相似文献   

16.
足迹自动识别系统是一类高速度、高效率、低人力成本的刑事科学技术软件。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跨区域流窜作案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推广使用足迹自动识别系统能对串并一系列跨区域流窜性案件、及时锁定犯罪嫌疑人、提高破案效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从案件与现场足迹录入、足迹图像处理与特征绘制、足迹查询与串并三方面探讨该系统的实际应用,并对系统技术进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7.
通勤出行是城市居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出行目的,通勤出行时间价值是评价通勤出行者对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参数之一,以累积前景理论为基础,将通勤出行时间价值引入广义出行成本函数中,以权重函数和改进的广义出行成本函数作为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的依据,并在模型中自定义广义出行成本参考点,选择累积前景值最大的前景作为出行者最优决策。分别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和“累积前景理论”对通勤出行者在三种不同出行场景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最优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期望效用理论框架下,通勤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不受出行场景的影响,累积前景理论更适用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研究。构建以通勤出行时间价值为核心变量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可帮助通勤出行者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交通管理规划和实施缓解交通拥堵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又把生态城市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城市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生态城市建设又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到农忖,到底有多远的距离? 这一距离,不仅仅指空间,还指时间,特别是心理。时间累积下的心理距离,非一朝一夕所能企及。  相似文献   

20.
去年8月2日,巫山气温高达41.8℃,创下历史新高。之前,新城绿地面积仅有2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而积1.4平方米,仅占城市绿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办米的20%。有关数据表明,巫山作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还有10项指标没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