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新疆国民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更加繁荣将会提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以及雄厚的发展条件。在实施这次西部大开发中 ,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发展条件和社会外部环境 ,既区别于 2 0年前实施的东部大开发 ,又区别于以往实施的两次西部开发。第一 ,我国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产品市场发生变革。 2 0年前 ,东部大开发刚起步的时候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完全统一的计划经济制度 ,所有的社会、经济资源由政府来统一分配 ,社会大生产的过程也是按照政府计划指标来完成 ,在产品市场上…  相似文献   

2.
灵均 《西域研究》2014,(3):128-131
正新疆历史一直是中国历史、中国民族历史以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新疆的现实问题,近些年来持续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成为当下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认真总结、研究历史上各族人民开发建设大西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解决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王欣教授将其二十多年来以新疆为中心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编辑  相似文献   

3.
蓝勇 《学术研究》2005,(7):89-94
通过对中国经济开发史中违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训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退耕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远不仅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实际上更是一种进行结构性调整、讲求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对历史上种种经济开发举措的纠错和一种历史回归。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历史上经济开发对传统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影响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一些落后地区,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中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大量丧失,一方面又是现代化的步伐十分遥远,形成一种可怕的“双重丧失”。而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旦破坏,多数具有不可回归性,难以恢复和替代。人类总结历史在于少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这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故历史上的许多教训绝不能成为我们今天走弯路的借口。经济开发中不仅要考虑当代的环境成本,也要考虑历史和未来的环境成本。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认为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比畜牧业、林业更先进的误区,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则存在工矿业一定比农业、畜牧业、林业先进的误区。但实际上地区间的产业选择不在于产业间的先进与落后与否,而在于产业是否与地区的资源、区位、环境相适应,在于产业的科学技术含量是否高,在于产业管理组织理念是否先进。现在国家迫切需要一个从生态、环境、资源、文化保护上对河道渠化控制的总体规划。在西部开发中充分体现“国家关怀”,增大财政转移的力度,一些不适合人类基本生存的地区应向东部地区移民,显现一种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反哺”与“报答”,强制性完成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道路。  相似文献   

4.
德全英 《西域研究》2013,(1):107-114,142
拉铁摩尔以长城为标志,对中国历史边疆(满洲、蒙古、新疆、西藏)展开历史地理比较研究.以草原、绿洲、农业等人文地理概念为范畴,对中国北方边疆区域地理生产方式、经济政治交往的相互性因素进行宏观考察.提出中国历史是草原社会与农业社会的两种秩序相互循环的历史理论.拉铁摩尔的研究恰好反映出,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历史关系.这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法理.20世纪中叶起,中国进入东部(海洋)与西部(陆地)区域间的新地理循环,以构建中国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我们召集自治区宣传思想战线及中央驻疆新闻单位负责人,共同研究宣传思想战线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新疆的大开发、促进新疆的发展与稳定这件大事。这不仅是今年全区宣传思想战线的一件大事,也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全区宣传思想战线的一件大事。当然,这也是事关新疆的长治久安,事关新疆各族人民走向共同繁荣的一件大事。同样也可以说,是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下面,我想就如何紧紧抓住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促进新疆的发展与稳定谈几点意见。一、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6.
农业在新疆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新疆工业而言 ,除了石油、煤炭、化工、建材和交通运输外 ,主要是以农业为依托的农副产品加工 (如纺织、食品、畜产品加工等 )。因此 ,认真研究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特征 ,探寻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新疆农业的发展取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准确地探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疆农业的发展取向 ,并使该研究的逻辑进程与历史进程相吻合 ,本文依照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 ,研究改革开放2 0多年来 ,农业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试图从其分析中揭示出新疆农业发展的新取向。请见下表。农村改革以来新疆农业…  相似文献   

7.
河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汉代 ,汉武帝在元朔二年 (前 1 2 7)反击匈奴、取得河套之后 ,在这里设置郡县、建筑城池 ,迁民实边 ,实行军事屯田 ,安置归附匈奴 ,兴修水利工程 ,开始了河套的开发。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大多以民间力量自发为主 ,国家直接参与较少 ,而汉代河套地区的开发 ,则完全是国家支配下的政府行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 ,由中央政府全力以赴、深入持久地全面介入一个地区的经济开发 ,这是第一次 ,也是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次  相似文献   

8.
将民族的终极关怀作为主要内容的忧患意识,就是在国家民族存亡危急之际,作为个体所表现出的忧国忧民。清末民初的谢彬即是这种民族忧患意识的集中代表。《新疆游记》全书贯穿始终的是谢彬对新疆与中国西部历史命运的忧思,透过《新疆游记》我们可以解读其深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其主要表现在谢彬对新疆交通、财政和物产资源开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王树楠与近代新疆开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楠是中国近代一位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生逢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其游仕宦至布政使 ,锐意改革 ,兴利除弊 ,清正廉洁 ,兢兢业业 ,对中国西部开发 ,稳定社会 ,抵御外侮 ,繁荣经济 ,引进推广先进技术机器设备 ,推进西部近代化进程 ,多有建树 ,留下了一串闪光的业绩。其治学涉足广泛 ,文采横溢 ,编撰的《清史稿》、《新疆图志》等巨著 ,成为中国史籍和边疆史地学的经典之作 ,是后世治学修史必备的文献 ,也以名人名家丰富了清代学界和诗坛 ,并产生较大影响。其为人终始关心国家安危、民族命运 ,从其编年体自传《陶庐老人随年录》及丰富的诗文中…  相似文献   

10.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大战略.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是对中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人口密度较低的西部进行大开发,目的是消除东西部差距,使西部的经济与社会达到或接近东部的水平.因而应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对开发的范围、项目、时限、达到的经济指标、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统一部署和指导.要划清西部与非西部、历史上的西部开发与本次大开发、西部各省正常的现代化建设与本次西部大开发的界限.要善于借鉴美国等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发西部的成功经验,在政策上、投资方式上、体制上创新和突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扎实工作,是本次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