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好的哲学体系,按照斯宾诺莎自己在《知性改进论》里的说法,应当从"那个能够表示自然全体的根源和源泉的观念"开始,"凡是能指示我们如何指导心灵依照一个最完善存在的观念为规范去进行认识的方法,就是最完善的方法",因此斯宾诺莎首先是从一个最高的存在范畴出发,发展他的哲学体系的. 斯宾诺莎在表述他的最高的存在范畴时,使用了三个名词,这就是"神","自然"和"实体".如果我们从历史上考察,这三个名词显然都不是斯宾诺莎自己的创造,它们都分别有其历史出处,斯宾诺莎同时使用这三个名词,正是反映其哲学的不同来源.他的"神"的概念,主要来自犹太神学和中古犹太经院哲学.斯宾诺莎在青少年时代曾潜心研究过犹太圣经和圣法经传,对于犹太神学和哲学有很高的造诣,十二世纪犹太哲学家阿本·以斯拉 (1092-1167)、麦蒙尼德 (1125-1204) 和葛雷斯卡 (1340-1410) 都对他发生很大的思想影响,这些人在对圣经的评注里所阐发的以无限圆满的神作为最高存在的观念,使斯宾诺莎最早确立了宇宙应当从一个最高统一的东西进行解释的一元论观点,这种观念在他思想里是这样根深蒂固,以致在他前后的所有著作中,他都用"神"这一名词来表述他的最高存在.他的“自然"概念,主要来自布鲁诺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哲学家,布鲁诺提出的神与自然同一的思想对斯宾诺莎影响很大,从布鲁诺那里他吸取了自然神圣性和宇宙无限性的泛神论思想.这种影响在斯宾诺莎的著作、特别是《神、人及其幸福简论》这部早期著作里是非常明显的.他的"实体"概念,无疑是得自希腊哲学和笛卡尔哲学,笛卡尔哲学对于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影响.莱布尼兹曾经说过,"在自然主义方面,斯宾诺莎是从笛卡尔结束的地方开始的."我们可以说,斯宾诺莎哲学虽然与笛卡尔哲学有质的不同,但他的哲学出发点却是笛卡尔哲学,他的一元论实体学说是在继承、批判和改造笛卡尔的实体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这三个名词的同时使用,可以表明斯宾诺莎哲学融会了许多哲学派别,有着多种思想渊源.当然,斯宾诺莎的世界观并不就是这许多影响的机械的合併或总和,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质的不同的崭新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语言和思维的相对独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学家对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不外乎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这种观点认为,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的持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甚至进而认为,思维是一种不出声的内部语言活动,从而有内部言语一说。第二种看法是,思维独立于语言,人们首先通过思维形成思想,然后用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达到交流的目的。这种观点认为,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不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是思想,形式是一种未知的心理图式;语…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实体——属性——样态”这一表层结构上,而应深入到其内部结构——范畴辩证法体系中。斯宾诺莎通过对数学中的无限性问题的研究,达到了理智的无限性(即有限与无限辩证关系)的观点。他在运用数学方法论证其哲学体系时,也把这一重要观点引入了哲学中,并运用它分别论证了原因与结果、肯定与否定、自由与必然、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从而形成了以有限与无限关系为中心的放射型的范畴辩证法体系。这一内在体系的发现,动摇了“因素论”的见解(即认为斯宾诺莎哲学仅包含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弥合了亚里士多德与康德、黑格尔的范畴理论之间的巨大空隙,从而大大突出了斯宾诺莎哲学在西方范畴发展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力--语言哲学与日常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对哲学的重新理解可以说是哲学史上和哲学观点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其核心思想就是“语言游戏”。语言在使用中才有意义,词语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从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来加以论述,对语言哲学,尤其是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日常语言哲学,而且对语言学也有很深的影响。他后期的语言观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斯宾诺莎关于抽象概念和共同概念的独特区分有其深刻的理论原因。尽管这种区分有助于解决其知识体系中推理知识的确定性来源问题,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在写作《理智改进论》时期方法论的某种缺陷,但这种区分也同时深刻地体现了一些理论困难。这些困难存在于斯宾诺莎哲学的身心平行论、追求真观念的方法观和它的形而上学的上帝思想中。  相似文献   

6.
俄国形式主义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和发展1914年,俄国作家什克洛夫斯基在圣彼得堡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目 前,旧艺术已经死亡,而新艺术尚未诞生。很多事物也都死了——我们已失去 对世界的感觉。……只有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才可以使人恢复对世界的感知, 使事物复活,使悲观主义消踪匿迹。”①这表明,他追求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文艺,也有别于刚刚出现的现代派的新的文艺,这新的文艺就是俄国形式主义。 什克洛夫斯基是有理由提出他的追求的。20世纪以来的欧洲哲学,如M·怀特所说,虽然是狐狸与刺猬并存,即认识大事物的哲学家和认识小事物的哲学家并存,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注重…  相似文献   

7.
存在着“非语言”的思维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否存在着“非语言”的思维?实际上,这是语言与思维相互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早就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一直存在着“语言思维论”和“非语言思维论”的争论。应当说,两种观点都在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开辟道路。在讨论这个复杂问题中有一种偏向,即没有着眼于意识整体同语言的关系。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粗浅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一 近几年来,讨论语言与思维相互关系问题的文章所使用的概念(如意识、思维、语言等),含义往往是不一致的。“当然,作字眼上的争论是不智的。” “但是,如果要进行论争,就要确切地阐明各…  相似文献   

8.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断断续续几十年的东西文化争论中,胡适坦率地表白,他一直“很不客气的指摘我们的东方文明,很热烈的颂扬西洋的近代文明”,颇有代表性。本文试对胡适谈论东西文化问题的理论,即他的文明观及文化的自然淘汰选择论,进行些探讨和评析。一胡适是实用主义者,他关于文明的根源和本质的分析,就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根据的。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人脑对知觉对象加工而成的心理活动。意象表现为某种思想、观念和情感,本质则是现象的简洁、集中的概括。概括经历了由“静态阶段”向动态阶段发展的历程,显现的手段之一是语言描述。语言描述中的结构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溶为一体。本文通过意象特点和语言功能的分析,澄清传统理论中两个非科学的见解,从一个侧面探讨思维科学的基础科学中两个被搅混了的问题。一、对传统理论两个见解的质疑在理性与感知、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上,由于传统理论的影响,多年来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对理性采取不信任态度,视理性为艺术的敌人;二是视理性为超越感知的东西,以为人类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对象的本质。于是流行的观点是:(一)科学家使用抽象思维而艺术家则使用形象思维,他们各有自己  相似文献   

10.
我还是一个大学生,过着平静的校园生活可有一天我认识了一个中年人.我们一见如故,无话不谈我知道他很有钱,也有地位,可我从来不向他要什幺,即使工作找得千辛万苦他压力大时会打电话路我以求放松,我受他指点也学会了不少东西我们时常在一起吃饭聊天学习,相处很融洽,丝毫没有感到年龄的差异我以为我交到了一个忘年交,可是他忽然要求我做他的情人,我谊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山菊同志在《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对于启发人们思考问题很有意义。但对他的“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这一看法,我们认为值得商榷。真理属于认识的范畴。一切认识都是由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而形成,它既非纯主观,也非纯客观,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真理就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这里客观的是真理的内容,而反映客观内容的主观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真理的形式。列宁在谈到真理的客观性时指出:“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列宁的这段话启示我们:第一,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事物,这就是真理的客观性;第二,真理的内容存在于“人的表象中”,这就是真理的主观形式。因此,真理是借助于人们的主观意识,具体地说是借助于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来反映的。没有人类这种特有的思维反映形式,就没有认识,就没  相似文献   

12.
自克罗齐提出艺术与语言的统一说以来,关于艺术与语言之关系的论述,就不再仅以片言只语的形式出现于美学论著中了。他的美学代表作,其书名就是:《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在其第一部分《美学原理》中,他主张艺术的科学与语言的科学、美学与语言学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世间并没有一门特别的语言学。人们所孳孳寻求的语言的科学,普通语言学,就它的内容可化为哲学而言,其实就是美学。任何人研究普通语言学,或哲学的语言学,也就是研究美学的问题;研究美学的问题,也就是研究普通语言学。语言的哲学就是艺术的哲学。”①对于这个问题,朱光潜先生曾评论指出:“至于艺术与语言的统一说则是他首次提出来的,对于语言学与美学都有深刻的意义;不过关于这方面,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②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西方哲学界流行着一股"语言工具论"的强大思潮,它企图发展出一套精密的人工形式语言.伽达默尔认为"语言工具论"彻底误解了语言的本质,而这种误解植根于传统的形而上学之中,尤其是柏拉图.柏拉图首先把语言定位为一种工具,从而使语言的本质陷入遮蔽.伽达默尔深刻地批判了这种思想,主张语言与事物是统一的,是通往真理的重要道路,其本质与生命就在于对话.  相似文献   

14.
潘华琴 《学术交流》2005,(9):141-144
鉴于在当代文坛引起激烈争论的话题--"文学终结论",从生态文艺学的角度解读海德格尔的哲学命题"语言是存在之家",不难透视出蕴含其中的生存论语言观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与语言、人与自然的关系,语言或诗的语言成为人类返回自然、重获本真存在的途径,从而确定了文学艺术在当今的物质时代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文学终结论"的观点亦不堪一击.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言说"命题是剥夺人的话语霸权、削弱人的"中心"地位的基石,他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平等的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万物在"世界之中存在".亲近自然,聆听大地寂静之音,并发之于声,便是诗的语言,是艺术.对自然之神圣的感悟与聆听,表现在人类生存上,便是对精神的不懈追求,这也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价值与位置.  相似文献   

15.
文艺理论是人们对文艺现象的认识看法的理论概括.古往今来有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面对的文艺现象不同,每个人总是首先面对所见到的文艺现象,以及所感受理解的文艺作品,从而做出自己的理解阐释;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不同,即使面对同样的文艺现象也会有不同的认识理解,从而形成不同的文艺理论.当然,不同的文艺理论学说各有其意义价值,都可以在某些方面给我们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改革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特征。邓小平改革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改革的质、量、度都有一定的规定性,从质、量、度的角度研究改革有助于推动我们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改革的“质”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我国所进行的改革的质,只有在同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的比较中才能表现出来,并为人们所认识。理解改革的“质”,主要从改革的性质来把握。 邓小平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论题,同时由于这一论题直接关系到人类认识的本质,因而它又是一个常讲常新,受到当代人文科学研究充分关注的一个论题。古往今来各种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其主要分野在于:人类的思维是否必须以语言为基础? 对这个问题持肯定意见的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唯一载体。“心灵在思想的时候,它无非是在内心里说话,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我认为思想就是话语,……只不过是在无声地对自己说,而不是大声地对别人说。”(柏拉图)“语言和思想是不可分割的。”(穆勒)“思维必须始终与语言  相似文献   

18.
在黑格尔看来,美感作为不同於欲望实践兴趣的一种对事物的认识性观照,虽和科学的认识方式一样,同属于思考的领域,但由于它的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就有着不同于科学认识的一些特点。这就是说,它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始终不脱离具体形象的把握,是一种“充满敏感的观照”。一 黑格尔指出,科学所要认识的“是对象的普遍性,规律,思想和概念,所以它不仅把个别事物丢在后面,而且把它转化为内在的,从一个感性的具体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抽象的思考的东西,这就是把它转化为和感性现象根本不同的东西”①,变成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的形式。科学认识有时虽然也要从…  相似文献   

19.
你可曾想过,如果你的语言不存在了,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可曾想过,等你去世以后,你的孩子可能不会讲你的语言?有人说:“丢失一种语言就是丢失了一种文化,而丢失一种文化就是丢失了无价的知识。”如今在肯尼亚,多数出生于精英家庭的肯尼亚儿童都不讲(因为他们不会讲)他们的母语。即使在家里,具有某种语言背景的家长也不认为应该与子女用母语交流,而母语本应是他们的第一语言。这些孩子最初是从他们的父母和同伴那里学习英语的。即使他们学了母语,在时间上也要晚得多。在他们看来,英语不仅很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只有孩子们能够流利地讲…  相似文献   

20.
当代,在歪曲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潮中,继三十年代把马克思分为早期和晚期的分离论之外,在六十和七十年代又产生了一种新的观点。这种观点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特别是他的早期的异化思想说成是一种“庞杂思想”的混合物,从而贬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这方面,东德科学院中央哲学研究所所长M·布尔是很典型的。他认为马克思的《手稿》就是“从传统的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学中,从法国的唯物主义和乌托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