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语文科《考试说明》,打破历年对作文评分的常规,提出两个等级,一是“基础等级”(50分),一是“发展等级”(10分)。这不仅对2000年考生的高考作文得分情况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以后中学作文教学也有导向性意义。中学生不但要写好基础等级的作文.还要力争写出发展等级的作文。“发展等级”的作文有四项内容:1、表达深刻透彻;2、表达生动形象:3、语言富有文采:4、有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为一种高考作文形式。话题作文尊重学生个性,基本反映了这种要求.可以说是目前最接近写作本质的一种作文形式。的确.较之命题作文,较之主旨隐蔽,或者材料具有多元性倾向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明确了一个话题的范围.减轻了阅读审题的难度,增加了作文考试的信度。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因此觉得话题作文只要扣上话题写作即可,忽视或轻视了审题这一重要环节。孰不知.对话题的理解程度不仅影响“发展等级”中“深刻透彻”项的评分,更重要的是影响作文立论和论证的过程.或者是影响立意和形象化的过程。考生对话题认识深刻,  相似文献   

3.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应试作文中,中心不是那么明确,结构不是那么严谨的,仅仅因为语言华美有文采就得高分的为数不少。而中心明确、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采飞扬的文章一定是高分中的高分。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也明确要求文章语言必须有文采。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呢?聪明的,我告诉你,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 ,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不拘文体 ,不囿标题 ,让学生于无限的空间 ,尽情的想象 ,独到的推断中绽吐才华 ,展示魅力 ,这种大开放式作文命题改革 ,极大地鼓励了考生构思立意、语言表达、文体选择的自由度和创造性 ,可谓我国作文考试着眼并鼓励人的发展的一次革命。一、话题作文的优势第一 ,降低了审题难度 ,命意不命题 ,节省了审题时间 ,使考生可以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下显山露水 ,展示才华 ,能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中心和主旨往往是很隐蔽的 ,学生对命题和材料及其提供的信息进行反复的推敲与理解才能明…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阅卷中发现,大多数考生非常重视作文的选材和立意。追求材料的新颖与立意的深刻固然重要,但如果因此而忽视了对表达的关注,就可能会使写出来的文章缺少张力,影响文章的表现力,从而影响作文的评分。高考作文评分是从基础等级("内容"、"表达"、"文体")与发展等级("特征")两个层面进行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话题作文广泛出现,它以其灵活性、自由性而深受命题者和考生的共同喜爱。其拟题自由,选材广泛,从而能让考生最大限度地施展写作才华,展示写作个性。真正做到鼓励学生创新,使学生获得抒写个人情致感悟的自由。但笔者也发现,开头点话题,中间围绕话题叙事,结尾议论。渐渐成了一条僵化的模式而被大部分学生接受,特别是在中考作文中,表现尤为突出,死板、僵化而缺乏灵气,缺乏创新。如何能走出这个模式,写出有灵气且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来?本文意就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话题作文,就是在一定的事理或情境材料的基础上,用一段提示性语句,提出一个大家都了解并感兴趣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讨论的对象,以启发写作者运用联想、想像、辩证、批判、发散、聚敛等多种方式写出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命题形式以其宽松、开放、灵活的特点,打破了多年来套在考生身上的枷锁,标志着高考作文命题的日趋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开放为特征、以创新为本质的话题作文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这种命题形式强调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突出的特点是限制少,开放性强,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更加宽松自由的考试形式,有助于考生充分发挥写作潜能,打造鲜明个性,取得理想的成绩。可以说,作文分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试卷的得分。很多考生都希望能在考场作文巾获得高分,却苦于无汁可施。也经常听到那些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讲,考场作文要得高分,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标题要“靓”,二是审题要“准”,三是立意要“深”,四是文体要“像”,五足语言要“美”,六是书写要“庄”等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一直是高考作文的首选,前者因为拟题者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确定了话题的范围,考生在写作时只要做到认真审题,一般不会出现偏题、背题等现象。而材料作文由于受考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立意角度的选择、观点提炼等因素的影响,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考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好材料作文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出现的新形式———话题作文 ,进行了明确界定 ,并在与近十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比较分析中 ,找出了话题作文与以往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的区别及自身特点。文章的第二部分抓住了写好话题作文的五个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 ,涉及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的“发展等级”推出了评分的四大标准:深刻透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这标准犹如一台天平.衡量着作文价值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近年的高考考场作文,不乏生动形象、富于文采者.但思想深刻透彻者却为数甚少。笔者认为,许多学生作文之所以写得不够深刻透彻,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大作家孙犁在《好的语言与坏的语言》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佛教里的和尚在禅房里讲经,讲得天花乱坠,百鸟全飞来了,猛兽也驯服了,路上的小贩们也都放下担子来听。这不是佛法无边,而是老和尚巧妙设色的结果。这里的“色”,就是行文要有文采。有“文采”也是高考作文的一项重要要求。伴随话题作文的出现,高考作文在评分方面也作了相应的改革:作文分数由“基础等级”分和?发展等级”分合成,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作文要在众多考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首肯,获取高分,必须要写出个性,写出独特的自我。何谓个性化作文?我认为所谓个性,就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或是人人心中无,而你笔下有,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在材料、立意、语言、构思等方面,新颖,深刻,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4.
高考话题作文回顾全国卷高考作文的话题形式从1999年问世以来,已经使用五年了。探索五年话题作文的轨迹,可以看出它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几个阶段。"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突出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考生可以大胆想象,内容上不拘一格,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任其自由翱翔:写法上百花齐放,可以  相似文献   

15.
在考场作文中,每一位考生都想写出高分作文,但在考场这一特定氛围中,想要写就一篇引人入胜的作文,除了要有良好的写作素质与扎实的基本功外,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也十分重要。古人常把好的文章开头视为"凤头",那么,如何巧妙设地置"凤头"?如何在开篇或扣题点题,或为文造情蓄势,或出语警策,彰显中心,一下子便吸引住评卷者的双眼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来的中考作文中,话题作文由于其本身的开放性、多向性、灵活性,深受考生青睐。考生由于不受题材限制,选择议论文写作的也非常多。如何在考场中写出令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好文章呢。下面就来谈一谈议论文的有关写作技巧(这里主要谈立论文的写法)。  相似文献   

17.
高考作文其实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展示,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现自己所思所想,以及自己的文学素养。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看。除了话题作文依然足主流外,命题作文也很有市场,而不管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留给考生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考生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话题或题目去写作。例如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着你的手”,题中的关键词是“你”,这个“你”小到自然界的一花一木,大到社会人生,古今中外。虚的实的。无一不可。2006年安徽卷以“读”为话题作文,“读”的内容也可由考生自己来确定。所以我们越来越看到现在的高考作文是在比底蕴,比才气。大量有思想有文化底蕴的高考佳作被推崇就是很好的印证。  相似文献   

18.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各类考试经常采用的新型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就是命题时给考生提供一个既开放又有限制的话题,只规定写作的话题范围,至于文章的具体体裁、主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则由考生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一、标题亮点有的考生将"话题"作为"标题"实乃下策。作文的拟题法有以下几种:1.扩充法。就是扩充话题,加上一些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将话题扩充为一个短语。如以"礼物"为话题作文,文章题目可拟成《一份特殊的礼物》《礼物,增进了我们的友谊》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中考作文题中,话题作文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话题作文的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没有限制,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坚持“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淡化文体要求,选材更加自由。这种写作形式给考生以充分的自由,尊重他们的写作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它体现了当今作文的发展方向,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这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笔墨自由的同时,也使得一些考生在短时间内无从下手,再加上对“开放性”要求的认识有偏差,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对话题内容进行认真审核、选准,选好“切人点”。那么如何选好作文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