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然而它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初中的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应该密切结合,并重前行。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寻求着作文教学高效性的新途径,具体的尝试做法是: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学生走进写作殿堂;二、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丰富学生写作储备库:三、指导学生严密构思,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如果没有丰厚的素材积累,是难以写出佳作的。议论文的写作尤其如此。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发现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在背记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之后,仍然难以如愿地写出好文章。守着粮仓吃夹生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又是写作的重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在写作时便会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文章也会语言贫乏,内容空洞。但如果学生能够坚持积累,持之以恒,并且对所积累的丰富的词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做到很好的感受、体悟和运用,让沉淀的知识散发出魅力,那么文章写起来便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可见,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所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我执教语文二十余个春秋了,教学实践中,目睹一些学生上作文课兴趣索然,写作时搜索枯肠难以下笔,平时个个伶牙俐齿,一到作文却反应迟钝。笔者认为,主要症结在于学生平时缺少素材的积累。因此,作文教学要从积累素材抓起。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课堂教学要面向学生的实际,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但在现实的作文课堂中,教师教写作方法的多,学生接触写作素材的少,也就是教师教法云云,学生下笔懵懵。课堂几乎不与社会接触,也谈不上社会实践,社会体验,社会认识。可见,作文教学如何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作文课堂如何以"服务性学习"活动来拓展作文教学的社会性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大量阅读。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又是写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写作教学的质量。因为,要使作文写出新意,必须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教师应从学生丰富信息积累入手,指导学生多看书、多读报,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语汇,加深对生活的体会;此外还可以推动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会、辨论会、社会调查等主题活动提高认识能力。通过一系列长期积累知识和素材的活动,为作文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文多指的是学生的写作.它应该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我手写我心.将自己的所看、所感、所说、所想表达出来。作文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学是各个教学阶段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素材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  相似文献   

8.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厌作”的情绪,对作文毫无兴趣,写作时是无话找话,完成任务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其实,只要教师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生活、融人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观察是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基础,也是学生作文质量优劣的重要保证。因此,学生对事物观察得是否详细,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所以,要使学生作文写得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富有真情实感,教师就必须在学生观察事物时认真加强引导,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农村虽然没有都市的现代气息和快节奏的生活,但是却有着连绵的群山,涓涓的细流,丰收的田野,淳朴的农民,这些都为农村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农村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1.
社会好比七彩的万花筒,色彩斑斓,多姿多态,而我们一些学校的学生几乎天天生活在“两点一线”(学校、家庭)范围内,阅历尚浅,生活面窄,导致写作素材匮乏,每写作文往往感到无米下锅。即使勉强作文.总凭过去积累的素材,吃老本,结果写来写去仍是那几件老掉牙的事,几个面孔熟悉的人。学生一写作文就感到枯燥,毫无兴致。因此,解决学生素材缺乏的问题迫在眉睫。老师除了指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写日记的习惯外,还要引导学生投入到社会的大海洋中,积极去搜集挖掘富于时代气息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长期流传在群众中的传统题、学习生活中的趣味题、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智力题等等,都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多得的作文素材。但切忌把学生的思路统一到教者的思路上来.以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培养,形成问题解决情境的简单重复.难以为学生提供色彩斑斓的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13.
初中作文教学如何解决学生有话可写,让学生乐意表达,一直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个难题.本文在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案例和学生习作,提出了注重素材的积累、为学生编织一张素材网络的观点,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篇作文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现在许多中学生所写的作文则往往做不到这一点。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思维想象的空间狭窄。我以为教学过程永远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实践是写作的根基,实践是想象的舞台。我们只有正确引导学生投身于普通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的实践,在实际生活的实践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学会运用语言,拓展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常听到初中生这样嘀咕:“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学生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怎能写…优美的文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自然妙笔生花。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十分注重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否则学生的写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6.
提到作文,学生最头疼的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用。平时花大力气死记硬背的一些素材,临到考试又都差不多忘记了,即使记起一些,也是零零碎碎,不够完整。其实,我们不必刻意地去记很多的材料,有时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学过的课文中的材料拿过来,经过我们自己的思考、加工,为我们的作文所用,丰富我们作文的内容,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办法。现就高中六册的语文课本进行写作素材的梳理,希望能帮助学生解决材料问题提供一些方便。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学生创造的扼杀及对人性的泯灭。针对这一现状,《语文课程标准》中改“作文“为“习作“,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本文从“动机、素材、表达“三方面出发,简要阐述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学生们感叹作文难写,往往就是手头缺少素材,归根结底,是学生的积累不够。那么学生的写作素材从何而来呢?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源于生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贮存着丰富的材料,只要你善于发现和挖掘;二是源于书本,书本上很多文章中的事物和语言,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积累写作素材,做好高考作文的冲刺准备,十分必要。但如何将自己在平时阅读中摘抄的素材科学地运用到考场作文中呢?除了分门别类地将素材意义整理清楚外,还应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素材,学会提炼话题或者感点,并且做到审题立意时确保对准靶心,击中要点,从而把握该素材的运用方向。下面提供一些实际事例,为作文素材运用提示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作文内容空洞、文风不正,肤浅、庸俗,模式化,缺乏真情实感的严峻现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和危机中。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现代生活大系统脱节,学生被禁锢在狭窄的教室里和有限的教材中,缺乏观察与积累,写作素材匮乏,导致原本生动自然、丰富多彩、情趣十足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