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选用的话题作文形式以来,话题作文以其综合考查学生的多样化思维、迁移能力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特殊作用而备受青睐。同时,作文评分首次推出了"两级"评分制,即"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特别是发展等级,旨在鼓励考生写出深刻透彻的文章,写出生动形象、有文采的文章,写出有创见、有个性的文章。这就对考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发展等级分成为作文获得高分的关键。作文怎样才能获得发展等级的高分呢?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一个一直被视为"老大难"的问题:学生作文少词寡言,语言干巴,言之无物,"无米下锅",写来写去就那些话.作文本是五味俱全的东西,如今成了苍白无味的蜡团,以致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偷懒,兴味索然.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从何着手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把学生领进"行云流水、笔下生花"境地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3.
如果问学生,学语文最难的是什么?大都会回答:作文!为什么?没什么可写!就是作文课堂上也是这样说。确实,在作文课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挖空心思地"教",学生硬着头皮地"挤"。结果他们写出的作文还是语言干巴,内容贫乏、空洞,缺少真情流露。中国有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4.
一、《作文心理素质教育》的结构内容概述《作文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部旨在着力培养学生作文心理素质的书。这种旨趣金教授在“序”中已交代清楚:在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基础;在作文创造性素质教育中,提高作文心理素质是基础。只有从作文心理“解困”入手,使同学们喜爱作文,乐于创造,全面提高感受、情感、想象、思维、意志等心理素质,才能以积极心理面对作文,从而使灵感飞越,文思泉涌,作文能力的提高才不只是口号和愿望。否则,让学生怀着“怕”、“厌”和“受苦”的消极心理作文,能够写得好吗?全书按照学生作文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到底作文难在哪里?纠结在哪里?缘由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其一,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  相似文献   

6.
纵观当今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存在"一窄二死"的现象。其表现是学生作文的范围太窄,教师的指导方法太死。在陈旧的教学思想和僵硬的教学方法的束缚下,老师不敢带着学生从课堂、课本里跳出来,作文内容唯基础练训,作文指导唯课内授  相似文献   

7.
翻开学生的作文,我们看到的是矫揉造情、无病而吟的平淡之作,似乎学生的写作进入了死胡同。其实,只要融入生活,我们就能发掘到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融入生活,贴近生活,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写好观察作文,展现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观察作文呢?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25日,《钱江晚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浙江诸暨学生郦思哲107字的作文获得"冰心作文大赛"小学组一等奖的新闻,一位九岁孩子的作文,充分张扬了感人的个性,从而获奖,这引起了教育界和广大家长的高度关注。大家都在问现在我们孩子的作文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是"教师出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其间,学生作文是被动的,"应命"的,学生是为作文而作文,为完成任务而作文。这里提出的"心理需求式"作文是从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让学生乐意写作。这样,作文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ZPD),进而在"支架机制"理论的基础之上,利用"微变化"的研究方法,对48位高中学生2人一组的英语作文合作修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指出在"支架理论"框架内学生作文合改有利于激活学生写作的ZDP,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以及合作学习范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万丈高楼从地起,中年级作文教学是基础。三四年级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与表达力是有限的,他们识字、储词有限,编缀成文费力,在作文的道路上还只是蹒跚学步的娃娃。我们如果把他们手中的笔束缚在每学期仅有的几篇命题作文上,并用审题、布局之类限制他们刚刚萌动的表达欲望,这就像是硬要刚刚学步的孩子迈着成人的步子走路,有点强人所难。叶圣陶先生曾把生活比作泉源,文章比作溪水。他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如何开掘起步作文的一源活水呢?我们不妨把作文训练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从他们眼里的人、事、物写起,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自由表达,写出新意,即有表达需要时才作文。在具体指导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做到:  相似文献   

12.
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的圈子。尽管搜肠刮肚、抓耳挠腮地冥思苦想,好不容易拼凑成一篇,也是枯燥无味,有的甚至步入了抄袭的误区。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种作文的低谷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作文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从平淡中看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让学生获得跃跃欲试的最佳写作心态,从而爱写,想写,也能写。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求和得和     
《可乐》2007,(10)
小时候,我作文很好。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 "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朗读。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觉得甜,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夸奖?慢慢地,咸味和涩味涌上心头。下课后,同学们神情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掏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刚学过一篇掏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素材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许多学生在作文时常常眉头紧锁,"望文生畏"。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平时发生的事不留意,对作文缺乏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指出:"作文首先要求说实话。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陶行知先生更是直截了当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好的作文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除了真实具体外,还有真情实感。怎样才能让小学生作文具有真情实感呢?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个性?所谓个性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语言和行为的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什么是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就是作文整体流溢出的一种独特魅力,一种独到的风格和韵致,就是区别于一般规矩作文的那么一点"另类",就是一种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颇为头痛的难题,关于作文评价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为什么学生的作文会千篇一律?为什么能神采飞扬地反映儿童童真的作文极为少见?究其原因,我觉得与我们教学中作文评价的导向不当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作文,大多数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显然是学生的脑海中缺乏可供习作的素材,对作文并未产生好感。想要解决这个"无米之炊",必须有一个"源"泉取"材"的过程,给学生带来一方净土,一片灿烂的天空,几许作文的"灵感"……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语文知识、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调动中年级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为高年级习作夯下扎实的基础呢?在多年的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笔者深深体会到,通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和自主习作能力,加强合作意识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扬写作个性,吐露心扉真情",一直是作文教学追求的一个境界。在作文教学中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习作氛围,让学生有事想说,有话敢说,大胆而自由的表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