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学生作文的缺乏真情 ,看到语文情感教育的一些不足。语文情感教育必须走出概念化 ,把握感情的误区 ,才能真正地给学生以感情的熏陶 ,激发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思维的催化剂,文章是情感的自然结晶。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而当前的小学生作文最缺乏的就是“情动”和“人情”。学生以漠然的心态奉命作文,胡乱地编一篇虚假的空话和套话应付交差,缺失了真情的作文,就缺失了灵魂,缺失了神韵,变成了没血没肉的作文“标本”和“空壳”。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3.
陈为诚 《新天地》2011,(12):198-199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学生只要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把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用什么去唤醒学生?情感是最好的武器。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本原是情感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怎样才能让学生的笔下生情呢?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学生作文时,只有做到像巴金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吐真言,抒真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农村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新鲜真实的题材,作文中胡编乱造的甚多,生活中许多真实的素材没有被发掘出来。因此,我们在作文指导中,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寻找生活的亮点。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对于作者来说,总是先有生活,再有作文;先有生命的体验,然后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丰富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育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小学生的作文要从“真实”起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已的感受的文章才是最好的文章。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如是说:“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古哲先贤如是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作文的血液,有真情涌动的作文,灵动、鲜活、风采逼人!  相似文献   

9.
油画的民族特色包含着真实情感、地域特色、形式风格三个方面的因素。现行的展览体制干扰了油画家们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活动,使油画家们的作品只注重形式而缺乏了真实情感的表达,中国油画"民族化"陷入困境。中国油画"民族化"要走出困境就要改革现行的展览体制,让油画家们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活动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0.
自明代以来,徐渭就因为在"胡幕期"写过所谓"谀文"而被看作是一个有某种人格瑕疵的作家,而揆诸实际,其散文在情感表现上其实具有高度的真实性,显著表征就是敢于真实表现其为现实所扭曲的情感.情感表现的真实性带来了其散文情感的个性化和尖锐性,这一真实性的成因有三其一,他早年没有接受正常的封建教育,较多地保留了人性的本真;其二,他中年意外地溢出了科举入仕的道路,从而为情感的真实表现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其三,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往往能够表现常人怯于表现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情感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领域内存在重视知识和智力发展而忽视情感发展的严重的知情分离现象,导致了"情感空白"的出现。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效果。同样,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外语教学过程和结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外语教学的过程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绝对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我们应对情感因素作进一步的探讨来取得更全面的认识,以便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情感策略,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进而提高外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声音的共鸣是物理现象,而心灵的共鸣则是情感现象,缺乏情感的声音是没有艺术感染力的。在艺术再创造时,要根据自己的联想与体会,运用形象思维,区别复杂生活真实中和艺术真实中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力求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话语是一种直接再现了中国民族真实的当下经验、反映着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内在生命需要的"诗家语";而中国情感则是在这种现代性的"诗家语"形式下所涵盖的内容,它指称的是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有着本质不同的现代性经验。只有一种特殊的"中国话语",才能使内涵特殊的"中国情感"出场,只有以真正的"中国情感"为对象,"中国话语"才可以从"鹦鹉学舌"的叙事困境中解脱出来。现代百年中国诗歌生产观念最严重的问题,是它严重偏离了传统话语方式与传统思想情感方式。一个中国诗人最应该做的,一方面在生活中努力发掘纯粹的中国经验,引领读者发现他们真实的存在与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纯粹的中国话语书写,努力培育读者对中国诗歌的感受与判断力。在汉民族经验被普遍遮蔽的当代语境中,真正的先锋诗人应该有能力以一种地道的"中国话语"使纯粹的"中国情感"再现于现实世界之中。这是他们最有发言权的地方,也是他们最应该承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把生活真实升华为文学真实,其关键在于创作主体的仿真创造。仿真创造就是在模仿基础上进行审美创造,使文本产生理想的审美效应。它主要表现于认识真实、想像真实和情感真实三个层面。文学的认识真实是仿真创造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实现;想像真实是仿真创造的灵魂,赋予文学以虚拟性和假定性;情感真实是文学创作的内驱力,真情充盈是文学作品具有恒久生命力之源。  相似文献   

15.
"情感共振"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个人情感的把握和尊重,实现与施教者情感的充分一致性,从而达到施教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心情舒畅,对事物的认识是积极的,才能运用"情感共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情感共振"也不能以情代理.  相似文献   

16.
学生只有储备了丰富的情感,作文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储备情感?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在课文学习中储备情感;在课外阅读中储备情感;在潜心观察生活中储备情感;在坚持不懈地写日记中储备情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储备情感。要激励学生储备情感,语文教师自己更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人。丰富的情感储备,为学生激扬文字、表情达意奠基。  相似文献   

17.
李国强  金环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3):113-115,118
本文针对课程改革多年来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数学教学需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真正落实"三维目标"。文章从情感与认知的关系、人本主义、脑科学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实施"数学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并给出了八条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编造的作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要从"真实"起步,教师应牢固确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的观点,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落实既教"作文"又教"做人"的神圣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学生情感教育“边缘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情感教育缺乏计划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已经危及到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完善的学生情感教育机制。需要确立学生情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把学生情感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系统,强化教学中的学生情感教育意识,学校各组织部门要整体的有机的进行学生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不断提高学生情感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当下散文诗的悲哀,是真情的缺席。散文的自救,散文诗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以血性真情来灌注,别无再好的选择!散文诗是生命写作,是真情投入,是生命最深处的秘密和轨迹的神圣展示。散文诗主情的审美命题和血性本色昭示我们,散文诗急需要为真情招魂。而对症当下散文诗的病弱,笔者以为“真情”有三方面的涵盖:真情是一种“生活化”、“平民化”、“诗性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