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龙尾城是南诏的雄关要塞,城址尚有遗迹可寻“龙尾城”最早见于唐樊绰《蛮书》,书中《云南界内途程》多次提到龙尾城;《六(贝佥)第五》有简明而准确的记述: “龙尾城,阁逻凤所筑。萦抱玷苍南麓数里,城门临洱水下。河上桥长百余步。过桥分三路:直南蒙舍路,向西永昌路,向东白崖城路。”向达《蛮书校注》此条按语为:“龙尾城即今下关,大理白族自治州之治所也。自此公路西达保山,东至红崖以通昆明,南  相似文献   

2.
“尊兄往来南北,当有所遇,实证据处,幸——示我!弟虽不敏,尚能削骨沥血,乞半偈书,作将来净因也”(1245页、《王则之宫愉》) 笺:“[乞半偈书]半偈疑为王稚登,见本卷《王百谷》”。按:对文义的理解及句读,似俱误。“半偈”,不能指为某人,更不是王稚登。“书”,指书写  相似文献   

3.
《诗》、《书》、《礼》、《乐》、《易》、《春秋》原称“六艺”,在孔子之前和孔子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并不称作《六经》,直到《庄子·天下篇》出来后,才将“六艺”称作《六经》。孔子创立儒学、兴办私学,以“六艺”教人,这个“六艺”不是指《周礼》中的礼、乐、射、御、书、数,而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典籍,直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仍然称这六部典籍为“六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典籍,自人之学习言之,谓之“六艺”;自其书言之,谓之《六经》。本文所论之“六艺”或《六经》者,均指以上的六部典籍。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建立、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孔子对于这六部典籍的编纂、诠解、传授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书信往来     
编辑同志:你刊第四期谭正璧文(《关汉卿作或续作<西厢>说溯源》)中说:“到了清初,金人瑞批本《第六才子书》出版,力主‘王作关续’。由于《第六才子书》的盛见流行,于是‘王作关续’几乎成为一时定论。”我读《第六才子书》,见金人瑞无“王作关续”说。金人瑞的主张是:《西厢记》一书,出于两人手笔;《惊梦》之前,为王实甫作,其后不知何人续作。金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第七十三条说:“《西厢记》不是姓王字实甫此一人所造。但自平心敛气读之,便  相似文献   

5.
胡士莹先生《话本小说概论》中“现存明人编撰的话本集叙录”第14种《九云梦》,据杭州大学图书馆藏书著录,是新发现的明代话本小说集。可惜此书仅残存首册,“前后无序跋例目”,不知其卷数及刊刻时间。程毅中先生《简评<话本小说概论>》说:“《九云梦》一书,据说是朝鲜人金春泽所撰,更值得珍视。”(见《文学遗产》1981年第2期)按:《九云梦》全书共六卷,嘉庆八年(1803)朝鲜刻本,厦门大学图书馆藏。李秉乾《试谈馆藏古籍善本的考订工作》中说:“《九云梦》六卷,佚名撰。一八○三年朝鲜刻本,三册。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白绵纸,天地宽。地脚书口写‘天地人’(三册分),属小说类。卷末题崇  相似文献   

6.
“六艺”、“六经”习见于我国古代丈献中,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指六部儒家经典。其实,先秦只有五经,并无《乐经》,后人说《乐经》毁于秦始皇焚书,只是主观揣测,并无文献根据。汉人所谓“六艺”,原本仅指孔子为教学而开设并为儒门历代传习的六种课程。孔子授课只有《诗》、《书》、《易经》三部古代文献;他讲授礼、乐主要是根据《诗》、《书》,而《春秋》则是他唯一的手编教材。“六经”为“六艺”之尊称,“六经”之“经”,是常道、常法之义,与“五经”之“经”的义蕴有别。  相似文献   

7.
《易林》一书,《隋书·经籍志》有著录,记为“十六卷,焦赣撰;梁又本三十二卷”。此后各官私藏书目频频著录。唯书名或有变,卷帙分聚时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试论《尚书》的编纂资料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战国之前出于统治管理的需要,经常发布各种诏令文件,是即所谓“书”。书的撰拟出自史官之手,同时还有一套严格的档案文件保管制度,使得书的保存流传成为可能。这是后来《尚书》得以编选的前提条件,从中亦可窥见到《尚书》之名的由来原因。《尚书》的编纂资料来源决定了其性质,因而《荀子》谓“故《书》者,政事之纪也,”《史记》谓《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都正确指出《尚书》源于统治管理文件的根性及成因。近代的疑古学者钱玄同虽不相信《尚书》,但又谓《尚书》似乎是三代时的“文件类编”或“档案汇存”,却有几分道理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贵刊1986年第五期刊金德建同志的《论司马迁所见(尚书)中有〈分殷之器物〉》一文,读了之后,觉得大有商榷余地。提两点意见如下:1、《史记·周本纪》:“武王既胜殷,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器物”二字即上文的“宗彝”,《书  相似文献   

10.
出土文献《性自命出》等以“诗、书、礼、乐”并言,《六德》等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并言,不仅印证了《左传》等记载的可信性,亦印证了《书》经历了一个由以类相随向特指概念转化的历程,相关出土文献的写成时代恰处在这一转化的关键点上。《缁衣》等以篇名而不以类概念称说《书》,说明《书》篇命名现象在当时已经普遍存在。《书》概念的转化及《书》篇命名的普遍化在论证孔、孟编次过《书》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培 《北方论丛》2023,(3):25-34
唐叔虞就封之处为故唐尧和禹夏之虚,其地在晋南之翼城。出土及传世《夏书》篇章中,多见晋文化留痕,显示出早期《书》篇流传过程中的“夏虚诵古”特征。就《甘誓》而论,除了殷商之时已写定篇章,流传至春秋时晋国而被改移修饰外;亦有可能,今传《甘誓》为夏虚一直口传之篇章,至战国时始形诸文字,因为口传方式的不稳定性,使得传承者自动将其“六人”改为“六卿”,《甘誓》篇遂成今日面貌。相较而言,在改换之处上,《明鬼下》所引之篇具更多商周写定文本的痕迹。《厚父》篇属于《夏书》,观此篇亦可见出夏代口传文献之代代相传;其文体特征近同周初文献,则提醒我们此篇写定时间或在周初,抑或是经过周初之转写。《书》篇渊源甚早,且其流传同夏虚所在关系密切;《书》类文献的区域性传播,提醒我们早期可能存在一种《夏书》《商书》《周书》分编的文本形态。  相似文献   

12.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这一年农历闰七月末,元顺帝北遁,八月克大都,冬天即诏修《元史》。 洪武元年十二月朱元璋诏谕开修,进行筹备,中间因元顺帝一朝史料散落无考派人采访而停顿半年,经两次修纂,终于“合成前后二书”,复厘分而附丽之,共成二百一十卷”的《元史》。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 湘西草堂本《老子衍》之年代、版式、文字及镌刻湘西草堂本《老子衍》系船山之子王敔弊刻《王船山先生书集》五种之一。《书集》现藏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封面正中镌《王船山先生书集》粗笔大字,两旁镌《老子衍》《庄子解》《楚辞通释》《张子正蒙注释》《俟解》五书名及“湘西草堂藏板”六字,亦皆阔大。《老子衍》一书情况可简述为以下几点:(1)书中不讳“丘”字。按清雍正三年始诏讳“丘”为“邱”,故知此本确系其前所刻。  相似文献   

14.
著录于《四库主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的国空图《诗品》,《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并未收入,却又在其他部类中不止一次地收录。这种一面失收、一面重复的奇将现象及真形成原因,便是本支探讨的内容。失收情况《四库主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在“本事诗一卷”弓“六一诗话一卷”之间,著录有“诗品一卷(内用藏本)”,提要云:唐司空图撰。图有文集,已著录。唐人诗格传于世者,王昌龄、杜甫、贾岛请书,率皆依托;即皎然《抒山诗式》,亦在疑似之间;惟此一编,真出图季。其《一鸣集》中有《与李季才论诗书》,谓“诗贯六义,讽谕、抑扬、停…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读了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罗尔纲先生的自述《生涯六记》。一开始,简短的《题记》就把我吸引住了。罗先生写道: 清代著名史学家王鸣盛曾赞美范晔《后汉书》说:“宰相多无述,而特表逸民,公卿多不采,而唯尊独行。”难道这些列在“老九”之流,在(荡皿)(荡皿)乾坤中还会有他们的道路,值得史学家的一顾吗? 我自如是个书呆子,……读者诸公,读英雄伟人传多了,请换个口味,来看看我这个极平凡的书呆子的自述吧! 《生涯六记》共六篇,11万言。书中没有英雄伟人式的豪言壮语,也没有英雄伟人那样轰轰  相似文献   

16.
时代呼唤雷锋,人民怀念雷锋,社会需要雷锋。甘肃人民出版社新出版并自办发行的《四有新人的楷模——雷锋精神的真谛与当代青年的抉择》一书,共分六章,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方面二十九个专题,对雷锋为什么是“四有”新人的楷模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论述了学习雷锋精神的伟大意义,雷锋精神的实质与真谛,学习雷锋精神的方向与展望。书中还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怎样使雷锋精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否经过孔子删修?这个问题一直在我国学术界有所争论。我认为今本《周易》是经过孔子删修的,这与《周易》的哲学思想当有关系。现把我试探所得的提出请同志们指教。一怎见得《周易》经过孔子的删修孔子年老回鲁后,要在文化上做些工作,就是司马迁说的“备王道,成六艺”(《史记·孔子世家》下引迁说同),那是要把《诗》、《书》、《礼》、《乐》、《易》、《春秋》凑成六部书,孔子认为是行王道的六件法宝。《诗》、《书》都经过他删定,《礼》、《乐》经过他厘定,《春秋》是拿《鲁春秋》另行改造,这五件他都  相似文献   

18.
张祜卒年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祜是中晚唐之际的诗人,以宫词及题咏山水风物之篇著名于世。其生平少为人所知。其卒年亦颇有歧说。《新唐书·艺文志四》云其于“大中中卒”。其后《唐诗纪事》卷五十二、《唐才子传》卷六张祜小传所记亦同。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疑张祜卒于大中六年。谭优学先生的《张祜行年考》(文见其所著《唐诗人行年考》一书)又据张祜有《喜闻收复  相似文献   

19.
宋太丘社考     
《史记·六国年表》秦表于秦惠文王二年载“宋太丘社亡”。依《六国年表》通例,诸小国史事皆隋于灭掉此国的大国栏内,如郑附于韩、蔡附于楚然。在《六国年表》里,宋国史事皆附于齐,然而“宋太丘社亡”则载于秦。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九曾对这个记载提出疑问:“《表》附宋于齐则此是宋事,何以不书于齐表,而附于秦乎?”这个问题提得很有道理,但其中缘由梁氏并未作解。他在《史记志疑》“自序”中说“百三十篇中,愆违疏略,触处滋疑”,依其意,盖谓《六国年表》关于“宋太丘社亡”的记载乃是太史公的一个“愆违疏略”之处。其实在这里,《六国年表》所载并不误,只是史事隐晦、难于索解而已。研究宋太丘社的问题不仅可以说明商周以来部分商族迁徙的情况,而且能够从一个侧面说明战国时期人们祭祀观念的变化。然而,要弄清楚此事,所牵涉的问题很多。今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做剖析,希望能对研究这个历史之谜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一书宏大博精,立论多奇异浩荡,傲睨万物而不随流俗。可是,其书的有些篇章常被视为“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甚至被蔑视为“杂纂”而不可观。但若细致考察其思想端绪,则往往可以发现其精蕴之义。其“杂篇”的《徐无鬼》可为其中之一典型。是篇实为庄子学派较早的作品,如发挥庄子关于“道通为一”,“以心复心”,“无意则止于分”以及赤子之德和彼此是非等思想,皆颇有精义。《齐物论》历来被认为是庄子自的典型篇章,其“道枢”的理论,在《徐无鬼》篇中有很重要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