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给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多到孩子都昏了头了。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给予孩子数不清的、甚至叫他们无法承受的爱,因为我们“望子成龙”。于是在“先儿孙之忧而忧,后儿孙之乐而乐”的爱心之下,出现了家庭中的“老少错位”。你观察一下,你的家庭也是这样吗?地位错位现在,许多家庭的“政权”已经“崩溃”,或者正在“摇摇欲坠”,独生子女成了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他们常常颐指气使地叫长辈干这干那,家长们非但不生气,反而乐不可支乐此不疲,甚至夸奖孩子聪明有魄力,是当官掌权的料。大人们的“政策”越来越宽,儿孙们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俞晓红 《金色年华》2009,(11):14-15
为了庆祝儿子10岁生日,父亲带着儿子来到贵州偏远山区徒步旅行。在这里,儿子结识了13个因为家贫上不起学的同龄孩子,并萌动了一个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在这里建一所希望小学,让13个小伙伴都有学上。回家后,儿子瞒着父母开始了他的筹钱计划:拍卖长辈们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想方设法哄爸爸妈妈“奖励”自己……终于有一天,孩子的秘密被爸爸妈妈发现了,  相似文献   

3.
在生活中,一个亲切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都在传递着爱的真谛。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爱像生命中的阳光,能把心灵的冰霜融化;又像春雨能滋润心田。爱又是无私、博大的,被爱包围的人无疑是幸福的。因此,从小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感受到爱的美好,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其实从来都不缺乏爱,而是缺乏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因为再浓烈、再至纯的爱,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方都是接收不到的。夏天的傍晚,几个男孩子出去玩到天黑还没回来,大人们担心极了,生怕他们下河游泳出什么意外。就在大  相似文献   

5.
思考的嗜好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思考分三级。不过,由于我要更迟些才养成思考的嗜好,我曾得出一个更奇怪的结论,即:我本人完全不会思考。小时候我一定是个不让大人满意的孩子。当时我觉得大人们都是不可理喻的,我当然不会想到,在他们看来我才是真正的不可理喻。我最早去想关于"思考"的问题,还要归功于我们文法学校的校长。当然,那样的方式和结果都是  相似文献   

6.
<正>夜色苍茫以后,敬老院里就静悄悄的了。敬老院不像普通人家,既没有大人的繁忙,也没有孩子的吵闹;敬老院也不同于生产队的办公室,既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也没有会计人员清脆的算盘声。老人们爱清静,他们吃过晚饭,弄好了鸡鸭和猪羊,就开始坐在天井里打盹;也有回到自己房子里去的,那多半是倦意来了,连  相似文献   

7.
陈闯 《现代交际》2010,(3):116-116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父母长辈对独生子女宠爱有加,让他们在一个被爱的环境中成长;然而,大部分家长却忽略了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别人。对此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灌输爱心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叶子 《女性天地》2011,(11):53-53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十分爱孩子,可孩子却难以感受到父母之爱。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怎样正确地向孩子示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学院父母中心的指导者哈丽雅特博士说,家长应该准备这样一张每日爱的检查表:1.告诉孩子"我爱你"。2.通过温和的触觉来传达对孩子的爱意。3.关心孩子的行踪,注意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和什么时候出去。4.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5.注意到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6.问孩子对家长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孩子没有多少分辨力,你让他向东,他可能向西。大人的恨铁不成钢,有时候用力过度或者方向不对,会激起他们更多的叛逆和敌意,导致更坏的结果。我们要教育好孩子,就不要轻易去伤害他的快乐和自尊。要让孩子听我们的话,首先要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敌人。要让孩子接受我们的道理,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爱和善意。  相似文献   

10.
《公关世界》2009,(4):39-39
在美国有个小镇,大家都说一个孩子傻。为什么呢?因为当孩子的兄长或大人们拿五分钱或十分钱的硬币给他时,他总是拿五分的。  相似文献   

11.
没有孩子的时候,婚姻会遇到一些问题,有的媳妇和婆家格格不入,有的丈夫总像长不大的孩子……这时候,长辈们经常会对你说,赶紧要个孩子吧,有了孩子家里的关系就融洽了,为人父母了小夫妻也就变成熟了。真是这样吗,宝宝的到来真的可以巩固婚姻吗?  相似文献   

12.
吴松林生于湖南桃源县一个穷苦的艺人之家。打从呱呱落地,他耳濡目染的全都是戏,因而3岁时就能模仿大人开腔唱戏。有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父亲便让他跟着戏班学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戏班流浪到了湖南辰溪县。194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吴松林到辰溪县城的东山寺办事,看见一对乞丐模样的夫妇抱着个黄皮刮瘦的孩子。孩子怪可怜的,不足周岁,已是奄奄一息。他走上前去,问道:“孩子病了?”那孩子的母亲双膝跪地,央求说:“先生,救救我女儿吧。”她说她和男人都有病,已经没有办法养活女儿,求吴松林救孩子一条命。孩子母亲凄苦哀诉…  相似文献   

13.
大人们的孽总要孩子来承担,孩子们的错总要大人们来埋单。当一份11年期盼的父爱化为灰烬,一个孩子选择亲手掩埋伤痛,与罪恶一同沉沦……"她是我的女儿?我还说她是你的女儿呢!我警告你,你要再胡说八道,我对你不客气!"2006年7月的一天,面对从天而降的一个女儿,37岁的郑永健气急败坏地对着来人大吼。然而,站在郑永健面前,这个11岁的女孩,却开口就叫他"爸爸……"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那种莫名的失落感,是因为在那一个瞬间,我们拿别人有的和我们没有的去比。小时候,我们最讨厌听大人们说,谁家孩子考了第一,谁家孩子钢琴十级,谁家孩子奥数拿了全国名次。对,我们甚至都没有听清楚,那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到底得了第几名。那是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就好像,生长在一片向日葵花田,自己  相似文献   

15.
她们是一群普通的"的姐",她们希望做好事,琐碎而平常的好事。她们为一位猝死的"的哥"子 女募捐,又为一位烧伤的"的姐"送去捐款。她们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们说:"爱 在我们心中,只有去爱才能被爱。" 她们是北京"出租行业女子爱心车队"的成员们。这个车队的发起,是因为潘秀兰的倡议:帮助 需要帮助的人。  相似文献   

16.
虽然你是个自闭症孩子,但妈妈爱你如自己的生命。那个冬天,你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妈妈的爱也随着你去了……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是爱?对于"爱心爸爸"郑安宏来说,爱就是千金散尽后,别样亲情的大丰收。这位内心满载着爱的园丁,播种下善的种子,注定收获温暖的爱的果实。在辽宁鞍山,"爱心爸爸"郑安宏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靠摆摊卖水果为生的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积攒下百万家产,然而从他开始收养第一个孩子起,就注定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源泉。但爱心决不是靠强行灌输而在一夜之间培植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交换而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父母是孩子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模仿对象。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诊室里,常听到妈妈们抱怨:如今的孩子的心思很难猜,想的和说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为此,她们啼笑皆非,甚至恼羞成怒,认为孩子不诚实、不听话,故意跟大人作对,于是对孩子轻则训斥,重则打骂。其实,大多数孩子是被冤枉和误解了,原因在于妈妈们不了解孩子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爸爸接孩子放学时,他们低头跟孩子耳语,很自然地亲吻孩子的脸颊……那一瞬间,真是特别的温馨。豆豆一岁时,我们全家到了美国。大多数美国夫妇都是自己带孩子,既不让长辈带,也不会请月嫂。美国的爸爸们很自然地参与到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照顾孩子起居,接送孩子上学,辅导孩子学习,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单独找孩子谈心……他们和妻子一起,分担这份甜蜜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