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义德的"旅行理论"阐述了理论运动进程中被借用、接受和改造的历史脉络.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发轫于西方的政治与文化环境,通过其著作的引进与翻译开始在中国的理论旅行,并经历了理论的接纳与研究、驳难与本土化、挖掘与运用等一系列过程.从权力关系介入对译本的研究,从翻译的政治考察翻译活动的本质,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为我国翻译研究打开了崭新的视角,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解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赛义德不仅批判了西方人对东方的“东方化”,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东方人对“自身的东方化”,本文认为,赛义德视域中的“东方对自身的东方化”主要体现在东方人自身观念中的“西化”意识以及为了对付东方学所炮制出的”西方学”中。本文结合德里克提出的“东方人的东方主义”,对赛义德的“现代东方参与了自身的东方化”这一命题进行了较详尽地阐述。  相似文献   

3.
非殖民化思想是赛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不同 ,赛义德强调“宏大叙事”并未过时 ,“解放政治”在文化霸权主义的语境下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赛义德把东方民族的非殖民化诉诸文化抵抗和民族主义等形式。本文对非殖民化中的文化抵抗和民族主义及其关系作了较详尽地阐述 ,以进一步深化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兴明 《江汉论坛》2006,(7):114-118
“相似的人和批评流派、观念和理论从这个人向那个人、从一个情境向另一情境、从此时向彼时旅行。文化和知识生活经常从这种观念流通中得到养分,而且往往因此得以维系……”①这是爱德华·W·赛义德那篇著名文章中开头的一段。对这段话我们是如此之熟悉,以至学过文艺学的人似乎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开始于他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书中提出的物化观点和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联系中介。当代西方的文化研究以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开始;之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威廉斯的引领下,英国文化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家以及其他"后"理论又将文化研究推向了高潮。赛义德写了两篇关于某一种元理论可以从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进行"理论旅行"的文章,在我国学界影响较大。而许多人在研究"理论旅行"问题时,没有注意到赛义德的"理论旅行"论虽然有普遍理论意义,但他的两篇文章都把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化研究的勃兴追溯到卢卡奇批判理论为起点的理论旅行。这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卢卡奇和他的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6.
《简·奥斯丁与帝国》是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论断的缩影.其间,赛义德不仅赤裸裸地抖出了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的实质——文化霸权主义,而且动摇了帝国主义领域中经济独断论的局面.赛义德对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关系的批判,对后殖民主义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赛义德用对位阅读的方法考察西方文化,发现了“地理、空间视角”、“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某个特指名称的“表意力量”.赛义德后殖民批评理论的独特视角,揭示了欧洲文化与帝国主义互为影响的事实,呈现了帝国文化与殖民地文化的互存共栖.  相似文献   

7.
曹顺庆  童真 《河北学刊》2004,24(5):105-108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年,梁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族主义的介绍和宣传,直接为中国现代民族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料,革命党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追求则成为新的民族理念不可或缺的载体。理论探讨和政治实践的不期而遇,使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潮在中国生根。“中华民族”符号的提出和认同,以及对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探讨和追求,是其最基本的思维路向和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萨义德的“后殖民理论”通过对西方“殖民话语”的分析 ,揭示了殖民霸权 (政治 )与知识生产 (文化 )之间的相互巩固的关系。它再次证明福科的一种观点 :某种貌似客观、自明的知识 ,实则是出于一种意识形态的理论建构。“民族认同策略”是西方帝国主义进入全球化的标志 ,它具有一种双刃剑的性质 ,它既有西方利用“他者”来确证自身 ,将东西方民族差异绝对化 ,为西方的殖民扩张、文化渗透提供合理性论证的一面 ;同时又成为东方反抗西方政治、文化霸权的理论武器 ,刺激、唤醒了东方民族的民族自觉意识 ,推动了东方民族走向独立、自强的现代化之…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性文学理论旅行到中国,掀起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也引起中国学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批评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界在自己的文化政治背景中接受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并展开具体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1.
陈肖利 《理论界》2008,(6):110-111
全球化的今天,理论的发展异彩纷呈,并且是运动、旅行着的,多种理论和观念发展共存并相互批判和借鉴,那么如何分析理论或观念怎样旅行以及怎样阅读进而把握这些“远道而来”的理论和观念呢?爱德华·赛义德的文本理论、“理论旅行”理论作为他东方主义后殖民批评的理论基础,也为我们应对现代多种旅行理论的全球化趋势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角度。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强大的“他者”———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落后,使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面临尴尬境地:一方面,如果要自强于世,必须全方位地追求现代性;另一方面,如果要保持本民族的独立品格,又需要对带有浓厚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的现代性保持高度警惕。对于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近代中国既爱又恨,对于自身的文化传统,既忧又憎。处于自我与他者、传统与现代夹击下的这种双重困境,促成了近代中国民族认同矛盾品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中国,出于对官修史学种种弊端的不满,一些以私人身份撰史的历史学家提出了成为良史的标准,并对历史撰述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修辞与真实的关系、历史学家的主观性和价值中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进而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历史观念。近代以来,出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需要,中国历史学家开始大量引入西方历史理论,以创建一种不同于传统史学的新史学,但同时也使中国史学处于与西方理论的紧张关系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唯物史观理论指导地位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理论选择的多样化,并没有减轻中国历史学家面对西方理论时的焦虑感,即在运用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撰写历史和研究历史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中国历史的特殊性有时并不能纳入到西方理论的普遍性框架中。对中国历史学家来说,既不必将中国当前的理论状况看作西方理论的延伸,也不必因为强调中国历史的特殊经验而将西方理论搁置一旁。理论的混杂性、与生俱来的旅行特征及其在穿越不同历史文化语境时所表现出的可变性和适应性,为中国历史学家吸收、借鉴西方理论,进而创建自己的史学理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包括GDP统计体系在内的国民收入核算及决定理论和相关的宏观调控理论,而理论基础先后有凯恩斯经济理论,把知识和技术纳入内生变量的新增长理论以及区分发展和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发展理论。本文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探讨中国一度盛行的“GDP崇拜”或“GDP情结”和科学发展观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论在中国如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 《河北学刊》2004,24(5):112-115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理论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有没有“中国现代自由主义”?需要不需要“中国现代自由主义”呢?我认为:需要,可惜现在还没有。这就要提到什么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讲到“中国”,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民族主义、国家利益,想到“中国文化”的特殊传统与价值,讲到“现代”,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西方最新潮的“前沿理论”。但我讲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与所有这些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学理依据是文学的横向发展。文学横向发展的观念与后殖民理论的旅行杂糅观念异曲同工。旅行杂糅理论对于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阐释文化身份建构的维度。身份建构不仅仅依靠自身传统的承递,还有他者的参照。通过理论旅行,外来文论话语与中国文论的学术规则相结合,外来文论逐步内在化于中国独特的言说方式之中,最终实现外来文论的中国化。但是各民族文化飘移杂糅的最终结果不仅不会消解西方文化霸权,而且还会继续陷入中国文化失语的陷阱。旅行杂糅理论给我们的出路只有一个:在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积极接纳外来文化的飘移和杂交,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张晓梅 《东岳论丛》2006,27(1):57-59
叶嘉莹在对《人间词话》的批评中指出中国诗学缺乏科学性,呼吁建立西方式的概念界定清晰、体系精严宏大的中国诗学理论体系。实际上,中国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转换、融合和提升是我们一直追问并将继续面对的问题。如果将古代文论研究大概分为“民族的”、“科学的”和“阐释的”三种理论态度,我们认为,“阐释的”态度是比较恰切的。借助“西风”之力吹落古代文论这棵“碧树”上的残枝败叶,革除主观印象式批评的缺陷,保留重感发体验的传统,延续曾一度中断的民族精神的血脉,使我们的文论研究获得生生不已的力量,是我们借鉴西方文论的目的,是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19.
学术传真     
民族国家想象与中国现代文学旷新年在《文学评论》2 0 0 3年第 1期撰文认为 ,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是现代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一种现代的“世界观”,是一种新的话语和历史实践。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产生是与“西方”遭遇的结果 ,“西方”和“中国”共同参与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同一性的创造 ,“新中国”的想象和创造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主题。中国现代文学在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创造和建构中产生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中国现代文学在主题内容和表达形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根本的变化。科学在当代的处境柳延延在…  相似文献   

20.
后殖民理论是多种文化理论与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利于民族文化重建的理论方法。后殖民理论在中国民族文化重建中的理论实践,首先要“各美其美”,即重视民族文化重建,弘扬民族文化势在必行;其次要“关人之美”,即心系民族性的同时,积极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建立一种具有普世性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