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通货膨胀的反馈机制及其治理袁志刚一、从通货膨胀的定义说起莱德勒(Laidle)和帕金(Parkin)1975年在关于通货膨胀理论的综述中.把通货膨胀定义为“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同等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我们在讨论通货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本文仅指物价水平的上升)并非资本主义的现象,当社会主义经济中出现显性的、双位数的物价上涨时,它便成了全球经济的“共同敌人”。货币供给方面的原因至少被认为是形成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由高度集中和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转换;经济发展战略正在由数量型赶超的封闭型产品经济战略,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开放型市场取向战略转换;经济运行正在由过度依靠大量资源投入的粗放型规模外延,,向以内涵为主(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的集约化增长模式转换。处于社会发展的这三大转型期,经济发展也遇到一些重大问题和困扰。我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不仅指其自身规模的外延扩张与总量增长,更加突出地表现为效率与质态的提高与完善。后者重点指结构的演进、各种比例的协调乃至与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均衡发展与进步,以及对紧缺资源利用程度的完善、方法上的进步,增长稳健性的提高和经济效果的增长。我们本来可以取得更加巨大得多、也更加稳健得多的成果。总的说,一方面,处于转型期高速增长不得不支付较高的“改革成本”、承受某些“损耗”和一定程度上的“失误”;但另一方面,我们付出的“学费”、和代价是高昂的,尤其是“重复付出”决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外延扩张的强度大大超过内涵增长,而且周期性的拉大差距;二是经济结构水平低、演化慢,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的需要和今后发展的要求;三是完善经济运行新机制的任 相似文献
4.
1988年以来,通货膨胀在我国两度高幅蔓延,特别是1994年,通胀率高达21.7%,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经过1995年适度采用财政金融双紧政策,以及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控制物价改革步伐,治理流通领域的混乱秩序等措施,使通胀率回落到15%以内,这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和能力。但是,笔者认为,总结两度通货膨胀的形成及其治理经验,目前取得的成绩并不能使我们感到多么乐观。这 相似文献
5.
企业积累行为的扭曲是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后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改革思路与实际改革方案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两权分离”和各种承包制的建立,企业的利润动机与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逐趋增强,但企业积累行为的扭曲却始终未能解决,因而一再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忧虑。改革的实践说明,企业的积累行为问题,已成为目前深化改革的主要难点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首当其冲的问题,也是改革能否取得最后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乡镇企业价格行为的扭曲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的乡镇企业价格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之一。但由于利益机制的趋动、价格约束机制的不完善及我国市场机制的欠发育,我国乡镇企业形成了价格决策短期化、价格制定随意性等等扭曲的短期价格行为,从而导致农村经济总量失衡,农村经济结构恶化,直接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不仅阻碍了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危及乡镇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矫正乡镇企业价格扭曲行为已成当务之急,应从管理、制度建设、舆论和法律监督等各方面治理乡镇企业的短期价格行为,为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医疗体制弊端与药品定价扭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中国医疗体制和药价管制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公立医疗机构在药品零售环节上的双向垄断地位是导致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医疗服务价格低估导致的"以药补医"机制赋予了医疗机构抬高药价的合法权力,而收益率管制政策进一步诱导医院进销高价药品。此外,单独定价政策加之宽松的新药审批制度为药厂提高药价、医院购销高价药提供了便利。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于政府管制措施的失当。因此,解决药价虚高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政府管制,放开处方药零售权,改革公费医疗和医疗保险报销制度,打破公立医院垄断。所谓的"医药分离"改革和"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改革均无法实现抑制药价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 1.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特点 1993年下半年以来,国民经济基本是呈良性运行态势。但是,全国物价水平逐月攀升,特别是199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突破了国家的控制目标,分别达到24.1%、21.7%,都是建国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高年份。1995年1-3月份的物价水平仍然居高不下。不难看出,我国出现的这次通货膨胀具有周期较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1988年1月16日,省社联邀集在杭的经济学学者、教授,就治理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同志对下述问题各自发表了看法: 一、关于这次通货膨胀的性质特点和程度 与会同志认为,这次通货膨胀是一种明显的通货膨胀,有的认为在经济学上属中度的(或奔驰的)通货膨胀,也有同志认为是接近恶性通货膨胀的边缘。对这次通货膨胀的性质,有的同志认为:当前经济形势是高经济增长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双高”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目标置换行为使政策效果偏离了政策目标,扭曲了政策原有的价值追求,消解了政策的合法性。从目标—手段视角来看,政策规定用语模糊、政策目标量化难、目标手段关系不明确等导致了执行中的目标置换;从委托—代理视角来看,执行机构的有限理性和自利动机是政策目标置换的主观原因,信息不对称是政策目标置换行为的外在条件。对政策目标置换行为进行治理,需要建立以公共目标为导向的政策目标整合机制,加强行政伦理道德建设,建立有效的政策执行监督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决定技术转让价格最主要的因素是利用该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发投入、转让成本、技术的生命周期、技术的许可使用方式等也影响技术的价格。企业技术转让定价策略包括高价策略、低价策略和差别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其具有计划性来说不应存在通货膨胀,但事实并非如此。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一例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这就说明通货膨胀并非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而是同纸币流通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建国以来我国曾多次出现过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58年到1962年出现的通货膨胀。第二次通货膨胀是在十年动乱之中。第三次是 相似文献
13.
走出治理通货膨胀的误区张宗斌“发展才是硬道理”,然而在我国每逢经济高速增长,就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因而要抑制通货膨胀,就不得不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是我国历次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之所在。它忽视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殊生成机理,使我国冶理通货膨胀走人误区,从而... 相似文献
14.
一、对现行治理通货膨胀政策的评价近两年我国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国家采用了紧缩财政、紧缩银根的"双紧"政策措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缓解通货膨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反思起来,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本身至少有两个缺陷:一是脱离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二是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估计过重. (一)从国情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困,加上人口又过度膨胀.这一基本国情注定了对反通货膨胀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的承受力是十分脆弱的.不顾这个基础,贸然采取"双紧"政策,一味釜底抽薪,社会经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日益明显的通货膨胀,如何抑制和治理成了理论界和政府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我认为,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产生通货膨胀的基础、起因以及机制等与发达国家不同,因此,一旦发生通货膨胀,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实践,即不能单纯以货币主义的总量紧缩政策来医治我国的通货膨胀,而应重在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纸币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一般认为物价总水平上涨年率超过10%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今年,锦州市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逐月回落, 相似文献
17.
1993年以来.我国出现了引人在目的通货膨胀。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作者认为目前流行的几种通货膨胀理论没有全面揭示通货膨胀的形成规律,不能解释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现象。因而难以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需要创立新的通货膨胀理论,需要分析我国物价上涨的特征,才能找出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对策。一、目前流行的几种通货膨胀理论的困境1.需求拉动说。这个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发行了过多的货币,使总需求量超过了经济在充分就业时能够生产的物品数量,造成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的治理不能放松贲志宇一、“九五”起首治理通胀的形势1996年,我国各大城市物价平稳,市场稳定,显示出1993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政策与措施己经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胀得到抑制。以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率为代表的价格上涨水平在1995年下降了近七个百...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国治理通货膨胀已初见成效。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本文试探讨治理通货膨胀中存在的几个隐患,供有关方面参考,以便未雨绸缪,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20.
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的定价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难以有统一标准.本文从并购全过程以及并购双方的角度采用博弈处理进行评估,并通过计算联合企业的价值来评估并购行为的价值,从而为并购行为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