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村寨居民交际和社会认知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参与主体,由于经济、文化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程度不同,不仅造成居民在经济上产生分化,而且导致居民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分化加剧。本文通过对广西已开发乡村旅游的少数民族村寨居民的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创办了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业主是当地的优势群体,与一般居民有明显的特征分化,居民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差异主要由居民是否创办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内涵的赋予提高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尤其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中,消费者(游客)更注重个性化体验,多元文化资源开发已经成为必然需求。"饮食文化"与旅游产业具有强烈的伴生性,它具有高度的区域和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也是旅游活动中获得美好体验的途径之一。本文中笔者结合川渝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展开研究,通过对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化内涵的赋予提高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尤其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中,消费者(游客)更注重个性化体验,多元文化资源开发已经成为必然需求."饮食文化"与旅游产业具有强烈的伴生性,它具有高度的区域和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也是旅游活动中获得美好体验的途径之一.本文中笔者结合川渝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展开研究,通过对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我国的民族文化旅游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直接涉及到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开发、保护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提出了开发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些具体措施。建立民族文化旅游博物馆,以保护在现代社会已失去实用价值、逐渐消亡的民族文化。通过法律保护可接触性文化遗产,通过引导、教育社区民众以保护不可接触性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在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民族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是民族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梳理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创新发展对策提出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关注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旅游是指游客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民族传统文化是指少数民族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行为、精神和制度。它包括物质形态的民族遗存遗迹、民居建筑、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用具及工艺品;包括行为形态的民族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及宗教仪式;包括精神形态的民族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宗教信仰;还包括制度形态的宗教制度、宗族制度、道德及约定俗成的规范等。民族地区的旅游,凭借这些文化资源进行的开发,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事实表明,旅游开发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民…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存,承载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台山德昂族乡为例,从有关旅游开发中"真实性"的研究视角,结合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德昂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试图探寻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富川县秀水村的乡村旅游开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秀水村乡村旅游的开发步骤,规划秀水村的乡村旅游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民俗采风、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9.
如何通过适度开发民族传统文化,使其在良性变迁中得到传承,是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A村为例,分析了其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适度开发策略,并对其实践这一策略的基础条件和原因进行了梳理,提出应从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角度着手,探索有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湘西州民族旅游开发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湘西州大力挖掘民族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形成了系列旅游产品,打造了凤凰古城、德夯苗寨等一批知名景点,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湘西自治州在民族旅游开发中也存在缺乏规划、开发水平较低、景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如何加强湘西州民族旅游开发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方家。(一)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民族旅游开发。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快速涌向西部地区,湖南省也提出了“举全省之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相关行为主体视角出发,对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水平衡量问题、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问题、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选择与模式研究问题进行辩解与分析,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村...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创新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商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弘扬和保护民族文化为主线,分别从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商品的创新开发模式,以期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提供实践性较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7  
本文通过对 1985年以来有关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从概念界定、民族文化旅游供给研究、民族文化旅游需求研究、民族文化旅游影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四个方面 ,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章反映了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 ,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外部性影响及其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的外部性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表现出其特殊性,外部不经济性效应对当地的破坏作用更甚于普通旅游地.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主要阐述了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性与不经济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内化外部不经济性的措施,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的保护性利用及旅游扶贫效应的发挥具有现实意义,期望能对当前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渝东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东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地区,但是其自然风景优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分布较多,土家苗族文化风情异彩纷呈,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实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条件、优势、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渝东南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村寨承载着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比较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安壮族村寨与越南老街省沙坝县CatCat民族村的旅游发展,比较中越民族旅游村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特点及其原因,以期推动民族传统村寨形成相互借鉴、保护传统、推动民族经济的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中越少数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村寨承载着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比较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安壮族村寨与越南老街省沙坝县CatCat民族村的旅游发展,比较中越民族旅游村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特点及其原因,以期推动民族传统村寨形成相互借鉴、保护传统、推动民族经济的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中越少数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广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性强,以民族村寨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旅游要树立品牌意识,在整体开发和依托热点景区的基础上培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推动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拳头性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