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钟书的《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以日本人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为论述标本,探讨了有关《史记》的诸多问题。他对《史记》史学地位的肯定、对《史记》编排有失协调问题的揭示、对司马迁天命观之矛盾的诠解、对《史记》深意的挖掘以及对《史记》文学性的探讨等,对今天的《史记》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别具特色的文本研究造就了钱钟书诗学思想的独特魅力。他的文本研究的主要特色有四个方面:其一,突破经典局限的研究范围,从那些原本被人忽视的生僻文本中发掘内涵深刻的诗学观念;其二,本着“写在人生边上”的研究态度,解构理论体系的神圣性和自足性,将来自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大量文本材料聚合成一个动态开放的意义场;其三,以“文章之美”为研究重心,注重发掘文学语言的特殊魅力,并由此出发,围绕着文学俗语化倾向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其四,以文化反思为研究旨归,借助文本细节分析,展开与时代、社会、历史的深刻对话,使文学研究抵达人类文化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的《史记》文学研究资料十分丰富,如何进行有效的整理,为理论研究和"史记学"的发展提供依据,是值得重视的问题。20世纪以来,学界在《史记》文学资料索引、汇集评论、典籍整理、书目解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学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亟需对中外《史记》文学资料进行更全面的综合整理,建立丰富的资料库,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系统的中外《史记》文学研究史,为《史记》研究走向国际化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了《史记》中的一用字,首先对这些一用字进行了分类描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用的原因,最后得出它们在使用上的一些规律。以期本文的研究能对汉语字频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论述了自汉朝以来,历代学者对《史记》标点的研究状况。对于《史记》中出现及使用的标点符号进行依照时段的研究阶段划分,并对古今的标点研究史作出较为详细的阐释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梁玉绳的《史记志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自然 《南都学坛》2007,27(4):36-41
梁玉绳的《史记志疑》一书主要内容包括校勘文字、考证史实、志疑释疑、驳斥谬解和评文论法等。该书据当时通行之本为说,既是为《史记》而作,更是为读《史记》者而作。该书的价值表现在恢复《史记》原貌、写评点密切相关、勇于怀疑的精神等。该书的不足有不当疑或疑而不当、校勘考证失误、评论不当等。  相似文献   

7.
《史记》语言的文学性历代以来都受到重视,成为《史记》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汉魏六朝在对《史记》的叙事、文风等文学特点的评述中已有了对其语言的概括性认识。唐代尤其中唐以后,在古文运动大文化语境中,文人开始从文学角度来关注《史记》,韩柳"雄深雅健"、"峻洁"的概括代表了文学家对《史记》语言的整体感受。宋代随着文章学的发展,宋人不仅重视文章整体性的起承转合的章法,更深入到句法、字法的探讨。明代,随着文学复古运动的高涨,《史记》字、词、名句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专著频出,开拓了《史记》语言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史记》的叙事有其特色,其叙事元素之间的张力是其成为既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这一方面表现为"序事"与"凑理"之间的张力。"序事"与"凑理"的结合,在不勉强读者接受作者观点的情况下,使历史叙事给人以有力的感染;另一方面表现为"结构之道"与"结构之技"之间的张力。这一张力让读者在品味感知历史人物性格及其对社会历史性作用的同时,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楚辞研究新思维 ,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中西文化比较法 ,他以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 ,相互融通 ,解读楚辞 ;二是感悟与思辩相统一 ,他将诗歌艺术与考据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为楚辞学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史记》是一部融悲剧与喜剧艺术于一炉的伟大著作。《史记》所以蕴含丰富的喜剧美 ,与其所记载的历史时代的喜剧色彩有关 ,也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关 ,还与司马迁本人的哲人气质和他所采用的“春秋笔法”有关。司马迁以幽默笔法塑造肯定性喜剧人物 ,记述了他们的风趣谈吐和诙谐故事 ,对“滑稽俳优”人物的描绘尤其精彩 ;他还用讽刺笔法塑造否定性喜剧人物 ,展示了一些贵族的丑恶面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钱钟书先生未刊稿〈宋诗纪事补正〉摘抄》一文为例,通过分析其对《全宋诗》所作的有关补正,认为《宋诗纪事补正》一书有助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评价钱钟书先生在宋代诗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全宋诗》的修订和完善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连类举似”和“互映相发”,作为钱锺书文学批评的一种阐释策略,指的是通过对具有互文关系的文本(话语)的发掘、呈现与思考,来进行意义的解释与抉发。这种以现象的聚合来最大程度地显现意义的做法,具体而言可分为自显自明、以诗解诗、互文归纳、修辞分析等类型,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完全可以和西方互文性理论的互文阐释思想相互比照与对话。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注重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揭示艺术进而是文学的本质与规律,"同感"说即是他对文艺创作主客体关系问题所作的探讨.本文把钱钟书的观点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同感"与设想、比拟等的比较,同感的内涵得到确定,而且它是形象思维的最高境界;第二,达到"同感"的心理条件是"虚静".如果有先入之见,同感就会沦为幻觉;第三,由诗与史、诗与禅、诗与画的比较,指出文学在传达同感上的独特优势,进而发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魅力.钱钟书的"同感"说既吸收了中学与西学成果,又超越了它们,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史记》之“本纪”、“世家”和标题义例历来颇多争论。然就殷周秦三“本纪”之处置而言,显然由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之创作原则决定,项、吕二“本纪”则出于对历史事实的尊重。而“世家”义例标准有二:一需具备世代传袭之家或世代相继之事业;二需有事可纪。至于标题名号,虽非暗含微意,亦绝非率意标题。  相似文献   

15.
简述近年的"钱学"研究情况,提出批评;认为钱钟书论学的重点在于诗学,研究钱钟书的诗学及其诗作,需要具备创作旧体诗的体验;钱钟书用文言著述和创作旧体诗,宗旨在于维护、延续传统优秀文化的生命,与世同新;研究"钱学",宜多读中外原著;对钱钟书的肆意讥弹和盲目吹捧都是错误的,"钱学"研究应该实事求是;以钱钟书同辈学人的著作互为比较,不失为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前四史》是正史《二十四史》中的典范之作,反映的生活面非常广阔,所谓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兼容并包。《前四史》虽然用文言文写成,但也运用了数量众多的俗语。这些俗语透露了民间的心声,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们不仅在汉语史上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而且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为我们认识这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7.
自金代王若虚以来,学者间或指出司马迁在语法修辞方面大有欠妥之处,其中批评最多的是关于词语重复烦累问题。如果对《史记》全书的有关语言现象作些横向分析,并与相关文献纵向比较,结合“同义复用”现象加以推衍,就不难发现上述被指摘的“语病”原本是特殊的修辞手段,即“语义复现“,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相邻并列复现、相邻互补复现和分隔错综复现。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史记》的人物传记中,对人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政治、理想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政治动荡为出发点,强调了三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这种从个体价值出发的思想超越了今文经学中“人副天数“的观念,成为“究天人之际“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史记》,司马迁在撰写过程中不仅系统地总结、继承了我国先秦时期史学发展的成果,而且还经过慎密的辨析,运用不同的形式和手法,大量吸收了先秦时期的远古传说材料,于是先秦典籍中所保留下来的大量的远古传说就构成了他"通古今之变"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