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在72.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牧业区面积占96%,其中纯藏族居住面积占90%。到1995年底,全省总人口481.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61万人,占总人口4282%,藏族人口99.56万人,占总人口的207%,占少数民族人口的一半。无论从地理区位特点或入口分布状况看,藏民族都是青海省的主体民族,是青海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就社会发育程度而言,藏族地区贫困滞后,发展缓慢;就教育而言,藏族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是不充分的部分,被称之为世界上最难办的教育。在这种…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类新闻媒体都是党的喉舌 ,除新闻报道外 ,正面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是它们共同的主题。但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 (包括党报、电台、电视台等等 )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相比 ,由于地区特点读者对象等等不同 ,还必须突出民族团结的主题。这是因为 :首先 ,我国是一个由 5 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大家庭。就青海而言 ,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 :境内居民有 33个民族成份 ,而世居主体民族有藏、回、土、撒拉 ,蒙古等民族。 1983年底 ,少数民族总人口为 15 5 .71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 39.6 6 % ;居住地域十分广阔 ,…  相似文献   

3.
一、云南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概况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内陆边疆、山区省份。全省除汉民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种,1991年人口128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9%,其中,100万以上人口的有彝、白、哈尼、傣、壮等5种;10万至100万人口的有苗、傈傈、回、拉枯、佤、纳西、瑶、藏、景颇等九种;10万人口以下的有布朗、普米、怒、阿昌、基诺、德昂、蒙古、独龙、满、水、布依等11种。人口最多的是彝族402万人,最少的是独龙族0.6万人。 云南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政策指导下,先后在全省建立了民族自治州8个,民族自治县29个,有18种民族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另外,还在民族杂居地区建立了195个民族乡。目前,云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共有79个县(市),占全省127个县(市)的62.2%;自治地方人口,1991年达到193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1.2%,自治地方土地面积27.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0%。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兼谈回族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民族地区主要包括了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以及民族人口较多的青海。贵州、云南三省。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近1亿多人,回族人口800余万,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近10%,其中60%以上聚居在西部民族地区。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我国陆地边境2.1万公里,绝大部分位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创造条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扩大是目前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全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而得名。在这片7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居着汉、藏、回、蒙、土、撒拉等民族的近500万人民,少数民族人口占42%。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的各项建设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经济等诸因素制约,现在仍是全国最贫困的省区之一。消灭贫困不仅关系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而且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 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组织路线的核心,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这些年来,在干部“四化”方针指导下,全国各地领导班子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藏、回、蒙古、土、撒拉等少数民族的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0%;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63.5%。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7%。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少数民族约占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总人口的54.5%,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特殊,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 青海六州是指海北、海南、玉树、果洛、黄南五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六州国土面积69.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6.6%,占全国总面积7%。至1994年末,六州总人口为145.6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90多万人,分别占全省总人口的31%和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0%。但六州均为贫困地区,全省贫困人口尚有83万人,仅青南三州就有25万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46%。搞好六州经济发展,对振兴青海经济、维护全国藏区的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裕固族是甘肃省境内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不到2万,主要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自治乡.在这里,除了裕固族还居住着藏、蒙古、回、土、保安、东乡和汉等其他民族,这些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分散于全县各个区、乡.裕固族聚居的地区实际上是以裕固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区,各个民族相互交错,互相依存.  相似文献   

9.
青海回族教育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回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全省共有回族53万余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7%,约占全国回族人口总数的7.4%。主要分布在本省东部和东北部,以化隆、门源、民和、大通、湟中和西宁东关较为集中,其余各州县均有回族散居和杂居。所以青海回族教育是青海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民族教育的一个部分,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青海土著老人,是指青海籍的老人。解放前,青海省是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地区,几乎没有什么近代工业,商品经济很不发达。解放后,经过40多年时间的社会主义建设,青海省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历史起点低,这里仍是我国的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今天生活在青海省的近450万人口中,可分为青海土著人和客籍人两大部分,这两部分  相似文献   

11.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和文化设施建设,在移风易俗,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教育等方面,都给予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据有关材料介绍,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1989年,民族自治地方兴建文化站7100多个,广播站935个(不包括乡,村广播站);据1988年统计,民族地区的广播覆盖率为10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70%,国家拨专款,为147个边境县建立了地面卫星接收装置。青海省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县有地面站和配套发射设备的先进省区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1987年9月测算,青海省电视机入户率达39.6%。新疆1986年有电视机116.43台,城市和近效区电视机入户率达80%。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的广播,电视中都有相当数量的民族语节目。总之,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都有了较大的发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主要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达斡尔、满、塔塔尔、俄罗斯等十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自治区人口的一半以上。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不同,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是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各民族都很珍视自己的习俗,往往把自己的风俗习惯被理解、被尊重看成是对自己整个民族的理解和尊重。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边界,并与甘肃接壤,甘青公路、铁路从中穿过,大通河与湟水在享堂汇合,奔向黄河。享堂为民和村镇,峡谷险要,居入青之咽喉,素有“青海门户”之称。一、民和地区的历史沿革自古以来,民和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爱剑子孙和诸羌部落。1930年(民国十九年)从碾伯、循化、土司辖地割出正式建县,定名民和,取各民族共和之意。现有回、汉、土、藏、东乡、保安、撒拉、羌、满等十三种民族成份,其中回族114,10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7.37%。(1985年底)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是其它资源所无法比拟的,把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是青海经济腾飞的首要条件。开发青海省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青海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西部开发振兴青海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甘南藏族自治州南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接壤,西与青海省果洛、黄南藏族自治州毗邻,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内定西、陇南两地区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相连接,全州总土地面积3.87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土地面积的8.53%。总人口58.24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6.76%,汉族占46.04%,回族占6.86%,东乡、撒拉、满、土、蒙古等民族占  相似文献   

16.
<正> 加快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快青海城市化的进程。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处,素有“青海门户”之称。全县共有4个镇,25个乡,总面积为1890.82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土、藏等14个民族的33万人口。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市场和经济发展等情况看,我们认为,应当撤县建市,以利于青海省及民和周围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庆社会科学》2006,(2):F0002-F0002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全县辖11个乡(镇)、12个农林牧渔场,总幅员6176平方公里(926万亩),总人口24.9万人,其中,有蒙古、汉、满、回等17个民族,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8.2%。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工作是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省来看,民族成分众多,少数民族总人口一百五十多万,占全省总人数的7.9%。这些少数民族有的一个民族说一种语言,但也有一个民族说几种语言,或几个民族说一种语言的情况。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的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可见,我省还是一个多语言地区。从语言的谱系分类来看,省内各地区分布的少数民族语言分属两大语系,即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藏语属于前一语系,蒙古  相似文献   

19.
<正> 蒙古语的分布,与同系属语言的关系 蒙古语是蒙古族人民的交际工具。 我国境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等省。此外,在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区、市,也有少数聚居或散居的蒙古族。绝大部分地区的蒙古族人民都使用着本民族语言。有些地区的蒙古族人民兼通汉语,青海省的蒙古族有些人兼通藏语;新疆的蒙古族有些人兼通维吾尔语或哈萨克族语,还有少数蒙古族由于长期与别的民族杂居而转用了其他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20.
对沿边民族地区经济市场化的思考钱红我国沿边地区除少数省区外,多数是少数民族地区,在2.1万多公里的国境线上,少数民族地区就占了1.9万多公里,全国少数民族的近五分之三,约5000多万人居住在这些地区。沿边民族地区经济的市场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