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Deconstruction has swept the academic circle since its birth. Howeve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oint out ineluctable paradoxes beyond Deconstruction's capability to resolve in terms of its birth.  相似文献   

2.
解构主义与《拉帕奇尼的女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构主义正在跨越文本分析的樊篱而转化为一种泛文化批评。本文从解构主义视角出发 ,审视《拉帕奇尼的女儿》 ,探讨霍桑的创作主题及技巧 ,进而探讨他在该篇中所消解的男性中心说、科学神话说及理性光环说 ,使读者得以洞悉文本中蕴含的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解构主义建筑语言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是最初出现在法国的一种哲学思潮。上个世纪后期 ,不少先锋派建筑师开始将解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建筑艺术实践。文章就各种解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就解构主义建筑语言的运用提出冷静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性以及现代性政治的批判与重构是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旨趣。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社会的压迫存在于一切日常生活领域,现代性政治在理性政治、宏观政治、总体性政治的形式下实现了对人的全面桎梏,因此后现代主义的政治应关涉所有的日常生活关系以及个人的思想、行为、身体等。在一切皆是政治的口号下,后现代主义以微观政治、非理性政治、多元政治、差异政治等对抗现代性政治,提出了文本政治、解构政治、幽灵政治、欲望政治、游牧政治、异教主义政治等政治的新形式,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解构策略,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政治内涵的传统视野。对后现代政治观的批判借鉴对于透析西方政治实践、反思现代西方政治理念无疑有着一定的意义,后现代政治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围绕国家、政府、政党等展开,从理论而言是对现代性政治理论狭隘性的补充与超越;就实践而论,后现代政治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政治策略的运用是后现代主义是对压迫型、奴役性的现实政治的抵抗与反叛。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尚循环更迭,流行趋势风云变幻,解构设计手法在未来主义风格女装上被广泛运用。这使未来主义的女装风格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设计上也更加出彩和别出心裁。设计手法在不同风格服装上的创新融合,使服装设计出现了新的流行风潮,从而进一步满足了社会对服装功能性和表达个性的需求。使穿着者体会到更多穿衣新概念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解构主义语境下的老庄"有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构主义语境下解读老庄“有无论”,可以发现老庄“有无论”与解构主义有以下相似之处:思维方式上反中心重边缘、反二元对立重关系、反预定重生成;语言表达上融矛盾对立于一体;思想追求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即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批评强调写作的政治性,本文运用该理论解读多丽丝·莱辛的女性题材小说<金色笔记>,从多角度揭露菲勒斯中心文化对女性的统治与压抑,即女性痛苦的根源是父权制中心文化;其次分析莱辛在其文本创作中如何构建颠覆策略,质疑并消解构成菲勒斯中心文化的形而上学的父权制二元对立思想体系,进而解构菲勒斯中心,并向构建新型女性主义主体迈进.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森林管理权力下放趋势中,中国的集体林权改革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问题是基层社区如何对产权改革政策进行响应,行动者如何看待“自上而下”的改革政策以及如何基于基层环境采取行动策略.文章选取江西省婺源县的两个村庄社区作为案例调查点,通过长期观察和访谈对基层社区行动者在林改过程中的解构实践进行了案例剖析.研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倾向于“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家政策的解构后再实施改革政策;而基层社区的传统认知和产权体系则从实践层面对国家管理逻辑进行解构.一个经验性结论是基层社区行动者往往倾向于基于自身策略而对国家政策进行解构,即摧毁政策文本在政策制定者心目中的传统建构,而重构出另外一个“虚构的文本”.  相似文献   

9.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作为文学批评理论,均以符号语言学为基础,两者的悖论集中体现在对文本的态度上:前者强调文本的内部结构;后者强调对文本的拆分和读者的阐释权。两者在共同的语言学基础上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前者催生了后者;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扬弃和否定。以辩证的和历史的观点来分析,两者均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拓宽了文学批评的视野,但与此同时又都走向了极端:前者过分强调抽象的文本中心性,后者过分强调读者对文本的阐释自由,最终使两者都进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误区。从一定意义上讲,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可以印证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即必须在不脱离文本的基础上去考虑读者的阐释权。只有正确认识两者之间存在的悖论及其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把握好“度”,从思辨达到思变,进而推动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都市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诗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的出现是中国社会中重要的现象,它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都市和乡村并存的社会现实构成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文化语境,都市为现代诗歌提供了新的美学品格和发展的可能,对都市与诗的关系的思考是现代诗歌理论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183;格尔兹提出深度描写这一概念后,结合新历史主义有关历史语境的理论,翻译学家阿皮亚提出了深度翻译的概念.本文从中国翻译家们在译介中国文化典籍和译介国外经典著作两个方面通过实例说明深度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的使用及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构建的第三空间,旨在从宏观理论角度和微观实践角度就深度翻译的问题提出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传媒中,持有话语权的媒介生产者大多不可能脱离其生长的文化背景。在跨文化语境中解构媒介女性话语有益于我们了解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性别话语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女性在媒介中的生存环境、性别呈现与传播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传统与现代的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与遮蔽,挖掘深埋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与历史渊源。在对不同文化性别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媒介性别话语蕴藏的深沉文化含义,从而构筑女性自己的媒介文化和话语。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考释中古汉语词语的过程中,经常把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词典相比较。这样的比较中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词”的确定、词的义项以及属于某个义项的典型语境的确定等。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将会有助于中古汉语具体词语的考释,同时对一些权威词典的修订也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野草》及相关时期鲁迅的思想矛盾与心态,我们发现了鲁迅真正关心的问题乃是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并由此更深刻地领会他独特的在世选择和精神平衡法则,从而有意识地继承一些更富于特色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发现性语境”时期研究的分析,指出其典型表现为对“西方文化”的不可分析性认知和中国对“中西方文化关系”的非逻辑性认知:对“西方文化”的不可分析性认知,第一体现在对“多元的西方文化”的缺乏分析性认知;第二,体现在“文化背景”的不可分析性认知。对“中西方文化关系”非逻辑认知,第一体现在对本土性“文化立场”的错位认知;第二,体现在对西方文化中的“东方学”缺乏认知。并提出,“发现性语境”的“不可分析性与非逻辑性”特质,使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第一时期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呈解构与被解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素描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然而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而言,素描不再有其基础作用。所以,就有了后一种说法“素描是写实艺术的基础”,作者同意后一种说法。而且,认为对于现在学院的素描教育来说,也不能同时进行同一的严格的素描训练,应该因专业而异进行侧重点不同的素描训练。同时作为一名学习油画的研究生,重点阐述素描对于油画专业学生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哲学在“拒斥形而上学”的致思下一再发出“形而上学终结”的死亡通知单,然形而上学作为人类精神的不死之鸟其冲动有增无减。它被“反叛”的重要启示在于形而上学只有在超验思想之域才是合法有效的。形而上学具有不可缺省的思想价值,昭示着自由、批判和超越的纯洁精神。思想是其本性,真正符合思想本性的思维方式则是辩证法。在一个“不思不想”的物化氛围中更需要一种纯粹的理论态度及其坚韧的形而上学姿态。  相似文献   

18.
关于信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信念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信念的层次及类型 ,说明了信念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及特点。认为信念一经形成便相对稳定 ,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支柱 ,但是信念也会由于赖以产生的基础的变化而动摇。信念中往往同时包含了理性与感性两个方面。情绪、情感、习惯等常常会成为支配信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文化基础》带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应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文章结合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从等级考试、CAI教学、实验辅导环节等方面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就发生了语言接触。对语言接触的研究称为接触语言学。语言的接触会产生各种现象,包括语言趋同、借用、词汇重组。语言相互影响最常见的是词汇互换。语言接触的影响会进一步涉及语言基本的特征,如语法和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