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股市中羊群效应的表现特征和形成原因,提出了理性投资的策略。认为羊群效应实质上是一种非理性的盲从行为;利益驱动、从众心理、信息制约、庄家炒作、媒体煽动以及股市和股民不成熟是其形成的原因;投资者要认真学习,善于总结,保持平稳心态,学会利用信息,克服盲目跟风,坚持独立判断,做到理性投资。 相似文献
2.
张浩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95-99
以管理者对对象来研究羊群行为,在对有关投资者羊群行为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度量管理者羊群效应的指标,然后结合中美市场IPO行为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中美证券市场的IPO发行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效应,相对来说,中国证券市场的IPO行为羊群效应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3.
翟昌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75-77
本文在微观结构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及各种市场异象基础上认为羊群效应对收益率的影响会以分类选择的方式表现出来,并选取分类选择模型中的Logit模型进行检验,有意义的是我们得出的结果与猜想的相同,并且交易量和收益率之间的这种分类选择现象还与其他行为异相("蚂蚁效应")暗合。交易量收益率之间的这种关系可能体现了交易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为分析股票价格的形成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与潜在的金融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飞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75-78
针对房地产泡沫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的内在机理,通过理论研究,全面而系统地深入分析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对银行的影响及其损害,在揭示其特质及内在作用机制的同时,为中国当前对房地产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佟孟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468-470
根据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理论,考虑不同政策和重大事件以及不同市场态势两种情况,采用换手率作为流动性指标,以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沪深300指数为样本,利用平行数据模型对股票流动性溢价的稳定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各股数据,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换手率对预期收益都具有负向作用,说明中国股市流动性溢价现象一直存在,但稳定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股市泡沫指股价超过了有内在价值支持的水平.有内在价值支持的股价由股票内在价值(即股票收入流量)和股价支持衡量标准(即市场所要求的股粟投资回报率)决定.股市泡沫形成于投资者对股票内在价值上升的过度预期和对股价支持衡量标准的下跌的过度预期.我国近年股市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当年财务情况的过度预期;上市公司未来发展情况的过度预期;利率下调的过度预期;股价技术分析过度预期.对此,我国应采取以下治理措施缩短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时间;提高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加强上市公司和政策信息的保密性;规范证券咨询机构咨询内容. 相似文献
7.
方大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2):28-30
文章围绕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根源——人们对于未来房价的非理性预期,提出了预期房价上涨率这一指标概念,通过无套利均衡原理推出了测算预期房价上涨率的公式,给出了具体的测算设想,并分析了该指标对于评判房地产泡沫及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该指标的局限性。尽管该指标用于实际操作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文章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只有深入分析房价调整的原因,而不只是依据房价的涨跌,才能正确判断房地产泡沫是否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商品房价格泡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春青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51-55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在1997-2004年间,大部分特征指标没有显现出泡沫的特征,更没有出现商品房价格脱离市场基础价值的持续飞涨。尽管我国部分地方房价虚高,出现了一些泡沫特征,但总体上,并没有出现商品房价格泡沫。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投资者的三种心理因素--贪婪、嫉妒与投机是解释2006-2007年间中国股市泡沫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中国上市公司的高估值和基本面的脆弱,在2008年前8个月的股市崩溃中负主要责任,缺乏投资资本成为戳破牛市泡沫的那一根针.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了解潜在的风险与回报,股市的波动性将降低,过去两年间的暴涨暴跌可能不复出现.而中国股市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迎来新一轮的牛市. 相似文献
11.
逐步形成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是通过托宾 q值效应、财富效应、流动性效应和非对称信息效应发挥作用。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居民股票收入低、股票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和居民资产结构不合理 ,极大地限制了流动性效应的发挥 ,使其非常微弱。从弱化制约因素、增强流动性效应方面提出有关对策 ,为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渠道的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王佐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34-38
1990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呈现出迅速增长势头,对国民经济发展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股票市场融资功能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对股票市场继续成长提供参考性意见。一、中国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总量、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同阶段,利用宏观基本面和微观投资者情绪等因素所形成的市场预期,构造特定的投资者风格,并在考虑融资融券约束的情况下,构建了投资者风格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动态关联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宏微观因素在1998—2004、2005—2010和2011—2015三个阶段内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提高主动管理程度能够增强风格转换因子、风格代理变量与基金波动率对股价波动特征的解释力;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会增加市场交易的频率,增加市场波动性;但在融资融券约束下,增加主动管理程度却会减弱市场波动性,投资者风格转换次数越多,对股价冲击也越大。1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寻租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凌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Z1)
股票市场在我国已发展十个年头了 ,但股票市场本身所应具有的自我扩张功能、自我选择功能、自我激励功能和自我约束功能在我国或者还没有建立起来 ,或者还很不完备 ,导致我国股票市场蕴含大量租金 ,存在较多的寻租现象 ,使我国股市还不能有效地担负起资源配置任务。本文以寻租理论为理论依据 ,对我国股市中股票发行、股权结构、股票交易、市场监管等方面出现的寻租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A、B股市场相关性与协整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AB股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与协整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找出股市间价格波动的运行规律。结果表明,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沪深两市A股与B股之间开始存在协整关系,并且沪市的A股市场是先于B股市场的,而深市AB股市场之间不存在先导性。研究结果为判断和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特征和投资者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田成诗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4
中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更多关注于股市扩张是有利于经济增长还是一个投机泡沫的结果,或者从银行角度对金融深化和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单方面考察,却往往忽略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实证分析中国股市、信贷市场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和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作用,股市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银行信贷增长对经济增长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信贷市场和股市并没有表现出预计的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二元转型期的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定位不完全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行政导向性强,是一个不完全市场。市 场仍处于非弱效率状态。利用1999-2000年中国股票市场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的自相关系数检验和游程检验.证实了中国 股票市场非弱有效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2):64-68
采用Odean模型对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倾向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对不同年龄、性别、开户时间、交易频率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倾向差异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普遍存在过度自信倾向,且男性较女性更倾向过度自信,年龄、开户时间和交易频率不同也会对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倾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77-80
证券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股市换手率过高,股指波幅过大,股市投资的非理性程度严重.信息公开的不充分是造成我国股市非理性投资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提出要改善我国股市投资的理性程度,从会计信息的视角来看,应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以及培育理性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