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杏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4-7
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主义价值观向集体主义价值观提出了挑战。本文围绕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性和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个人主义的消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江旗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31-35
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为集体主义价值观提供了客观依据。市场经济可能诱发的消极后果也只能依靠这种价值观才能得到有效克服。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应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应该努力寻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佳结合点。但是,我们绝不能把市场经济作为宣扬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借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价值观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3.
叶汉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3):21-24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本文提出要赋予集体主义价值观以新的公正原则,以及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同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阐述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五点要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集体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俊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2):20-21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集体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成翼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Z1)
群众史观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集体主义价值观不仅对行为主体具有普遍的意义 ,而且它富有新的时代内涵并呈现多层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践行集体主义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6.
郑力强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4):14-16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的思想基础,它的根基是"集体本位",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以集体利益———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公共行政应当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以对集体价值的追求为主导,同时充分尊重和保护对个人价值的追求,达到集体与个人的和谐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公共行政在处理诸多社会矛盾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公共行政人员必须自觉地把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真正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7.
王良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3):52-54
在企业市场化、建立现代市场委托—代理关系的过程中 ,我国企业仍然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建立以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企业文化。这不仅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 ,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念对社会的正常运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念处于一种博弈状态。如何在这样的困境中尽快确立一种积极的、能够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同时又能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我们广泛关注的问题。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应有的核心价值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对确立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旭峰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6):109-111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就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认真总结、深刻反思,根据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切实提高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应加强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理论引导,加强班集体建设,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载体作用,强化集体主义教育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0.
韩培花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9-12,68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即从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农业社会向分,工合作为基础的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转型使集体的组织形式、运行原则、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变化,使得以完全否定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为特点的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产生了一些重大的不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形成“新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坚持集体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承认和保障个人利益与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家顺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3):107-108,156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建立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既有利于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也有利于青年教师和年轻学子的成长、成才。学报作为高校的学术期刊,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可发挥理论引导作用;学报形式多样的编辑活动也可对高校文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学报这个公开的媒体可促进高校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只要学报编辑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就能让学报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文章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王秀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从人性、道德目标、评判尺度及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集体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共通性 ,这种共通性是两种不同理论 (集体主义 :批判、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形态。功利主义 :维护、巩固和完善资本主义的理论形态 )建构过程的“交合集”,它表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功利主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但集体主义仍然是主导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下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变化的基本轨迹 ,剖析了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变化 ,主要是因社会大环境引起的功利主义倾向、需求的复杂性引起的择业标准的多元化 ,以及青年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择业观的矛盾性 ,并阐明了如何帮助毕业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15.
王莉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41-46
自然权利理论与黑格尔权利理论异同并存。黑格尔改变了自然权利理论中的个人主义观念 ,重构了西方权利学说的基础 :只有具有“普遍性”的国家才能够使权利现实化、合理化 ,因而具有崇高的地位。其权利思想具有明显的整体主义色彩 ;尽管存在着种种缺陷 ,但它对于法律制度的建构仍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依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近几年高校与学生的法律纠纷增多的现象,探讨新时期高校学生规章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人为本,依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有人断言,集体主义会在20世纪末走向衰亡.在分析了这一预言所基的历史原因,并简述了旧模式下集体主义的负面效应后,阐述了邓小平同志为了把个人从虚幻的极左的集体主义中解脱出来,坚持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研究人,重视个人利益,进行了创造性理论构建.在充分肯定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小平同志站在集体主义立场对个人主义进行了批驳,目的是促进个人与集体走向联合,达到辩证统一,这也正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在现代境遇中转型的根本着眼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目标、过程、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评价等方面,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颖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5-36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价值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重要表现.称谓是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中西方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对称谓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