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当前理论战线上出现的新气象,以毛主席著作为中心的理论学习运动的蓬勃开展,正好应了毛主席在九年前所说的“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在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这  相似文献   

2.
潞安矿务局经济建设高潮兴起,推动了该局文化建设的高潮,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壮美的画卷。马克思告诉我们:“动物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马克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人民正处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中。革命的高潮又推动了生产建设的高潮。争取在今后十年到十五年期同,把我国建成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争取在十五年左右,在钢铁和其它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这两个豪迈的激动人心的口号,已成为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行动目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两个高潮,汇合在一起,向我国知识分子提出了彻底改造自己转变自己的立场,树立全心全意为工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的任务;提出了发展祖国科学,文化艺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经验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深刻的内涵,突破了上百年来对计划和市场认识上的争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的人权研究构成了其人权运动和实践的重要内容。1991年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形成了人权研究的第一次高潮;2004年3月14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载入宪法,带来人权研究的第二次高潮。两次人权研究高潮存在诸多差异。在人权研究的背景上,从人权斗争逐步转向人权建设;在研究内容上,从政治性逐步转向学术性;在研究成果的形式上,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在研究方法上,从一元化过渡到了多元化;在研究主体上,从官方化开始转向民间化。当代中国形成了四种人权理论和观念相互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已经执行的几个五年计划看,总的来说,一五计划从编制到执行,主流是好的,一五计划是成功的计划。当然,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认真总结一五时期计划管理的历史经验,对于当前的经济建设,对于计划体制的改革,不无裨益。一、从国民经济的需要和可能出发,从实际出发,把计划建立在既积极又可靠的基础上,同时搞好综合平衡。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大规模经济建设事业立即提到了议事日程。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人民的社会主义热情高涨,面对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我们在编制一五计划时,尽管缺乏经验,但是没有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比较适度,工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7%和4.6%。对于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项目,几乎每个项目都从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各方面进行了反复的经济、技术论证和研究。对农业、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这就要求对文化建设高潮进行理论诠释。文化建设高潮以文化自觉和重视文化创新、文化整合、文化普及推广为表征。以高度重视文化功能和价值、文化大师和文化精品、鲜明的批判性、较强的文化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为标志。文化建设高潮的生成需要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需要开放兼容的社会文化氛围和文化的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翻译活动的高潮,这些高潮发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每一次翻译活动高潮的出现,都印证了翻译活动和社会文化的一种互动关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翻译活动,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当代翻译活动对于国家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仍然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掀起了一场翻译高潮,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这一翻译盛事,以其译书数量之众、涵盖内容之广、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之深远、翻译选材及翻译策略之独特,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晚清翻译高潮相关研究的归类整理,发现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而服务的,所以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就会出现文化建设的高潮。现在正当全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时候,教育工作必须符合生产的发展的要求,并担任起巩固新基础的伟大任务。教育科学中的“厚古薄今”不一定表现在“厚”一千几百年前的“古”,仅仅落后于目前生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后,便把主要精力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这一工作,在民主革命时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里,一方面由于党的工作重点还放在革命上,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经验,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上是照抄苏联的方法。但是,随着1955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和完成,党的领导人的注意力开始转向经济建设;恰逢其时,苏共二十大揭露了苏联经济工作的种种错误,而我们党也认识到照搬苏联经验的许多弊端,这时毛泽东便将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国土规划工作历史地被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国土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历史的反思我国是一个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社会活动实行有计划的管理,是社会主义的特征。国土规划在本质上是一种计划管理形式,这已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然而,国土规划在计划管理体系中居什么地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毛泽东在建国前夕所说的这一名言,在改革开放的岁月变成了光辉的现实。这20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凯歌行进的20年,也是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最快、研究氛围最活跃、学术成果最多的20...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这充分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5.
阶級斗爭,革命运动,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是为生产斗爭服务的。我們的許多同志在农村工作的实践中对这个真理日益有所认識,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到要发展生产,要組織和掀起生产的高潮,必須以生产斗爭为中心,抓住阶級斗爭这条綱来促进生产的发展,掀起生产的高潮。但是,也还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以阶級斗爭来促进生产斗爭。  相似文献   

16.
"大跃进"期间,全国各地相继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地方政府在这场运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如昆明市委市政府,通过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开展舆论宣传和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等方式,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在资金的筹集上,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谁受益谁负担等原则,采取借款、集资、捐献等办法,更好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也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在物资供应上,努力拓宽物资供应渠道;在当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搞好工地民工的生活保障工作等。  相似文献   

17.
“七五”计划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搞好“七五”计划期间的生产建设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才能搞好“七五”计划期间的生产建设工作?生产建设工作的关键在哪里呢?“关键有两条: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增加出口创汇能力。”(赵紫阳:  相似文献   

18.
朱巧香 《理论界》2002,(1):48-49
毛泽东在建国时就曾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民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现时期,我们在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吴庆生 《广西社会科学》2003,(12):138-139,141
1955年毛泽东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以下简称《高潮》)一书 ,并为此书写了 2篇序言和 10 4篇按语。毛泽东在这些分量很重的序言和按语里 ,透露了他关于中国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掀起了一个大学毛主席著作的群众热潮。其中解放军的广大干部和战士学的最早,学的最好,涌现了许多先进的学习单位和学习模范;地方上也有许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在认真地进行学习,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先进的学习单位和学习模范。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情。这次的群众性学习运动,是在当前国內外阶级斗爭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是在我们面临着新的革命高潮和建设高潮的情况下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