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作为诗歌艺术手法的比兴,过去曾与原始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的比兴亦不例外。彝族的比兴与他们过去的原始信仰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反映了一种思维形式和价值观念,兼具审美和表现是非善恶的功能。作为诗歌音乐美的“音律”,彝族的传统母语诗歌不是以押韵的方式,而押音节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的是"层化论"社会分层理论.根据对凉山彝族不同地区的典型调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经验资料和相关统计得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综述了新时期凉山彝族社会分层现状、特点及社会分层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彝族纠纷解决是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它不仅对丰富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理论、保护彝族法文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定纷止争、构建彝族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川凉山州是彝族人聚居最为集中的地区,在这里生活着200多万彝族同胞,新中国成立后,彝族同胞不仅在物质层面有了较大改善,思想意识也受到了较大冲击。在新的历史时期,彝族传统习惯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和冲击,与国家法相悖的习惯法逐渐绝迹,但绝大部分的习惯法在变化中仍在当代彝族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习惯法在现代社会变化巨大。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选取沙马、施袁喜、鲁娟等几位彝族青年诗人,分别从诗歌意象、文化内涵、语言特点等方面对他们的诗歌进行简单评析,力图通过他们的诗歌概括一些当下彝族青年诗人创作的特点,展现彝族汉语诗歌的一些面貌。  相似文献   

7.
彝族民间林木崇拜习俗,出于林木在彝人生产生活中的实用功能,源于彝族古老的以祖灵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彝族林木崇拜的内涵丰富,涉及的林木、林地种类繁多,它们自古受严格而神圣的民间规约保护,具有很强的生态保护意义.在当代社会变迁的语境下,有效传承少数民族林木崇拜的文化传统,将其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接,可推进边疆少数民族生态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海子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中国诗歌大师之一。他的诗歌语言多用押韵、重复等手法,在内心自然态势的作用下善于对语言规范的把握与具体字词的精雕细琢。海子诗歌的美学意义表现在古今融会贯通的取向与中西结合的立场、对平凡事物与生活气息的努力挖掘及在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气息的努力过程中塑造了一个勇于承担与自我牺牲的王子形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本,由于类绘画性和类音乐性的存在,使得诗歌在意义上的不确定性非常突出.诗歌意义的不确定性,表现出来就是个体对作品理解的差异性.造成诗歌意义不确定性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其语言的高度凝练和结构的独特是造成诗歌意义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民间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大众中有广泛的流传和影响。从类型来说,大致有“克智”、“史诗”、“哲理诗”、“抒情诗”四种。每一种诗歌都个性鲜明,富有特色,尤其长于叙事和抒情。这些民间诗歌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为研究凉山社会、历史文化和凉山彝族思想意识等方面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宁夏较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诗作从写作题材上大致分为四类,包括于自然万物的书写中寄言深挚情感的托物寄情之诗、于地缘民俗的考察中书写生命体味之诗、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书写生命之网的诗作、在反躬自省中张扬生命价值的诗作。贯穿这些诗作始终的是宁夏女诗人们对自然万物及生命本身的特殊体验和诗性认知。  相似文献   

12.
经典彝文古籍都是以名言警句、诗句等文体完成,多为五言诗歌体,但也有七言、九言和十一言的,在文体上,句与句、段与段、篇与篇之间非常讲究音韵规律。吉狄马加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诗人。论文通过深入分析吉狄马加汉语诗歌中的民族文化基因,阐释彝族传统文化对现当代用汉语创作的彝族诗人创作的影响。研究表明:彝族古典文集在题材和内容两个方面影响着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他的很多诗歌题材都直接源于彝族古籍;其次,在诗歌的内容上,字里行间无不流溢着彝族古典文集与传统文化的气质与性格。此外,以彝族经典古籍文献为始基的彝族文化因子则通过内化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成为诗人诗歌创作不竭之源泉。  相似文献   

13.
作为滇中南彝族民间一个大型传统节祭,咪嘎哈祭俗具有多重生态意义。年度性咪嘎哈习俗,通过一系列严格而神圣的祭祀仪式,不断强化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唤醒着民族历史记忆,传递着民族文化心理。咪嘎哈节祭酬神、娱人的民间艺术展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传播,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心。丰盛的飨食互动,推动村寨内部及其与外部社会多向交流,整合村落间各文化主体,构建良善的民间社会生态关系,维系和谐至亲的地域社会。  相似文献   

14.
陈寅恪治学以“以诗证史”擅场,解诗则长于“以史笺诗”,评价诗歌多着眼于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他的诗歌创作也多以时事为背景和题材,秉笔直书,不避不讳。因此,《陈寅恪诗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和一位真实的诗人。他为数不多的存世诗歌,写作目的如其自评《柳如是别传》,乃是“痛哭古人,留赠来者”;而作为情感的寄托,陈寅恪的诗歌也更能体现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时期的女性话语高涨,女性诗歌既一如历史的想象,塑造着伟大而光辉的母亲形象,又发展了“审母”和呼唤母亲人格独立的主题。但是,它们基本上还属于社会功用的想象“模式”,没有还原人类生活的多层空间,这表明新时期诗人还缺乏建构自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大密度地出现富有特色的边塞风物是岑参边塞诗的特色之一,岑参把自己对边塞风物真切的生命体验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出来。这些边塞风物蕴涵了岑参边塞生活的真实情感,也是形成岑参边塞诗奇巧悲壮美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的三种写作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大致分三个阶段,呈现出三种写作姿态:第一阶段(1977-1983),敏感的觉醒者,代表诗人是舒婷和林子;第二阶段(1984-1999),执着的建设者,代表诗人是翟永明、唐亚平和伊蕾;第三阶段(2000- ),轻松的游戏者,代表诗人是尹丽川和巫昂.写作姿态的转换与共生,形成一种内在的女性诗歌秩序.通过它,不仅能对新时期女性诗歌三个阶段的不同代表诗人及其作品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而且还能勾勒出一幅相对清晰的女性诗歌地图.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中的意象是客观物象与诗人主观情致的契合,同时也是具有符号性特征的特殊意义系统。诗歌语篇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类,一方面,同其他语篇一样是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结构体;另一方面,诗歌的语篇意义和概念意义从属于人际意义的表达。诗歌语篇的人际意义是否在形式层面得到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诗歌意象创造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诗歌是20世纪中国新诗在1949年以后的合理延伸。70年代后期至今是中国当代新时期诗歌时期。这个时期的部分作品形象鲜明,在主题的表现上强调用有质感、凝练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对象,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面。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伊沙对1990年代的现象学描述,他的喜剧精神、谬误推理的认识论、语言的快乐原则,以及其对唐诗的奇妙感应给予当代中国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