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凉州起义失败了,但秃发氏部落并未被消灭。树机能死后,“从弟务丸立。死,孙推斤立。死,子思复鞬立,部众稍盛。”思复鞬死,其子乌孤立。当时割据河西的后凉王吕光(原苻坚部将)遣使授秃发乌孤为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  相似文献   

4.
<正> 《韩非子·难一》载:“历山之农侵畔,舜往耕焉。”传说的“舜耕历山”在哪里?二千年来聚讼纷纭。民国《山东通志》载:“天下历山十有之,在山东者五。”皆难肯定哪处是舜耕之历山。近人多有认定济南历山者,如建国后出版的《辞海》“历山”条下列全国历山七处,第一处是济南历山(千佛山)。最近出版的《济南简史》则肯定  相似文献   

5.
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研究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思想 ,已深受学术界和社会人士的关注。前几年还有篇文章 ,称“顾准热”、“陈寅恪热”是世纪末中国知识界的觉醒 ,似乎研究陈寅恪会成为时代的热潮。这些年来对陈老称颂最多的 ,认为他主张研究学术要有“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但是一看就明白的两句话 ,在陈老身上如何体现 ,似乎还有不同理解 ,亦有人以此为借口 ,借题发挥 ,贬斥当世 ,辱骂群众。因而对此如何正确理解 ,我认为仍有研讨的必要。一陈老提出“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据说最早见于 192 9年 6月为纪念王国维去世二周年…  相似文献   

6.
匈奴故地,即匈奴的发祥地,或曰匈奴兴起以后最初活动的政治经济中心地,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有说匈奴诞生的历史摇篮是在河套阴山的,有说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原先住在中原,后来北迁的,也有说匈奴开始就在漠北,后来迁到漠南的,更有说匈奴原为西方的游牧民族,至秦时始游荡东徙,出现在中国北方的。因此对匈奴故地加以探索,看来不是没有必要。 一 探索匈奴故地,必须考察匈奴最初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线索。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匈奴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的史乘,是在公元前318年(周慎靓王3年,秦惠文王更元7年):“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匈奴一词第二次出现于我国的史乘,是在公元前312年(周赧王初年),即在五国帅匈奴共攻秦之后的第六年,“匈奴驱驰楼烦之下”。说明匈奴此时已经很强大了。在赵武灵王时,楼烦已由赵北延及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因此位于河套之北的匈奴才能长驱直入,驰骋于楼烦之下。 据《史记·匈奴列传》所记,赵武灵王时与匈奴接界的燕、赵、秦三国中,边界线最长的要数赵国。赵国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  相似文献   

7.
读《河伯不用“掉转头来”》一文(《学术研究》1980年第5期),颇有同感。但觉雷文只谈到了“旋”应作“改变”讲,而未谈及“旋”为何可作“改变”讲。这个问题不谈透,似不能稳固立论,因此再来啰(口苏)几句。愚以为,“旋”当训作“还”。《尔雅·释言》:“还,复还也。”郭璞注;“还音旋”。这里,郭璞用“旋”为“还”注音,说明古代“还”、“旋”音同。《广韵》下平声仙韵中:“旋,还也,似宣切”;“还,  相似文献   

8.
马利清 《文史哲》2012,(2):92-100
匈奴墓葬中普遍发现的殉葬发辫以代替殉人的现象,是匈奴民族独特的、具有浓厚萨满色彩的丧葬习俗。但其中赋予断发殉葬这一行为的宗教的、情感的、礼制的意义却是普遍存在的,以断发、断指、断爪(指甲)、断腕等作为宗教贡品的宗教文化记录在世界各地都曾普遍存在,以断发为代表的对于极端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许多民族所共有的。匈奴人的发殉,在对待头发的态度上,无疑是与儒家文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伦理观念相冲突的,但其处理头发的具体形式,即以丝绸锦囊包裹,将头发和指甲放在一起埋葬于棺椁之中的具体方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原礼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史记·吴王濞列传》云:“吴王之王,由父省也。”《集解》注:“言濞之王吴,由父代王省封邰阳侯也。”《索隐》注:“省者,减也。谓父仲从代王省封邰阳侯也。”并作如字读,误。按“省”当读为“眚”,二字古音相近,常通用。《书·洪范》:“王省惟岁。”《史记·宋微子世家》引作“眚”。《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省。”《左传》、《谷梁传》均作“眚”。《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11.
晁中辰 《东岳论丛》2012,33(7):95-99
经筵和日讲都是为皇帝专设的御前讲席,不包括皇太子.不知为什么,以前人们大都将“经筵、日讲”视为一回事,新点校的有关历史文献亦未将二者用顿号分开.实则二者的区别是很大的.春讲开讲于春二月,秋讲开讲于秋八月,各三个月左右.一般是初二、十二、二十二开经筵,其余时间除皇帝上朝外,则照常开日讲,但日讲并不全与经筵同步,可比经筵提前或延后;经筵设于文华殿正殿,日讲则设于“文华殿穿殿”;日讲官由翰林院侍讲、侍读专任,经筵讲官则要从多个衙署中挑选;经筵为国家大典礼,礼仪规格高,极为隆重,日讲则不属于大典礼,仪礼较为简单;所讲内容侧重点亦不同,“经筵进规多于正讲,日讲则讲多规少”,即日讲重在传授知识,而经筵重在规谏和义理.经筵和日讲不仅是皇帝的学习制度,而且是臣下进谏的难得良机,对促进朝政的清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华 《南方论刊》2008,(2):101-101,112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学生的向师性,向师性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要想取得学生的信任,获得较高的威信,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的言行是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尊重、关心、严格要求学生;高度重视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等。  相似文献   

13.
“屯”字的初形和本义,自来多据《说文》,的“屯,难也。象(屮屮)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作说解。但考诸甲骨文,则屯字的形与义,都不是《说文》所说的那么回事。屯字甲骨文作夕,最常见的辞例是作“△示○屯”形式,屯只用为一对卜骨之称。“一屯即一对”(董作宾说,见《殷虚文字乙编·序》),甲骨学界基本已无异议。从聚合在一起的一对卜骨这一形构中,引出“一对”“配对”“聚合”等意思都不难,若联系《周易》乾、坤、屯、蒙……这一卦序看,“蒙者,萌也,物之稚也”,蒙所指的就是事物的萌芽状态,乾坤相  相似文献   

14.
海外有论者对冯友兰先生1982年参加夏威夷世界理学会议发言所说“修辞立其诚”颇有微词,以为先生50至70年代的言论是言不由衷的。先生重提“修辞立其诚”是一种忏悔,无异于承认自己以往的言论有“应帝王”的性质(见台湾《当代》35期,1989年3月号)。这关系冯先生后数十年生平思想的评价,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5.
最近,呼伦贝尔盟文物工作站的同志在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的刻石题铭。为此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所考古室的同志应盟文物站之邀,共同对嘎仙洞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嘎仙洞位于阿里河镇西北二十里,在大兴安岭东麓的一个山峪之中。峪口的南端在阿镇的北面,群众称之为嗄仙沟。沿沟向西北逶迤而行,山麓崎呕,重峦叠障,雾霭缭绕,森林茂密。在山峪的右侧,有一裸露着岩面的突出山崖,共上有一岩洞,即为嘎仙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中未脱“不”字,通过对《论语》中出现的所有“患”字用法的分析可知,此处的“患得之”意为“以能否得到为患”。  相似文献   

17.
18.
此文是高清海教授作为第二课堂活动为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所作报告的内容整理搞。该文的核心是谈如何学会做人,如何使做学问与做人相统一的问题。虽然这一问题尚没有作为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它却关涉到人之为人、人之做人的现实的人生观、世界观问题。问题的提出十分切近现实、切近每一个人。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理论修养,提出了做人与做学问的基本方法和路径,读来引人入胜且深受启发,是一篇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精品之作。哲学不能缺少基础理论的研究,但更需要切近现实生活的理论探索。开辟理论通往现实之路,是当前学术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哲学走出贫困、走入生活实践的选择。高清海教授的此篇新作为这种选择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不为流俗所羁 ,言情坦率真挚。她的词作写出了当时封建社会女性最真实、最隐秘的内心情愫。本文从她对闲情中女性内心世界的展现、对女性形容体态的摹写及国破家亡时内心凄楚倾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梁剑鸣 《船山学刊》2011,(3):106-109
周敦颐天道性命相贯通的哲学思想是以诚为基础而展开的,而其诚的方法论是由"复其不善之动"的准则来推行的。复其不善之动分为内外两个部分,从外向层次说,是要求自己的行为"去除"不善之道,从不善之动"返回"天赋之正道;从内向层次说,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具有回归人的本性的自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