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位极具反叛精神的黑人女性角色———秀拉、夏娃和奈尔,以及这段时期内美国俄亥俄州梅德林市周边乡镇一个极富传奇与魔幻色彩的黑人社区底层的生活境况。莫里森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她们在白人主流社会遭受的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突出刻画了她们不惜任何代价追求自我解放和独立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秀拉》是莫里森以小说为媒介进行的一场人生实验,旨在检验她心中的叛逆女性能否自由地生存和成长。秀拉僭越了男性的自由,走出了传统的女性空间,开始了自我追寻、自我发现的探索旅程。虽然她的追求是失败的,但她的离家远行、自我追寻、性的体验,甚至她极端个人主义式的彻底反叛,突破了传统女性成长小说的情节模式,标志着女性成长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从莫里森的《秀拉》看美国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两难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拉》(Sula)是托妮·莫里森 (ToniMorrison)写作生涯中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 1919至 196 5年的美国为大背景 ,黑人聚居区伯特姆 (Bottom)为具体语境 ,以秀拉 (Sula ,反传统美国黑人妇女形象代表 )和内儿 (Nel,传统美国黑人妇女形象代表 )少年及青年时期的友谊为线索 ,通过对两个形象的并置和交叉 ,展示了两位黑人女性追寻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同时也揭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追寻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4.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通过对女主人公秀拉和黑人社区“底层”的描写,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寻求自我和黑人群体重建种族文化的话题。这一主题的表达有赖于作品中众多象征性意象的运用,着重分析这些意象的隐喻意义,并发掘莫里森文本的民族寓言特质。  相似文献   

5.
托妮·英里森是一名具有强烈民族感的黑人民族文化女权主义者,其小说深刻探索了黑人妇女的特殊境遇及觉醒解放问题.其作品<秀拉>试图通过黑人女性秀拉的一系列反传统反道德的行为描述,来展示美国黑人女性新形象以及向传统男权神话挑战的女权主义思想,从而建构了黑人女性独特的文化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秀拉》中成功地刻画了一位黑人文化传统的叛逆者—秀拉。分析了秀拉寻求自我的复杂历程以及寻求自我失败的原因。指出黑人妇女实现自我只能在黑人社区内完成,任何背离黑人文化传统的个人价值求索只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7.
蜚声20世纪英国及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劳伦斯在其一生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成功地塑造无数位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长篇姊妹篇小说《彩虹》和《恋爱中的女人》的女主人公厄秀拉·布兰温。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飞速变化的社会条件下 ,她勇于追求和探索并成长为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新女性。从社会和婚姻两个方面探讨厄秀拉这一人物形象的现代自我意识发展和成熟。从社会角度来看 ,厄秀拉强烈的现代意识体现在她的反叛精神和探索精神。从婚姻和恋爱角度来看 ,她的现代意识体现在她对情爱观念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好婚恋生活的执着追求。她在痛苦和挫折中认识并提高了自己 ,在迷惑和选择中思辨 ,最终成为劳伦斯时代现代女性的卓越代表。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笔下的叛逆女性厄秀拉是劳伦斯塑造的最理想的人物.她为人正直,追求真理与不合理的社会进行奋力抗争,虽屡遭失败,仍不放弃追求,最后在大自然和周游世界中获得了自由.厄秀拉的这种追求是作家拯救西方人摆脱精神危机的有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文化和家庭两个角度来剖析《秀拉》中女性人物主体性丧失的原因,分析其核心人物秀拉,和她与黑人集体的关系,并结合“双重意识”这一概念探讨了秀拉重建主体性失败的原因。最后指出黑人女性要将自我同责任融合,美国人和黑人女性两种身份并重,在更新视野的同时不忘继承集体的优良文化。  相似文献   

10.
莫里森将《秀拉》界定为一部"关于善恶和友谊的小说",但其伦理特征有待评析。总结了评论界对主人公道德倾向的现有看法,即秀拉是恶、恶中兼善和无恶无善三种观点,在辩驳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人性的全面完善"两个衡量道德进步的根本标准,分析了秀拉几种典型"恶行"的伦理意义和道德影响,得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秀拉》是对传统道德观的质疑和颠覆,其主人公根本上而言代表着"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