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冷战时代的结束,使人们从意识形态之争以及军事竞争转入到以经济领域的竞争为主的市场竞争和贸易竞争上来、这种竞争绝不逊色于军事战争的残酷和手段的残忍,世界各国对此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纷纷采取对策和各种各样的措施,积极投入到这场竞争中来,唯恐被淘汰。就连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也感到了危机。虽然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可以腾出手来把主要精力用于经济建设和对付贸易摩擦上,但为时已稍嫌过晚。此时,欧共体成长起来了,日本成长起来了,很多国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美国人独霸市场的时代似乎…  相似文献   

2.
中日矛盾的双重性、中日结构性矛盾的双重性以及日本的大陆战略传统,使中日两国间的战略对立和竞争具有长期性,而近年来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又使中日两国间的这种对立和竞争表现出严峻性。为此,中国应提高对日斗争1的战略性、全局性和主动性,落实在地缘战略上,即是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也是日本海相关国家以及日本海在未来地区和世界政治中的重要性。在当前对日斗争中,中国应以东北地区为前沿,将对日斗争的主要区域从东海转向日本海,同时巩固自身在日本海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存在。本文认为,中国的这一战略转向在近期着眼于中日关系,长期则放眼于地区和世界政治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被人们称之为“极限追求型技术开发”和“潜代物追求型技术开发”,正在为当今世界日益加剧的资源竞争、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开辟了十分广阔的战场,发挥着其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巨大的潜能,深刻地牵动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一、当前世...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11):18-20
全球化时代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话题的时代,政治全球化是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时代衍生出的一个命题,已经成为不可阻挡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政治全球化过程,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面对一系列政治领域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追求兼容的政治文化、协调的政治行为、平衡的政治格局的国际政治过程。全球化时代的政治走向,在总体上表现为政治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政治行为从对抗走向合作,政治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政治家的缺憾虽说日本人如今处于史无前例的繁荣时期,但对本国乃至世界十年、二十年以后令人难以捉摸的时代感到不安(汇率变动、产业空心化、军事平衡等),同时也对缺乏富裕实感而表示不满。在我看来,日本人的弱点在政治战略方面,而不在经济方面。与对付亚洲新兴工业经济区等经济问题相比,日本人对付政治战略性问题要困难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的政治家没有发挥与其国力相称的作用。在二战以后的日本政治家中,很难找出象丘吉尔、戴高乐、肯尼迪、施密特和撒切尔夫人那样具有世界领导人品格和领导能力的人物。日本政治家的素质远远比不上海外经验丰富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实业家。  相似文献   

6.
论战略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人们对战略问题的议论越来越多起来了,甚至可以说,出现了“战略研究热”。在这股“战略研究热”中,关于战略人才问题自然成为“热点”之一。本文试图就战略人才研究的意义、战略人才的涵义与特征、战略人才的地位与功能、我国战略人才状况与开发途径等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读者。一、时代呼唤着战略人才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角逐场。政治上的对立、军事上的较量、经济上的搏斗、文化上的渗透从未止息,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研究发展战略问题。人们意  相似文献   

7.
韩月香 《探求》2006,(5):32-35,48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使国家政治与经济、国际政治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关联,世界政治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面对这一新变化,学者们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国际政治新理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提出了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案,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在这所有的理论中,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理解世界、解释世界,并由此构建世界政治制度的新理论,是一条更为可行、有效的路径。“和而不同”原则、文化多元原则才有可能把我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8.
<正>一、世界政治已经进入中美大国权力竞争的时代我想首先有必要弄清楚,当下国际形势的时代背景到底是什么?大约在2008年左右,冷战后的国际政治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世界政治似乎已经进入了中美之间的大国权力争夺的时代。如张宇燕先生所言,大国博弈给世界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在2018年  相似文献   

9.
最近时期,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两极世界和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局势已不复存在。美国作为政治和军事大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但在经济上却没有摆脱萧条、停滞的困境。旧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中国经济面临的几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经济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归纳起来,可以称为新时代特征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是全球化,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伴随全球化而来的令我们感受最强烈的力量是:国际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国际竞争由物质产品的竞争转向知识产品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地缘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军事对抗和政治关系逐渐让位于经济竞争与合作。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正在被新的地缘经济观念所取代。地缘经济学越来越引起各国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地缘经济学几个主要学派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孔学堂》2014,(1)
<正>事实上,当前世界的政治体系、文化体系和经济体系都为西方国家所主宰。21世纪的世界受到了西方历史、西方社会运作模式的巨大影响。西方殖民时代和工业革命的历史带来了当下以强权为基础的世界秩序,军事暴力手段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途径,经济强权则是统治世界的主要方法。如此体系与世界和谐、尊重他人、尊重多样化的宗旨是背离的。由此可见,当前的现实世界是暴力和不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往往被经济大国所控制。弱小的国家和地区要让世界知道,往往是通过非常规手段。比如当下伊拉克境内的极端恐怖主义、叙利亚恐怖主义以及"911"事件的爆发。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三个教训:一是暴力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得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的国际战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该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领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内政治基本稳定、经济高速增长;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外交策略日趋成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与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紧密相关.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既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本文试就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做一个初步的探讨.正确把握时代主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依据科学分析时代主题,正确估量国际形势及发展趋势,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的主要依据.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和把握曾发生过偏差.尤其是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我们对世界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认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几种主要的思想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70年代 ,西方社会科学家对国际舞台上的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问题产生了兴趣。这种学术兴趣同某些具体的历史状况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2 5年间 ,世界经济的特点是明显的稳定性 ,或者像许多研究者所说的 ,是“繁荣”期。在70年代初 ,世界经济的非一体化过程开始了 ,它们加剧了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增长了。作为后果 ,经济问题获得了“政治上的反响” ,而在政治关系领域里 ,经济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非一体化表现在何处 ?1 971年 8月 ,美国取消了曾经作为战后世界货币 -金融基础的美钞和黄金的自由兑…  相似文献   

15.
三、组建东北亚经济圈是东北亚诸国和地区长期利益所在,也为世界所容 (一)联合的和繁荣的东北亚,对世界和东北亚地区的稳定有利而无害 世界上出现一个联合而又繁荣的东北亚,对于世界和平不但不会构成威胁,反而会成为推进世界和平的一支积极力量。东北亚经济圈的建立将有利于世界政治军事格局朝从对抗走向对话的方向发展。战后日本和南朝鲜在政治和军事上始终是倾向一边倒——日美同盟和“韩”美同盟。今天,  相似文献   

16.
刘红 《日本研究》1999,(3):64-6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际主导地位的世纪。21世纪的竞争既是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较量也是各国调整产业结构的竞争,而产业竞争已由传统产业、常规制造业的竞争升级为高技术产业的竞争。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两国都将立足于本国国情作出一系列调整,这种调整将会给两国经济合作带来何种影响,中日经济合作前景如何,本文尝试进行分析。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正经历着巨大的转折。如同200年前工业经济开始替代农业经济一样,世界经济正开始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人类将在21世纪步入一个全新的经济社…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地中海经济时代,大西洋经济时代和太平洋经济时代,到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将要形成以整个太平洋地区为中心的环绕型的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日本作为其中的重要国家之一,对“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建立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0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日益增多,日本已做好了占居主导地位的准备。1989年由文艺春秋出版发  相似文献   

18.
明朝后期,东来欧洲殖民者力图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打破以中国为主导的东亚政治格局,从而以外部力量动摇中国人的华夷观念.取消夷夏界限、否定中国中心论、质疑传统夷夏标准、主张多层次向西方学习等.开始成为一部分开明士大夫的思维新取向.此一倾向不仅与晚明启蒙思潮、实学思潮紧密结合,最早践行了前魏源时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而且对古代中国人如何认识外部世界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文化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柱 《学术交流》2004,(12):138-141
“文化力”是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而提出的概念。其实质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民族精神、民众素质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文化力体现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印证本质。文化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它已被当代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文化力可从多个角度来揭示,但主要的还是“精神力”和“知识力”两个维度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力,锻造文化力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大名是指江户时代的诸侯而言,后也指江户时代之前的地方上有实力的武士土豪。14至15世纪守护成为一国或几国政治、军事、经济的组织者,为与镰仓时代的守护相区别称守护大名。其基本内容是,守护出身或从在地领主中上升的大土地领有者,通过在地领主控制农村自治共同体,集中了地方统治权;更从室町幕府手中分得越来越多的统治权,并且力图操纵幕府,从而建立了既不同于律令制时代,也不同于镰仓幕府时代的封建割据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