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角度,分析了初级社会群体的三个基本形式,即家庭、邻里和自动小群体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并提出了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社会原因,指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重点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现状、犯罪特征、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这四个方面。多数学者根据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来概括犯罪特征,并从网络、社会环境、文化与社会排斥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完善立法、净化社会环境、刑罚矫正与有效社区管理等预防和治理措施。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将给我们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犯罪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 ,特别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责任归结为青少年的不成熟 ,这是一个极大的偏差。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犯罪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作为社会因素一种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也很大.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内容会诱发青少年犯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需针对大众文化传播的情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案例的增多,采取严厉刑罚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已经在我国部分省市开始实施,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社区矫正体系,这也导致矫正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只有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并找出相应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脱离犯罪氛围,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的日益强烈,处在思想行为最易受外界影响的青少年能否适应社会的这一深刻变化,是关系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西安地区部分犯罪青少年的调查,从社会影响方面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伤害、流氓斗殴、抢劫、黑恶势力团伙、吸毒贩毒、卖淫,几乎每一样都有他们参与。而且犯罪率居高不下。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政府也采取了大量的事前预防和事后治理的有力措施。但笔者认为,针对青少年犯罪的非理性因素的探讨,还很有必要。任何一个犯罪主体都是一个有一定认知能力并有意志、有情感的统一整体。他的心理意识要素会参与到犯罪行为中,对犯罪行为的形成发生作用。从青少年还是未成年人这一特定年龄特征着,其犯罪的主要因素是受本人的生理、心理的非理性因素调节、控制的。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外来犯罪青少年进行的问卷调查,从越轨理论出发,分析了他们犯罪的原因。认为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主要是其社会目标与实现这些目标的制度化手段之间的断裂造成的。在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合理的社会目标的同时,应加快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管理创新,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合法的目标实现手段,这对预防外来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犯罪的成因大体可分为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两方面,应着重从家庭教育、学校教学、净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强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预防独生子女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保守主义是一种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有着特定的思想政治内涵,而这些特定的思想政治内涵只是特定社会群体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并非与一切社会群体相关。保守主义的价值观是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表达,这些优势群体起先是贵族及其代表者,后来是资产者及其代表者,而与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价值观是根本对立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保守主义是一种特权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剖析了职务犯罪形成的原因放松世界观的自我改造;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打击不力.提出预防职务犯罪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构筑社会预防网络.  相似文献   

12.
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提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策略,指出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13.
“打黑除恶”是严打整治斗争的重点之一。本文扼要地阐明了何谓带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析了带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社会成因、心理成因及防治对策,为打击带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服务。  相似文献   

14.
精神障碍者犯罪问题在我国日趋严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对精神障碍者犯罪现状介绍为引,进而在此基础上从犯罪主体、犯罪动机、犯罪行为以及犯罪后表现四个方面对我国精神障碍者犯罪的特点进行探析,最后以预防精神障碍者犯罪为视角,探讨了从医疗角度、法律角度、精神障碍者的家庭、所处社区的角度如何预防精神障碍者犯罪,以期对于此类犯罪的控制和预防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引入人格调查制度,有利于深入剖析未成年被告人的犯罪原因,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刑罚及矫正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增强教育矫正效果,预防重犯。目前我国存在着司法实践中面临的社会调查主体不统一、适用范围受限、社会调查程序缺失、社会调查报告法律性质不明确、社会调查方法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结合作者的司法实践经验,提出了完善该项人格调查制度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日趋严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其成因归根到底是主体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先进的文化,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和特点着手,较系统地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从而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学的视角来看,黑恶势力犯罪严重破坏政治秩序、诱生并加速政治治理机体的腐化、严重削弱党和政府的政治权威、降低了公众对政治治理的认同感。正是基于对当前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政治危害性的深刻认识,党中央将扫黑除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决策,以期弥补政治治理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控制政治治理被黑恶势力染指的风险,阻却黑恶势力介入政治治理的途径,为治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邢绡红 《延边大学学报》2010,(5):107-110,128
严重的留守未成年子女犯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留守未成年子女犯罪是个体、家庭和社会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决定了要预防留守未成年子女犯罪,不仅需要完善家庭教育和学校课程设置,还必须加强立法、司法和执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构建,从而建立起适用于留守未成年子女犯罪的社会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的危害行为。与我国传统危险犯造成现实的、客观的危险不同,新危害行为仅造成潜在的危险,潜在的危险一旦转化为现实则将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对此,我国现有危险犯立法无法应对。为加强社会控制、降低诉讼成本,我国立法应设立新的危险犯类型,只要实施特定的危害行为就既遂,尽管犯罪既遂时,危害行为仅造成侵害的潜在危险。新危险犯是独立的危险犯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