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及道家,人们不约而同的看视老子(约春秋中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286)为其始祖,不过我认为如此观之未免失当。庄子吸取了《老子》书中的一些成份,却并不能得出这样一个学术谱系:老子传关尹子与庚桑子,庚桑子传壶子,壶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并不能因庄子与老子的学术关系而称“老庄”,正象孔子吸取了老子的学说而不称“老孔”一样。其实《老子》务实与务虚精神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两派——儒家、道家。《老子》是中国文化的始基。王夫之指出《庄子》“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庄子解》)。因此,在论及先秦道家思想时,我不论《老子》的思想,而以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为立说重点。《庄子》是道家的开山著作。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散文以其浓郁的诗意为后人所称道。清人吴世尚说:“余观《庄子》十余万言,……盖深合乎大《易》尚象之旨,而时出没乎风人比兴之辞。”“《易》之妙妙于象,《诗》之妙妙于情;老之妙得于《易》,庄之妙得于《诗》。”(《庄子解·序》)近人施章说:“《庄子》一书,如其用哲学的眼光来读,不如用文学的眼光来读。因为庄子看宇宙是充满了生命,一草一木,以至一架髑髅,庄子对之都能发生同情,而幻想出他们的生命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态度。至于庄子本人,也常常用文学的技术来表现那样高超的意境。”(《庄子新探·自序》)闻一多也说:“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他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怅惘,  相似文献   

3.
《庄子·天下篇》为历代学人所重视.清王闿运《庄子注》刊落外、杂诸篇而独存《天下篇》,以为“盖庄子自叙”.梁启超更推此篇为“研究先秦诸子学之向导.”可见此篇在《庄子》一书中地位之重要.《天下篇》首段曰: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成,王有所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化史上 ,庄子是一个奇异的存在 ,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洗涤和影响着后代众多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既是一个哲学家 ,又是一位文学大师。《庄子》一书 ,作为哲学著作 ,表现出其深宏而肆的思辨力 ,而具有思想宏阔、波诡云谲的特点。在先秦诸子寓言中 ,惟有庄子是通过塑造诸多的光怪陆离的艺术形象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表现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的见解 ,使其寓言闪灼着艺术之光 ,读之含蓄蕴藉 ,回味无穷。在阐述庄子的寓言个性之前 ,有必要对“寓言”进行一番阐释 ,即什么是寓言。许慎《说文解字》中 :“寓 ,寄也。”“寄 ,托也。”段玉裁注 :…  相似文献   

5.
《庄子》一书,描绘了若干身体畸形的人物的形象。特别突出的是《德充符》篇,连续描写了五、六个面貌丑恶、奇形怪状的“畸人”的外貌、美德,简直可以称之为“畸人列传”,《庄子》对残丑之人的描绘赞颂,在中国先秦诸子之作中,可以说是最为突出的,反映了《庄子》的哲学、美学上的独特观点。本文拟对《庄子》中的“畸人”形象略抒管见,以就教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以其批判精神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其尖锐的批判锋芒,几乎遍指社会现实和传统思维的各个领域.执着的理性追求和反思之后的困惑,形成了《庄子》认识论中怀疑主义的特有风格.《庄子》的认识论,可以以这样一个简单的命题加以凝缩——“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庄子·齐物论》以下引《庄子》,均只注篇目.)也即,确定认识如何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7.
(四)《庄子》浪漫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段《庄子》反映现实、反映生活的方式,显然是属于浪漫主义的范畴,有其独自的个性特色。首先,是有意识地广泛运用寓言的形式,以说明抽象而深奥的哲理。《庄子》一书几乎是篇篇有寓言,节节有寓言,有不少篇则全由寓言连缀而成。运用寓言之广,在先秦诸子之中绝无仅有。《寓言》篇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  相似文献   

8.
庄子以整体象征、浪漫而荒诞的寓言言说,驰骋想象,自铸新词,运用典型与意象,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新文体——自恣适己、仪态万方的“庄周体”。这显示了庄子文学意识的先觉、文学创造精神的崛起与文体的自觉。鲁迅称《庄子》一书“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正是就其文学的发现与文体的创造及其在汉文学史的创造性贡献而言。  相似文献   

9.
精神之绝对自由、意念之空阔豁达,乃庄子思想之至境,《庄子》书成,其思想则有迹可循。作为《庄子》始篇,亦为思想之精华所聚者,《逍遥游》集中体现了庄子思想意识之自由诉求,此自由诉求贯穿于《逍遥游》始末,更通过从“有待”到“无待”之审美超越而实现之。  相似文献   

10.
要研究《庄子》,首先必须弄清它的成书年代。 关于《庄子》的成书年代,研推者代不乏人,争论颇大。多数学者认为,《庄子》各篇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书中既有庄周自写,也有其门徒所撰,还有外人杂入的;既有先秦文字,也有秦代文笔,还有西汉文章。即以《庄子》杂有秦汉文章为例,主此说者,据我管见,就有以下十余家。张四维说:《盗跖》中的“封侯”、“宰相”,“皆非秦以前  相似文献   

11.
《庄子》“重言”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重言出现较多的一部书,有些重言还是在《庄子》中最先使用的。现存注解《庄子》的著作,最早的是晋人所作。由于当时距离先秦时代已比较远,语言习惯有了相当大的演变,注者对书中“重言”的解释时见可商兑之处。有些误解在后代已经得到纠正,有些问题则迄未解决妥善。本文打算根据“重言”的特点,以《庄子》原文或其它古籍为参证,对《庄子》中一些“重言”的确解提出自己的看法。所引《庄子》原文,皆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庄子集释》为据。  相似文献   

12.
一、精神解脱为其大旨《逍遥游》表现了庄子精神解脱、自由放任的人生观,是先秦道家学派的纲领性著作。郭象将它编于《庄子》内篇之首。钱基博说:“综庄子书三十三篇,其大指(旨)以为:俯仰乎天地之间,逍遥乎自得之场,固养生之主也。”他认为逍遥自得的思想,是人生全性保真的根本,贯穿于整部《庄子》之中。《庄子因》的作者林云铭论及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一书以其治翰恣肆的文思,深蕴广博的气势,瑰丽奇绝的语言而为世人所瞩目。李白在《大鹏赋》中赞叹道:“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清人刘熙载则曰:“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艺概》)。而刘凤苞却着眼于庄子的讽刺艺术,评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南华雪心编》)。金圣称其为“天下第一奇书。”鲁迅先生则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其文汪洋辟,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而郭沫若则进一步评论说:“不仅‘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  相似文献   

14.
刘安与《庄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到魏晋,玄学之风大盛,注《庄子》之家蜂出。先后编注《庄子》者有孟氏、司马彪、向秀、郭象、崔譔等人。陆德明认为“帷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经典释文》)现存《庄子》只有郭象编注的三十三篇本。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学者都据此得出注《庄》自晋人始的结论,如闻一多就叹惜“两汉竟没有注《庄子》的。”(《闻一多全集·古典新义》)江世荣在“有关《庄子》的一些历史资料”一文(载《文史》第一辑)中提出淮南王刘安对《庄子》做过注解,是五十二篇本《庄子》的编者的新见解。张恒寿在《庄子新探》一书中提出:“《庄子》书一定经过刘安和他的门客们的编纂和整理。”江、张两位学者破除刘向编定《庄子》、  相似文献   

15.
未雪 《江海纵横》2002,(5):34-34
魏晋时期,“言意关系”受到极大重视,发展为“言意之辩”。随着三玄之学的兴起,庄子的“言不尽意”说甚为流行。《庄子&#183;秋水》篇云:“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一天道》中说:“世之所贵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者,意也。”庄子认为语言文字只不过是人们领会“意”的一种工具罢了。因此《庄子&#183;外物》篇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散文艺术性最强。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已精辟地指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是一部《庄子》的纲领,也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 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在这篇最能代表庄子思想艺术特色的哲学散文中,他极力鼓吹“无所待。否定“有所待”,宣扬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以达到逃避现实斗争的目的。庄子不满现实,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但又无可奈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历来谈起先秦哲学,就以老、庄并论,谈起先秦文学,则以《庄》、《骚》并称。自魏晋以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一直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在哲学上,其影响基本上是消极的,在文学上,其影响则基本上是积极的。《庄子》一书包含着大量的寓言,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寓言是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庄子》之精华所在。本文即试从文学的角度,对《庄子》中的寓言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庄子》一书中,谈及孔子、孔子弟子,以及儒家仁义礼乐的地方,可说比比皆是,几乎每篇必具。由于《庄子》一书多“以寓言为广”,许多故事的确是作者编造出来的,无事实的根据。但是,我们不能因其无事实根据而忽略了它的理论意义和理论价值,它是研究庄学同孔孟儒学的思想分歧的主要依据和材料。《庄子》书中有如《渔父》、《盗跖》、《胠箧》等篇,专“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必然反映孔、庄在思想上的分歧,而书中也有许多“颂扬”孔子的地方,这应如何看待呢?其实《庄子》书中所称赞孔子的大都打上了庄学的印记。如“仲尼日:‘……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以下凡引《庄子》只注篇名)“仲尼日;‘自其异者视之,肝  相似文献   

19.
明末遗民钱澄之在《庄子内七诂》中引用佛教的话语对《庄子》中的文句进行训诂.他将《逍遥游》视为《庄子》继《易》的集中体现,将《齐物论》视为是对“物论无端”、“物化无常”之真理的揭示,将《养生主》视为庄子对追求长生久视的反驳,将《人间世》视为是对众生福报寡浅、充满各种痛苦的证明,将《德充符》中“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解释为禅宗所说的“绝后复苏”,将“圣人将游于物所不得遁”解释为佛教的“从众生异类中行”,将《应帝王》中壶子与郑成斗法解释为佛教所说的“他心通”.钱澄之对《庄子》的训诂反映出明清之际的学术追求由体验心性自我向重视考证本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至今仍闪耀着瑰丽光芒的《庄子》一书,以其自身的蕴藉奇伟给无数学子以人生的启迪和美的感发。《庄子》中,庄子对“心斋”,“坐忘”、“逍遥游”的向往与追求溢于言表。其汪洋恣肆、滔滔侃侃的哲理思辩,不仅孕含着庄子的审美倾向,也向人们揭示了庄子审美心态之形成。所谓“心斋”,《庄子·人间世》有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也者,心斋也。”即要人们排除耳目心意,从而培育,发现,铸造,实即积淀成一种与道同体的纯粹意识和知觉。所谓“坐忘”,《庄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