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其实,郑板桥撰写的对联也称得上是一绝,尤其是关于治学论文的楹联,意蕴深远,至今传诵不衰。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这副治学联,构思新巧,含蕴丰厚。借助“咬定”,上联形象地说明对人有益的书本知识,应锲而不舍地刻苦学习,毫不松懈;凭着“比喻”,下联告诫自己要加强品德修养,保持翠竹般的高风亮节,也希望儿孙像拔节而起的嫩竹正直、高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此联是郑板桥自己艺术实践的总结,常被后人用来说明创作理论问题“。三秋之树”叶落枝现,喻指…  相似文献   

2.
“出恭”词义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出恭入敬”说。此说认为“出恭”源于明代国予监或科举考试的“出恭入敬”牌,事实上,“出恭”早见于元代,而元代科举考试并不曾设置“出恭入敬”牌,可见此说不能成立。本文认为“出恭”即“出肛”,其理据就是把肛门中的东西排出来。  相似文献   

3.
关于苏州怡园园址,有一种说法是此乃明代尚书吴宽“复园”旧址,据说其旁侧小巷名尚书里也缘于吴宽,因中如今翠竹环绕的“玉延亭”就是“复因”中的旧景。实际上,这一说法和关于“玉延亭”的解读都有讹误——吴宽在今怡园附近没有宅园;其“玉延亭”也不在苏州而是在北京;“玉延”所指也不是“翠竹”而是“山药”。  相似文献   

4.
“巴蛇食象”神话源出《山海经》,屈原时代已成不解之谜,流传至今异文迭出。二千多年来,吸引无数学者揭秘,却莫衷一是。以当代社会科学之光烛照这一人文神话:“(巴)蛇”和“象”各为两个族团的图腾,“食”是性爱隐语;此组神话表征的是四千多年前“蛇”巴族和“象”族的一段婚姻佳话,并由此撩开“×食×”型神话的谲秘面纱。  相似文献   

5.
竹文化是根植在中国传统诗性文化土壤上的一种价值创造,它承接了孔子的诗教。这种诗教追求诗化的人生和人生的诗化。因此,中国竹文化具有一种特殊的诗性德育的价值。从孔子的“比德”和“三月不知肉味”到苏轼的“无竹令人俗”;从郑板桥的“种竹似培佳子弟”到个园的园林艺术;从传统社会的竹文化到市场经济中竹园宾馆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性文化的薪火相续,感受到了诗性德育的魅力。竹,常绿不衰.中通外直。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有一种善美合一的诗性之关,它是正直、虚心、有活力的人格象征,在竹的背后有一片陶冶人格的诗性的文化海洋。竹对人有着妙不可言的教化力量,它使道德境界涵蕴审美境界,审美境界附丽于道德境界,这种力量是理性所不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6.
月宫中玉兔捣药之神话传说的滥觞,可能是在两汉时期。汉画像中的兔有两种常见形象:一为画于月中,以代表月亮和阴,常作奔跑状的月中兔;一为常出现于西王母图像或仙境图像中的捣药玉兔。原本属于不同的系统,且形态、功能和意义亦不同的两种图像,在流传的过程中,可能因神话传说常见的混同与借用,遂使得月中出现了捣药玉兔的说法,更因此而形成月神话传说的一种定式,并由此影响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月宫奇幻世界的想象。  相似文献   

7.
画竹纵横谈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喜欢竹子。竹,或生于山崖农舍,或种于园林斋院,青青向上,四季碧绿,生意盎然。它送来清风,迎来朝阳,朝朝暮暮,人们喜于相伴。它心虚,节坚,常青、傲寥……清姿瘦节,风韵潇洒。其秀美倔强的神态,给人们立身处世以有益的启迪;它苛求于人类甚少,授益于人类颇多。竹,是坚贞、高洁、情操磊落的象征。历代的文人墨客对竹颇为青睐,多有借竹言志之笔,以竹表现高尚之气节,虚心之品质及蓬勃向上之精神。晋代名士王子猷曾说:“不可一日无此君,”宋代著名诗人、画家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农历蛇年,蛇在十二生肖排行"老六",在山西独具特色的晋文化中,包含着不少精彩的"蛇故事"。介之推失落"蛇为喻"当年晋文公封赏功臣,"割股奉君"的介之推因被遗忘而遭遇冷落,同行人为其打抱不平、又不敢直谏,于是就巧妙地用蛇来比喻:"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所处。"帖子就悬挂在"宫门上",把晋文公重耳比作龙,随从流亡的五重臣比  相似文献   

9.
《史记·高祖本纪》有这样一段话:“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有的同志认为“今为赤帝子斩之”一句是以介词“为”为标志的被动句式。①此说值得商榷。关于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式,马建忠在他的《马氏文通》中作了论述。他说:“外动字之行,有施有爱。受者居宾次,常也。如爱者居主次,则为‘受动字’,明其以受者为主也。”②马氏从动词和宾语的词序和动作行为的施受关系着眼,判别了古汉语中的主动句和被动句。按马氏的意思,即是主语是受动者的句子,就是被动句,不管有没有结构标志。从马氏所列被动句六种表现形式中可见这一点。这六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天上人间     
俗话说:“抬头三尺有神明。”天上果然有神仙?姑且信它一回,比较比较天上神灵与人间“精英”到底谁更胜一筹。天上的琼浆玉液在历代文人墨客中写得令人迷恋,而当今,谁稀罕这玩意儿?“聪明”的人认为太素了,瞧瞧人类某些“精英”,熊掌已过时了,要活吃猴脑,敲开齐天大圣后代的脑壳,尝个新鲜,管它与孙大圣有什么一百零八代的姻亲嫡亲;全球华人都以龙的传人自居,据说蛇是龙的同宗,但有些人偏要热喝蛇汤,剐开青蛇精晚辈们的皮,剁成一截一截的去熬汤,喝了祛寒祛暑,甭管它是不是青蛇精的第七十二世的嫡传弟子。玉兔的诚实可爱分去了它的智商,一天到…  相似文献   

11.
《金陵瞭望》2007,(8):14-14
江宁汤山麒麟门北1公里.便可见大道两侧各有一只巨大的石兽.这里便是1500多年前叱咤风云的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归葬之地。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比较明智的帝王,堪称一代有为之君。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称赞他的传奇一生.  相似文献   

12.
易名 《社区》2008,(32):39-39
巴基斯坦有个古老而神秘的蛇人部落,他们崇拜蛇,把蛇视为“神”的化身;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蛇就是生活的依靠,对它们就如同对自己的亲人一般。“蛇人”群体被称为部落,是因为这种表演艺术的从业者数百年来已发展出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仪式。每当“蛇人”家族中有男孩出生,人们便在他身上滴几滴有毒的蛇液。“蛇人”们相信这会帮助他生来便具备辨别蛇性的能力,并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板桥画竹,有“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的境界;王履赋诗,亦有“手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过程。那么,板桥的“眼中竹”和“胸中竹”有何不同?“手中竹”又和“胸中竹”的区别何在?那么,王履的“目师华山”是怎样?“心师目”为哪般?“手师心”又是如何?深言之,在文艺创作中,何谓“真”?何谓“真实”?由“真”到“真实”是怎样过渡的呢?  相似文献   

14.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写道:“柳文如奇峰异蟑,层见叠出,所以致之者有四种笔法:突起,纡行,峭收,缦回也。”试以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为例,即可印证刘氏这一见解的精辟。一、异峰突起的开头《捕蛇者说》的主旨,意在揭示赋敛之毒,甚于毒蛇。一个“毒”字,笼罩全篇。  相似文献   

15.
釋■     
长沙仰天湖出土战国楚竹簡遣策有■字,凡二見,一稱“■君之(纟足)衣”,一稱“皆■(藏)於一■之■”。此字又见(木仒)江陵望山二號墓出土战国楚竹简遣策,称“二■之■(乂丁),一■高之(乂丁)”;又可增一畫作(?),見(木仒)長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11,(7):20-22
“生肖”是表示人们出生年份的12种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生肖”俗称“属相”,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表示出生年份的方式,询问出生属相用英语表达为:  相似文献   

17.
相关者,各现象间之相互关系也。二数相关者,一现象与他一现象之相互关系也。利率腾贵,企业活动卽旺盛;物价跌落,商品需要卽增加;是利率之腾贵与企业之活动,及物价之跌落与商品需要之增加;俱有相互之因果关系。小佳此二现象间之相关,乃“於此外无妨害原因之范围内”;如商品价格虽跌  相似文献   

18.
白雪 《老友》2015,(3):55
出香山卧佛寺西行数十步,有一座傍山而建的凌云阁,四角飞翘,古色古香。从前,在这凌云阁旁边,有一块三尺来高的石碑,上面刻着一幅翠竹,竹旁有三个小字"郑燮题"。传说,这翠竹就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手迹。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是江苏兴化人,曾在山东潍县一带做过县令。他与卧佛寺里的青崖和尚是好朋友。在北京居住时,郑板桥常去拜访青崖和尚,并留  相似文献   

19.
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这样论述过:“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①可见,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部重要画论和画史著作,早就有了书以传意,画以见形的观点。而素描作为绘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黑白灰单色关系对形的一种阐释,是形与形式的高度完美的结合。素描既是绘画艺术的基础,又具有独立存在的艺术价值,在众多绘画种类中,蛇的艺术特性和形式特性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此,笔者拟就这两方面的特性谈点粗浅看法。一、素描的艺术特性素描的原始含义是“单色痕迹”,是指某种绘画工具在纸上或其它材料上运…  相似文献   

20.
问题之所在我曾写过一篇以《元朝秘史》为题材的文章,谈论蒙古的狗(见文献6)。那篇文章论述了蒙古人对狗的复杂认识。这种认识含有嫌恶与喜爱、赞美与厌弃交织的感情——一种意味深长的态度。从狗在牧场上所处的位置也能清楚地看出这种态度的矛盾性。实际上,人们甚至连狗和人类的游牧经济究竟有多大关系,或者说狗在“家畜”这一范畴中,究竟能够参与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还没有搞清楚。众所周知,蒙古人在称呼家畜时,通常有所谓“四畜”或“五畜”的说法。其中包括马、绵羊、牛、骆驼、(山羊),而狗不算在内。据后藤富男说,由于狗“不是饲养对象,……不是直接生活资料的仰仗对象,也不是畜牧劳动的对象”,因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