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晓宏  徐和生  胡再生 《决策》2010,(2):I0016-I0018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其概念最早见诸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实质,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二是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其概念最早见诸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实质,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二是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0,(3):28-29
发展低碳经济。除了从源头上改变能源结构外,更要注重过程低碳化。而过程低碳化包括经济发展低碳化和社会发展低碳化。经济结构影响能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城市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实现经济低碳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阐述了低碳经济的涵义,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文章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重视开发低碳技术与人才培养等途径。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引领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此种背景下,能源企业想要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积极地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低碳经济时代对能源企业的投资影响十分复杂,合理认清各种因素的影响力,将有助于能源企业把握投资方向。与此同时,为了响应国家所提倡的节能减排的号召,各个企业也应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发展低碳经济视角下的能源投资。本文将据此介绍有关低碳经济视角下能源企业投资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世界金融危机后,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共识。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能源需求量非常大,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中国现有的能源条件是富煤、少气、缺油,这就决定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我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工业消耗能源比重大。我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制约是技术研发能力和财力有限。发展低碳经济,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四川发展现实条件,结合国际社会低碳经济的实践经验,探索四川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研究显示:四川发展低碳经济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四川提高能效的具体做法是在正确分析自身节能潜力序列的前提下,加大针对能效投资的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8.
宋国安 《经营管理者》2013,(21):200-200
低碳经济是以较低的能量流支撑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由粗放的高能耗、重污染的发展模式转向更加有效利用能源资源、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更加公正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利影响,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在我国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结构转化中,天然气利用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对低碳能源开发供应系统的贡献;二是对低碳能源利用系统的贡献;三是对低碳经济发展保障系统的贡献;四是对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系统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徐瀚 《经营管理者》2014,(27):202-203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经济是经济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中国是以煤炭资源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所以在资源的使用中,产生二氧化碳不可避免。由于中国低碳技术创新不足,工业化进程又比较落后,中国一时之间很难改变引进外资战略,外资战略的引进也给中国带来了国际上的政治压力。为了保障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实行低碳发展战略,加强低碳技术的创新,增加新的相关制度,引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1.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点的低碳经济,与新型工业化道路高度关联,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应着重从优化低碳产业布局、开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能源、倡导低碳生活等方面入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低碳生活方式的内涵、特征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具有道德性、时尚型、科学性、健康性的特点。低碳经济早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就首先提出,是对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低碳生活方式的基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而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开始融化、雾霾现象严重等问题接踵而来,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尤其显得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环境、能源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诠释低碳经济及其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意义,并从财税角度就如何构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人类生存,同时制约经济的发展。当前,必须改变人类消耗的能源结构,进而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有利于解决气候危机、能源危机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面临很多制约因素,采取有效对策措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实现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任何文明的根本动力,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遭到了污染,能源和环境出现双重危机。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引发了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完善我国的低碳能源法律,有利于促进低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0,(2):28-29
能源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经济系统的输入端,在中国推进低碳进程中,从源头上改变能源供给,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和“氢基能源”转变,将彻底实现城市的低碳和零碳发展。如何向节约高效、清洁环保的能源利用和开发体系转化?怎么发展新能源?投入哪些清洁能源?如何避免出现投了很多钱、搞了一堆项目后能源增量仍然依靠煤炭的前景?通过搜集整理国际国内的清洁能源发展状况,可以发现清洁能源在我国的发展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旅游企业的营销模式向"低碳"转变,是低碳经济背景下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低碳经济的内涵1.低碳经济的兴起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实施以来最为重要的经济形态之一,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低碳经济主要通过技术、制度创新以及产业转型、能源结构转型等途径和方式来实现在保持低碳排放的基础上保障经济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寻求一个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均衡状态。但是在技术和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以及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较大规模的投入,而在此过程中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支持的是财政金融手段。财政金融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支撑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先描述了低碳经济的相关内容,而后指出了当前财政金融支撑体系下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推动低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所谓低碳经济,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概念。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利用的能源虽有多种类型,但各种能源在释放单位能量过程中形成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不同。与现阶段占能源消费结构主导地位的煤炭、石油等单位热值的碳排放量相比,天然气、风能、水电等的碳排放量则小得多。反过来讲,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在单位碳排放量上,寻求更大产值、更高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可以说,低碳经济就是“高碳效率经济”。  相似文献   

20.
钟芸香 《经营管理者》2014,(31):211-212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温室气体排放较多的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能够适当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环境具有较强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农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之一,在我国的环境污染源中也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农业抓起,结合农业本身的技术和发展模式,进行低碳经济的路径创新,以此实现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