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充分体现。《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乡村振兴的重要责任,政府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乡村治理,提高治理能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鹿盟  霍国庆 《管理学报》2007,4(6):791-795
乡村企业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以后,我国乡村企业的发展困境依然存在。按照经济成分和产权的不同,乡村企业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治理模式。通过讨论我国乡村企业的治理模式,系统阐述了龙门混合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成因以及存在问题。最后,总结了龙门混合治理模式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对乡村企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家乐"旅游也慢慢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感受自然、体验田园生活以及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农家乐"经济在解决贫困乡村村民就业、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该文以厦门贫困乡村A村"农家乐"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分析入手,借鉴国内外"农家乐"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为福建贫困乡村探索一条具有当地发展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农家乐"之路。  相似文献   

4.
台湾在乡村生态建设政策方面具备强劲的优势,且经验丰富;福建新近提出"生态省"发展战略,但不论是生态建设程度,还有生态治理模式的综合性都较为落后,也难免存在错漏之处。对比闽台乡村生态建设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合理的生态治理模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法律为规制,社区为建设点,多方组织参与,生态产业发展为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的乡村综合一体化治理模式,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的乡村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席兴雷 《决策》2020,(1):42-44
2019年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浙江省象山县的“村民说事”榜上有名。“有事坐在一起好好说”已成为象山县各村村民的口头禅。村委会会议室、路边“说事亭”,甚至地头、田尾,都成为说事的平台。象山的“村民说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从1.0版、2.0版升级到目前的3.0版。所说的“事”,也从开始的干群隔阂、村民纠纷,到村庄洁美、经济发展,到目前的乡村振兴、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6.
村级治理不仅关乎中国农村九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决定着我国农村基层法治化和民主化的进程。目前“富人治村”成为新一代农村基层治理的新型模式,而浙江省义乌市成为我国国内最早的试水点。浙江省“富人治村”治理模式在其实践发展中出现了若干问题,富人村官也出现了种种信任危机。因此,本文以浙江省富人治村的现状发展为研究起点,分析浙江省富人治村治理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这一治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村干部的行为选择及其背后逻辑是理解政策在农村为什么变通执行的关键。作为实际执行主体的村干部在执行过程中既处于自上而下的科层体制之下,又位于自下而上的乡土社会之上。这种特殊的行动情境使得村干部必须在执行任务的准政府逻辑与顾及情面的共同体逻辑间进行权衡并寻求一条生存之道,最终导致国家政策文本在乡村社会的变通执行。变通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社会治理的实际指向,但也有助于正式的政策执行结构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结构的融合,从而对乡村治理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目前,道德在我国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仍存在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转型带来的多元价值弱化了道德的控制作用、治理主体伦理素养不高、现有的乡村治理实践尚未对德治表现出充分的重视等。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创造了一种系统性、全面性、有针对性的乡村德治模式,为其他乡村推进道德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具体而言,即发展乡村产业,奠定道德治理物质基础;转化和创新发展乡村传统文化;设计完善的道德治理制度规则;构建道德奖励机制,强化道德行为;恢复道德的评价功能;提升治理主体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时代各种新兴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逐渐应用到多个行业领域,切实给行业带来了数字化发展红利。“数字技术+治理”的管理方式和数字化公共服务,都为基层行政管理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已成为新时期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经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关键技术支持。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贵州省利用数字技术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的现状,提出数字时代贵州省乡村治理的实现路径,以期进一步缩小城乡间的数字差距,利用数字技术解决贵州省乡村治理问题,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治理体系当中,乡村治理体系是基础,夯实基础方能固本。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这一乡村治理体系的提出,为健全乡村治理模式、构筑乡村新秩序找到了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荆州市S村为研究范本,从"元治理"理论视角考察该村的治理精细化过程,研究发现:该村的乡村治理精细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与村级自治有机结合、双重发力,但在实践中存在治理预期与村民诉求错位情形。提升村级治理效能,需要充实、培强村干部队伍,培育村民的治理主体意识,合理赋予村级组织权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作为我国基层区域其中的重要一块,是基层治理建设必须关注重视的重要部分,对我国基层治理、乃至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不断进步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以令山村为例,主要从换届选举、领导作为、土地规划、公共设施村务等方面,来谈村委会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应该怎么做,进而来探析村务会在基层治理中应起的作用和发挥的功能,从而健全和完善村委会的基层治理,推进我国基层治理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走向——强村、精乡、简县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现阶段,农村正在进行税费改革。税费改革的目的是规范税收体制,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利民工程。因此,税费改革又是对农村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但是,如果在税费改革中不能对现有乡村治理体制进行结构改革,税费改革的成效会大大减小,甚至有违税费改革的初衷。在税费改革起步时,我曾经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改革”的文章。[1]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本人认为,在与税费改革相配套的乡村治理结构改革中,应该以强村、精乡、简县为取向,对农村利益关系进行再调整,使税费改革的好处真正为农民所享受。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共绘美丽蓝图。本文在概括近年来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模式的基础之上,对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叫响生态休闲品牌、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具体做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启示。建设美丽乡村,归根结底就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科学规划、内外兼修、因地制宜地将乡村建设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人向往之地,让更多的老百姓享有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5.
赵滨 《经营管理者》2011,(22):174-175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的股权结构为研究着力点,探讨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面临的新问题,并在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与独立董事制度善、监事会制度及经理层等方面提出完善立法的建议,以及完善股东权利救济制度这些角度来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等相关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战略施行的背景之下,由自治、法治、德治构成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而村规民约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促使其朝着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此,文章立足于“三治合一”视域,分析乡村治理模式中村规民约建设的不足,从自治、法治、德治3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乡村治理模式中村规民约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地区的两委组织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石,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和执行者,同时关系到我国农村地区的稳定、和谐。村两委选举作为民主选举的实践部分,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途径,是基层民主发展实现的有效形式。新形势下村两委的工作直接以村民为对象,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两委换届选举,情况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更加值得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上海都市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了国内外都市乡村旅游的研究背景,上海发展都市乡村旅游应更突出上海的都市面貌及独特的海派文化,然后采用现代营销学中的PEST外部环境分析工具深入探讨上海都市乡村旅游发展动因。  相似文献   

19.
20.
郭易楠 《领导科学》2024,(1):100-104
当前,乡村社会基础结构变迁与乡政村治的科层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悬浮化与边缘化,因此,新时代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基层党组织组织嵌入、制度嵌入和意识形态嵌入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构建基层治理中的政党逻辑。其中,组织嵌入通过组织重构和组织联动,增强治理动力内生;制度嵌入通过正式制度嵌入与非正式制度嵌入相结合,优化治理模式;意识形态嵌入则通过引导意识形态统一和文化认知整合,强化主体认同。这一嵌入过程,贯通了组织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党的执政基础长久稳固、国家政权建设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