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赋之源流来看,古诗之流,源于谐、隐之说等,都是从赋单独作为一种文体而呈现的本色来论述的,虽然受外部时代、思想背景的影响,但赋体铺陈事物、一气呵成之势,讽一劝百之鸣,实为妙用。本文将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汉大赋中理性精神表达方式的合理性,以此来矫正汉儒对大赋的艺术形式的批判态度。一是从汉儒对汉大赋中理性精神表达形式的批判角度来论述;二是从时代、思想角度来论述;三是从赋体本身在汉初发展特点角度来述说。  相似文献   

2.
从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统治者自身的需求以及当时普遍存在的干谒之风等方面分析可知,纵横家思想在唐代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纵横之术深入人心,融入到了社会生活之中;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结合文人们的经历和创作可以发现,很多文人都深受纵横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类思维是中国逻辑思想中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先秦诸子思想中产生了深广的影响,这种巨大的影响力延续到汉代的思想与文学中.类思维主要通过以类相从的思维方法对汉大赋的内容与结构产生了双重影响:首先,汉大赋在内容上以类相从,繁复铺排,甚至受主观类思维影响而汇不同时空的物象于一类,还使大赋在用字造语上运用大量的联边,大赋因此形成光大巨丽之美.其次,汉大赋在整体结构上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依次集中描写某一大类事物;局部结构上亦以类相从,在每一大类事物之中详尽地描述种类繁多的小类事物,以此勾画出大类事物历时变化或共时形态上的完整性,使汉大赋在形成光大巨丽之美的同时具有强烈的秩序感.  相似文献   

4.
攻心智慧是纵横家管理智慧的重要内容,其攻心为上的攻心目标、揣摩内合的攻心原则、游说为主的攻心方式共同构成其重要内容,对今天的管理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西汉两司马",被誉为西汉文章巨擘之一的司马相如,赋才旷世莫比,然而早年却不受重用,壮志难酬。一般而言,在古代出生寒微的文人志士欲发迹,往往要寻求到强有力的经济支柱以翊赞其进入仕途,士人之遇与不遇,除了自身的才能学识之外,客观条件也同等重要,经济方面常常尤为关键。生当循此道之世的寒士司马相如也不例外,要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全力以赴更高的价值追求。司马相如早年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进行的一系列奋斗与抗争,以赀为郎、离京入梁、琴挑文君等皆当为司马相如在困境下试图摆脱物质樊笼,寻求理想新人生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7.
先秦纵横家对传统道德的叛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横家破除了传统的圣王合一观念,提出了圣王相分的主张,使得以权力为本位的"王"的观念与以知识为本位的"圣"的观念相互分离;二是他们以功利主义态度来对待义等传统道德规范,提倡一种超人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8.
纵横家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游说四方,择主而从,朝秦暮楚,玩弄谋略,握一国之外交于手掌,谋战国之形势于口舌。他们的言行左右着君王思想,对战国的局势产生很大影响。本文试以《战国策》所记载的苏秦、张仪之事为例,探讨纵横家对战国局势的影响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今古文之间论争的展开,东汉时期的经学领域里形成了征实和博通的风气。征实风气消减了汉赋的浪漫特质,加剧了汉大赋文辞与文义之间的矛盾。博通风气则促使文士们渐渐疏远群体情感,转而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这些都导致了汉大赋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0.
蒯通、邹阳及公孙騛的游说活动表明了纵横家学说在汉初的复兴。这个时期的纵横家一方面继承了战国末期纵横家擅长“权变”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有了融通儒学的新变。  相似文献   

11.
论西部民族地区的消极政治心理与非制度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发生的非制度政治参与方式多样、动机复杂、阶层广泛,其表现出的暴力性、非理性和频繁性,极大地影响了西部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西部地区民众中存在的特权心理、法不责众心理、清官意识、平均主义心理、从众心理以及政治疏远心理是非制度政治参与的心理动因.保持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必须将政治参与制度化,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并坚决打击极端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同时,培育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现代信息加工学派的认知心理研究与社会认知心理研究试图揭示人类认知的心理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人类认知发展阶段和过程,并按照认知发展阶段和过程来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帮助人们优化认知图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目前普遍存在的传统政治心理及其消极影响,提出了有利于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现代政治心理以及实现途径,指出构建民族地区政治心理的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能有效促进传统政治心理的逆向转化,为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奠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指出民族政治心理是影响西部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极其重要的因素,为了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必须认识到消极民族政治心理的表现及其产生和依存的土壤,采取相关的对策,优化民族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概述当前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心理状态,分析了对其政治心理进行引导与调适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具体实现途径——设立心理咨询和矫治机构、建立社会预警和疏导机制、健全协调保障和控制机制、完善消融机制和缓冲机制。  相似文献   

16.
首先考察了国内对于现象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两个问题即:一是注重外显知识忽略内在精神;二是注重批判忽略建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是现象学的内在精神而不是外在理论对于心理学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同时着重分析了现象学的反思的精神、还原的精神、奠基的精神分别对于心理学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关于取消贪污受贿罪死刑的提议引发了社会大范围的争论,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关注。文章回顾了犯罪学史上各个学派对死刑存废的争论和限制或废除死刑的相关国际条约,从贪污受贿罪与一般经济犯罪"四要件"的区别、贪污受贿罪侵犯的法益、死刑的功能等法理学角度和现代民主政治宪政的要求、权责相一致的要求等政治学角度论证了贪污受贿罪死刑存在的正当性,基于心理学的期望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论证了贪污受贿罪死刑存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进而反对贪污受贿罪死刑的废除。现阶段我国贪污受贿罪死刑中存在的问题是不严格执行死刑带来的犯罪行为与惩罚之间必定性的缺失,应提高死刑判决标准并严格执行死刑判决。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经验,包括各种事实和实在。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存在本质差异,并且本身也存在着根本缺陷。现象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本质科学,主要研究纯粹经验。所以经验心理学必然以现象学心理学为其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19.
秦汉之际的风云变幻、政权更替,历来备受论者关注。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一时期的历史,每每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与结论。笔者试图从现代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秦汉之际的政权变更尤其是汉王朝的兴起,希望能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汉之兴起极大地得益于它满足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心理的需要:民众基于对宽仁之政的期待的大一统信念;与之并存的忠于"父母之国"的心理与和对分封制的怀念;以及士与平民阶层的功业需求。  相似文献   

20.
政治秩序的强力维系--法家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的角度,对法家维系政治秩序的方式作了新的探析.在以文本解读为范本的基础上,纲要式地论析与清理了法家的政治冲突和政治整合思想,并对其政治整合思想作了重点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