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们做事,总要受思想支配,而思想则往往由沉淀在脑海深处的意识所决定。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事物的高级形式,是在动物心搜发展的自然基础上,通过社会劳动和语言的作m而产生的人的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自我意识是意识构形式之一,它是人询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表现形式。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红少年向青年过渡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渐趋复杂,个性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也…  相似文献   

2.
论实践的自我认识功能吴炳海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核心部分,是自由的首要条件,也是人的一个本质规定。努力认识自己,发展自我意识,是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客观需要,更是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和提高人的素质的内在要求,因而,它是人的认识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运用反馈规律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吴立德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其形式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是后大产生的,受社会条件所制约。自我意识是青少年自我教育的基础,它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  相似文献   

4.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个体把自己当作认识的对象来理解自身;认识自己.通俗地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看法和态度.自我意识强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个特点包含着两重含义:良性的自我意识,诸如恰当地自我评价、竞争观念、开拓精神及自尊、自信、自强的独立性等;恶性的自我意识,诸如自大、自恋、自私和自负等.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两重性是由传统儒学两重性决定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选择的结果.因为。儒家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传统历史文化背景,这个文化背景的积淀,在现代人的自我意识当中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的一句名言。在古代哲人们的沉思和著述中,对自我的反思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千百年来(?)人类对自身的反省和探索一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重大课题。 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自我意识?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已经作了大量的探讨。在哲学家们看来“自我意识是人将自身作为主体同外部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并关联起来的一种意识,是人对自己的属性、个性、状态、活动、(包括外部活动和内部精神活动)的自我认  相似文献   

6.
自我意识的形成是复杂的心理现象,不能把它归结为对自己品质的简单认识或自我评价的总和。“青年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特点是自我意识的分化,这种分化就是把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②用美国社会学家米德的观点看,“理想自我”是一个人自我的主体——“I”;“现实自我”是一个人自我的客体——“me”。说得明白些,“理想自我”是一个人按照道德规则和社会要求形成关于他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的总观点,其中最重要部分是一个人的志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现实自我”是一个人按照道德规则和社会要求形成的关于他是怎么样的人的总观点,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自我的兴趣和能力,对自身的社会地位的  相似文献   

7.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 ,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 ,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三种形式。认识对象是指自己的身体、动作行为和内心活动。自我意识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在与人交往中和认识外界中产生的。它的萌芽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无自我意识。幼儿玩自己的手与玩外界的玩具一样不能认识到手是自身的一部分 (有时他们会因为咬痛自己的手而哭 ) ;第二阶段 ,认识自身阶段。可以区分自己与外界事物 ,学会用手、脚去探索外物 (例如 ,6个月的幼儿开始喜欢玩各种玩具并会摇晃或敲打。) ;第三…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 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这种意识能力是人所特有的。它表现为人在实践活动中,在认识外界的同时,能逐渐把“自我”析出,做为意识的对象和内容,加以自觉的反映与控制。 人是一个高度复杂高度完善的自动调节系统。在一般情况下,这个系统与外界处于一定的动力平衡之中。这种平衡的保持是以人的自我意识的调节为前提的。“我”作为自己观念的主体,能意识到自己和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他人)的复杂关系,因而可以认识到客观外界对自己的要求并由此支配自己  相似文献   

9.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它对人的各种行为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索了学生自我意识对体育学习行为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是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形成的。其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的认识与评价,从事幼教专业中的一系列情感体验以及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规划期望和对自己的专业规划。调查显示,云南省玉溪市某幼儿园女教师的专业自我认识、专业自我体验、专业自我调控得分均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外部环境支持、内部良好的职业动机和职业认同感是影响教师专业自我意识的主要因素。要建立支持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教师要以积极心态面对幼儿园工作,实现教师职业价值的内化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说《身份》发表于1996年,是米兰·昆德拉移居法国后“遗忘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小说里,昆德拉借一对情人迷失彼此身分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存在的思考。这种思考主要集中在人的自我意识上,即人如何认识真正的自我,证明自己的存在。这种存在之思是在他人之镜、自身之谜、及爱情归属三个层面展开的。一、他人:存在的镜子后结构主义者拉康在论述人的自我意识时提出了著名的“镜子理论”:人是受镜子里的影像启发而开始认识到自身的。“镜子理论”表征了人存在的本质:人的自我意识不自足,人必须借助于他人的眼光才能认识他自己。在昆德拉的小…  相似文献   

12.
党员自我意识是党员对自己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特殊的主体地位的一种确认,是党员对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所应尽的社会职责、所应有的阶级立场、所应取的人生态度和所应确立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一种自觉,它是人的自我意识在其社会历史内涵上的扩展和升华。人是世上唯一的自为存在物。唯有人才能从浑为一体的自然界中分离出自我并意识到自我。人的这种对自我的意识使人的行为具有一种相应的动机和确定的目  相似文献   

13.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意识。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行为意向、个人特点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感受、评价和调控。大学生自我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但是形成和确立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心理条件,而且也是制约大学生自身人格发展的中介因素。所以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性及其原因,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自觉克服自我意识的矛盾,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自我意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形式之一,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在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主体我和客体我作为矛盾的双方激烈地冲突着,两者通过反复的交互作用,最终在现实中达到统一。正常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根据大学生心理的特点,分析他们自我意识存在的失调问题,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寻找培养他们身心健康的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关注与把握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重视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把面上的工作引向同学们的内心世界,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之一。 什么是自我意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所谓自我意识,乃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与控制,也即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的觉察。如我漂亮吗?有风度吗?我  相似文献   

16.
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自我意识心理学角度,调查研究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预防运动损伤的自我意识,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预防运动损伤自我意识的现状,影响形成预防运动损伤自我意识的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自我意识认识不到位;体验情感复杂;自我控制措施少;形成预防运动损伤自我意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间接接受别人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指出,自我意识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是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对个性心理结构其他两个成分,个性动力系统(兴趣、理想、人生观等)和个性特殊系统(性格、气质、能力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自我意识本身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组成,分别体现了认识、情感、和意志3种心理成分。在这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中,自我评价集中代表了自我认识发展的水平,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尊心是自我体验的重点;而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则是自我调节最基本和最高级的形式。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为实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及共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人类的高度文明之处就在于人有自我意识 ,能够进行自我调节 ,从而能改善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在了解和研究自我意识的内涵、功能的基础上 ,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表现的矛盾与特点 ,并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个方面,是人的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并不是一种神秘的现象,它只是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青年时期是自我意识突出发展的时期,大学时代的青年一般说来处于青年中期,其心理发展的水平正在从不够成熟走向成熟,其自我意识正逐步趋向完善。青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独立意向不断发展、自我意识明显分化、自我评价逐步成熟、自尊心理日益增长、道德意识正在形成等特点。这些特点在高等师范院校  相似文献   

20.
意识是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它一般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社会发展的人所固有的高级的心理反映形式。意识的对象不仅是外部世界,而且也是主体(意识的载体)本身。人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有着自我意识的实体。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自我意识的成熟才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才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野。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意识着的存在。需要指出的是,人的意识往往以自我意识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着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幼儿时期所遇到的那种“我”与“非我”的区别,就是在人的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实现的。纵览意识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