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锋 《唐都学刊》2006,22(5):42-44
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仅反映了当前大学生令人担忧的思想道德状况,同时折射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有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制度建设的缺失等。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要重建大学生诚信道德,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发挥教师的诚信典范作用,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从而将诚信道德教育和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现代诚信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更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今的诚信危机已波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诚信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瓶颈”,我国急需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我国现代诚信体系,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是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建设诚信体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会计诚信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煜 《社科纵横》2004,19(1):33-34
本文针对中外会计诚信严重缺失的现实 ,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认为信息不对称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前提 ,会计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条件 ,公司企业制度缺陷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利益驱动和造假成本低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动力 ,同时监督不力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法律环境。并提出了明晰企业产权 ,加强会计规范 ,构建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实施诚信教育等办法 ,来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传统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诚信却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意识,造成了信用的缺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要求人们具有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因此,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充分挖掘传统诚信思想中可以借鉴的内容,对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会计行业诚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社科纵横》2005,20(6):190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但是,目前中国会计行业诚信严重缺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加强会计诚信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浅议商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业宏 《社科纵横》2009,24(3):43-44
商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商业诚信的缺失源于经济个体对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反映的是商业社会价值的缺失、教育的缺位、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我们必须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两方面入手,重塑商业诚信。  相似文献   

7.
法律诚信与道德诚信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诚信是指作为道德准则的诚信 ,要求人们言语真实、恪守诺言 ,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 ;而法律诚信作为一项法律原则 ,是指当代各国在法律上尤其是在私法上普遍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它强调的是规范与监督。违反道德而失信于人 ,可能会遭受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诘问。法律诚信和道德诚信并非同一范畴 ,研究分析诚信问题的时候不可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我国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 ,道德诚信的基础不断被削弱。对诚信的期望已不能再仅停留在道德层面 ,而应该提升到法律层面去构想。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不是道德诚信的再教化 ,而是建立、健全一套市场经济法律规则 ,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 ,并进而建立起人们对法律诚信乃至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8.
杨青年 《社科纵横》2007,22(8):155-157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表明,中职学生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诚信素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职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又有教育中的急功近利,也有个人修养的弱化,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中职学生诚信缺失问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重视并加强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履约践诺"的良好风气,是中职学生诚信行为形成的前提。合理分配教学内容,采取可行教育方式,是中职学生诚信行为形成的根本。创设和谐家庭氛围和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中职学生诚信行为形成的基础。个人的内敛和自律,是中职学生诚信行为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入世深化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同时也使中国社会的诚信缺失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文章通过对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缺失的危害的分析,指出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经济的不健全、文化的转型、精神家园的迷失、制度的不完善等都对诚信缺失具有内在的、基础性的建构作用。为此,大力发展生产力、强化诚信教育、完善监督体系以及建构失信惩戒机制是当前进行诚信建设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园的诚信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洁 《唐都学刊》2006,22(5):45-47
诚信是一种伦理德性,也是一种经济伦理原则和社会责任信念。但在现代社会功利、利益等因素的冲击下,大学校园的道德诚信出现了下滑,导致了“诚信缺失”,请“枪手”、考试舞弊、假文凭假学历等屡见不鲜。这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大学人文主义精神、大学生理想人格是相背离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现象,要深入探究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的经济的、伦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原因,并从教育改革、提高个人素质、建立信用档案、加强法律机制的建设等方面寻找其解决对策,使诚信回归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11.
王广 《唐都学刊》2005,21(3):46-47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诚信缺失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在现时期研究诚信问题,不仅具有学理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最近,唐贤秋博士的新著《道德的基石———先秦儒家诚信思想论》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是一部富有新意的学术专著。通观此书,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该著以如何承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着眼点,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历史上的先秦时期,对先秦儒家诚信思想作了一次深沉而细腻的历史巡礼。为了获得先秦思想的本真面貌,作…  相似文献   

12.
杨礼 《创新》2013,(4):87-89,98
诚信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维系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道德准绳。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伴随而来的却是信用缺失、道德失范等现象的日益凸显,诚信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一个国家的公民是否讲诚信,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制度约束———社会信用体系。可见,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否健全完善,对于一个国家诚信文化的积淀、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有一个伦理道德基础来支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这个道德基础只能是诚信。目前,社会诚信的缺失影响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加强诚信文化的建设、诚信理念的宣传教育,以提升政府协调与引导职能,营造诚信环境,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职能,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这样在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建立诚信社会,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政府诚信是关乎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政府诚信也为实现法治提供了价值基础和道德前提。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国政府诚信缺失严重。这不仅削弱了政府的权威,也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破坏了法治国家的建设。构建诚信政府,对实现法治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和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晶雄 《社科纵横》2012,(10):149-150
讲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但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诚信受到严重挑战,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诚信程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种状况令人担忧。诚信缺失具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在于我们缺少作为市场经济重要基础的理性主义文化。逻辑学是理性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青年学生中加强逻辑教学,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理性精神、规则意识和诚信品德。  相似文献   

16.
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控制论下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原  孙柯 《社科纵横》2006,21(4):40-41
中国目前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据“中国诚信论坛”上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因不诚信每年造成经济损失5855亿元。本文从社会学和经济学学科角度分析了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在控制论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解决诚信缺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铁男  才华 《学术交流》2005,(12):140-143
作为美德或个人修养、伦理规则或公共道德的现代诚信范畴,最终要通过社会的制度安排体现出来.黑龙江省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及其衍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使其诚信社会建设较之发达省份存在着严重的体制性障碍.鉴于此,扭转诚信缺失现象,构建"诚信龙江",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社会诚信管理评价体系框架,并借助现代信息化的力量,构筑有效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8.
诚信: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展 《探求》2002,(2):65-66
什么是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我国素有“一诺千金"的传统美德 ,与其它民族瑰宝一样 ,千百年来它一直对人们的生存发展予以深刻的启示。时至今日 ,诚信仍是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品德。一个人 ,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有无诚信 ,是衡量此人、此地区、此国家和此民族道德水平的标志。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度 ,必然也是一个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的贫穷落后国家。当前 ,健全社会信用 ,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略论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危机作为当代一个社会经济性的大问题 ,构成对人类文明准则和社会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其原因可归结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两方面 ,主要在于因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等因素引起的对诚信原则的背离 ,和对诚信缺失行为的法律惩罚机制的不健全。必须从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两个方面着手来化解诚信危机 ,加强道德建设 ,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 ,使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在全社会形成以讲诚信为荣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主体机会主义行为空间的增大及对其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是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诚信社会建设中,政府的基本责任就是进行制度体系的建设,包括制度结构的完善、制度内容的合理化以及有效地执行制度并使自身发挥示范作用。然而,一方面,由于政府自身理性的有限性与自利性导致政府的责任难以充分履行,表现为政府供给的制度约束体系存在边界的有限性、内容的不合理性和执行的失效,这不仅难以约束社会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反而会刺激甚至鼓励其失信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体制的缺陷,政府的责任和定位被扭曲,政府不仅不能为建设诚信社会所必需的以专门从事呵护和培育人性以及守护社会良知等为己任的强大主体群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而且政府自身的强势和渗透及运行逻辑对诚信缺失的社会风气也会推波助澜甚至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