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推广实施的农村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认为是我国继上个世纪80年代耕地家庭承包制改革后的又一个重大改革举措.由于此次改革触及到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加上改革利益调整分配不均衡,引发了许多林权纠纷.在调处各类林权纠纷中,地方政府因为所处的利益位置不同,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角色扮演模式.文章以闽西北将乐县为主要研究个案,重点探讨了地方政府在不同类型的集体林权纠纷调处中所扮演的仲裁者、经营利益维护者和寻租者角色扮演模式.文章认为,在林权纠纷的调处解决中,政府会根据参与纠纷的各方利益对比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场利益的重新调整,一些隐藏着林权矛盾的村庄在改革后出现了农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等大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消极影响。文章以闽西北J县为主要研究个案,剖析了体制内常规救济渠道不畅导致失山农民抗议性参与和暴力参与,提出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在制度安排视角上增强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山区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山区农村的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稳定的重要基础。①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的深入开展,许多潜在农村社会问题和林权纠纷纷纷呈现。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一些地方,以林改为契机,在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培育社会组织,提升农民自我管理,化解干群矛盾和林权纠纷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对于维护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转收益的分配关系是否合理.应当通过完善立法、政府监管、民主决策等途径,确保流转收益分配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之上.政府不宜直接参与初次流转中的收益分配,但可以参照国有土地增值税的标准分享再次流转的增值收益,其余部分收益应归土地使用权人所有.对于集体收益的内部分配,应通过民主决策程序来决定.应赋予集体成员以司法救济权.政府应当建立基准地价制度,为流转价格提供行政性指导.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贵州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物尽其用是改革的应然目标,但目前贵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仍存在权属纠纷较多、林农利益仍需维护、林权抵押制度尚不完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未全面发挥等问题.以物权理念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拓展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完善采伐限额制度、林权流转抵押制度和集体林生态保护制度,有助于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制度根源和制度环境角度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分析,提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解决包括林地在内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困境的有效路径;与土改时期的农民土地私有制、"林业三定"时期的林业生产责任制不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备了政治、法律与社会的制度环境;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处理农民与集体、历史与现实关系以及落实村民自治、政策引导与法律规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如何公平分配补偿利益已成为地方政府对农村宅基地房屋进行征收与拆迁问题的焦点。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房屋补偿利益归房屋所有人,宅基地补偿利益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实际征收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将全部补偿利益归于房屋所有人。集体土地的合有性质及社会基本善理论决定了对农村集体组织成员以人口为基数分配补偿利益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公平分配的关键是要区分宅基地补偿利益中的基本居住利益与超额利益。  相似文献   

8.
刘杰 《兰州学刊》2012,(8):121-126
环境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代中国共产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理念,将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确立为环境伦理的核心内容,并以此为价值依据,重点关注"环境正义"的实现规则与实施机制。日渐完成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经验材料。政策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权利主体的地位平等规则、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规则、程序正义与民主规则,以及实现环境正义的产权制度、政府责任与环境认知共同体等各种机制构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环境正义体系。  相似文献   

9.
制度重构:从“小产权房”到公租房的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道文 《齐鲁学刊》2012,(4):100-110
"小产权房"搅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并造成利益分配的不公平。不过,"小产权房"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法律原因。如果仅仅为了消除违法性而对"小产权房"一拆了之,势必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利益混乱,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考虑到公租房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小产权房"在保障住房权利方面的社会功能应该得到肯定。在当前的法律背景下,我们可以将"小产权房"改造为公租房,从而建立集体公租房制度。这无论在市场机制的维护方面,还是在各方利益的平衡方面,都应该是现实的最优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0.
马苹 《理论界》2014,(4):30-32
维护社会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新世纪新阶段,由改革深化和社会转型以及利益调整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进一步凸显了党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并提出我国要实现的社会稳定是全面、动态、可持续的稳定,从而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林业业态的特殊性,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着较其他领域产权改革更为复杂的特点,因而也相对其他领域改革更为困难.该文从集体林权的内涵、林业物品特殊性、林业生产特殊性等角度说明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再分配过程,分析了公益林林权和商品林林权改革不同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多元化造成各种社会矛盾凸现,公众利益表达诉求渠道的不畅和机制的缺失,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与公众良好互动、政府对公众利益需求及时作出有效反应和回复、搭建制度平台,是畅通政府公众利益诉求渠道、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在集体林权制度中扮演着次级行动集团和初级行动集团的角色,根植于政府本身的“诺斯悖论”和集体林权改革的“路径依赖”,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角色发生偏差。因此有必要分析地方政府角色偏差的缘由,进而探寻实现地方政府角色的对策,以推动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是提高农村集体资产营运效益,维护和巩固农村经济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是否管好农村集体资产,发挥其效能,不仅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基层组织建设的巩固,关系到基层政的稳定,从而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搞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使其保值增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乌鲁木齐"7·5"事件的引发、性质和错综复杂的深层次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7·5"事件的政治背景做了深入剖析,进一步论证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历史教训;同时,作者还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对"7·5"事件进行了反思,对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等境内外"三股势力"及其反动本质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揭批.作者提出,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新疆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的一项重大而最紧迫的政治任务,要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积极配合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舆论引导和正面宣传工作,为顺利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农地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农地流转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这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农地流转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适度规模原则、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及合理划分地方政府与市场边界原则.政府要积极引导农地合理流转、依法规范农地有序流转、着力保障农地高效流转以实现其在农地流转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需求和供给视角阐释了林权抵押贷款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内在机理,并探讨了林权抵押贷款在缓解农户信贷配给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理论上林权抵押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因赋予林权市场价值解决了农户缺乏合适抵押物的难题、实现了交易费用的节约、弱化了交易风险,有助于缓解农户信贷配给。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践来看,因林地产权管制和林权抵押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双重约束,林权抵押融资所形成新的高昂交易费用和风险导致林农仍面临信贷配给。为更好发挥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信贷配给的缓解作用,应多渠道开展农村普惠林业金融教育、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构建基于农村"熟人社会"非正式制度的乡村中介组织的金融联结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亨廷顿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克服社会动荡和保持政治稳定的过程.造成社会失序的根源不是贫困和落后,而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同利益群体政治参与需求的扩大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失衡,这也是当前"无直接利益冲突"频繁发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必须给不同利益群体提供广泛的合理合法的利益表达渠道,以不断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对化解当前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借鉴意义在于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保障公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障群众有效利益表达、完善听证制度,确保群众源头参与以遏制民生矛盾、扩展基层政治参与途径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培育新型政治文化,切实提高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公民维权中的指导责任和接受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啸天 《社会科学》2007,(10):16-24
公民维权与政府维稳是统一的。公民维权是对政府维稳的有益补充,指导公民正确维护合法权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目的是为民众造福,社会稳定是无数个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结果。维护社会稳定的起点、抓手和归宿都应当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的权力也可能导致腐败,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谨防在维护社会稳定名义下的权利滥用。政府使用"维稳经费"也存在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对"维稳经费"实施监督十分必要。在政治上承担指导公民正确维权的责任,在经济上把"花钱买太平"公开化,是转变政府职能中必须完成的两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也明确要求“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1]。这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性指导性意见。一、充分认识农村稳定对农村社会和谐构建的重大意义稳定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