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沈艳兵 《城市》2011,(7):50-52
2003年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启用了新的标准,将服务业具体划分为15个行业,增加了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证券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以及环境管理业等服务业小类。从新增的服务业种类来看,大都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范畴,由此可见,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李志慧 《现代妇女》2014,(10):46-47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知识。人类的知识有个体知识和公共知识组成,但是,个体知识和公共知识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个体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公共知识又为更多的个体所共享,成为更多知识主体的个体知识,不断推动人类知识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与北京农业方面的合作是首要的战略选择。在分析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农业产业化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优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2010,(11):79-79
11月11日,河北省在京召开"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座谈会",启动环首都经济圈规划方案的意见征集。按照河北省公布的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涿州、涞水等13个县(市、区)由于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划人环首都经济圈规划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知识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对知识城市以及知识资本的研究,知识资本的管理以及知识城市的塑造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概念范畴以及管理城市知识资本的框架,借鉴并扩展了知识资夯导航系统以及CICBS模型,为我国未来知识城市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建立理论定位,理解后工业化社会中服务业在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演化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理解创新中某些专业性服务业的角色并解析它们对英国和德国大都市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文章认为,可以从演化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角度,理解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在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这个角度看,城市经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立成长起来的、路径依赖的交互式学习体系,其显著特征是网络化的生产体系,在该体系中,KIBS在城市内外的行动者之间进行定制知识的转换中扮演关键角色。因此笔者认为,KIBS对其所在城市的创新有特殊贡献,应该建立系统的理论方法来理解目前仍处于实践层面的服务业尤其是KIBS在创新中的角色,同时指出专业服务业的选址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陈岩 《现代交际》2010,(12):72-73
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定位于知识信息的搜寻、组织、分析、集成、创新,根据用户所面临的问题和环境,提供支持知识创新的服务,促进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作为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公众平台模式,图书馆应把服务与创新的理念和策略真正运用到读者服务中去,以知识信息作为纽带,以创新服务为手段,发挥馆藏文献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其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策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唐茂华 《城市》2011,(11):6-9
新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态势发生了诸多变化。2010年10月,河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环首都经济圈”战略。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在国家规划层面首次提出“首都经济圈”。为此,笔者跟踪分析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晶 《现代交际》2014,(1):113-113
衡水已纳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应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对接首都经济圈,提升环首都经济圈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服务经济发展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半个世纪以来,服务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且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服务经济加速发展的新态势,服务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服务业结构升级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特征,知识与创新等高级生产要素成为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服务产出成为经济发展与运行的关键要素,城市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完善制度环境是服务经济形成和加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再平衡中的中国经济走向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走向及其政策取向,必须在世界经济再平衡的特殊分析框架下考察其内生性因素所起的作用。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核心是劳动力与其他要素配置的结构性矛盾。如果要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必须使这一结构性矛盾得以缓解。缓解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出路,不在于迫使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升值,而在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讲,将取决于一场目前尚无法预期的新一轮世界性技术革命的到来。因此,全球性经济复苏之路注定是漫长而曲折的。在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中,中国经济同样受到外部冲击和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困扰,游走在通胀与通缩的边缘,在迅速复苏的同时面临诸多压力和不确定性。因此,中国经济宏观调控与治理的取向在于预防滞胀风险,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总量与结构的综合关系,其根本出路在于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构建县域经济联合体发展模式,调整现有县域经济结构,促进县与县的经济联合,以达到县与县之间的资源互补,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河北省县域经济联合体的范围如何划分?划分县域经济联合体的主要依据?县域经济联合体的运作方式等几方面的研究对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振 《科学发展》2014,(8):33-38
在上海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把发展健康经济作为上海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要以最具优势的医疗服务业为主导,以医疗器械、药品食品制造业为两翼,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医学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三大支点,以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两大助推,加快打造健康经济产业集群,大力塑造健康经济城市品牌.争取在四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释放三级公立医院能量.二是激活医疗服务市场,加快引进外资、培育民资.三是促进健康经济与新产业革命融合发展.四是立足自主创新,努力培育本土企业.  相似文献   

15.
Korea has shown rapid growth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oadband services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The Korea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have developed broadband services as a new business model, and the country has emerged as the world's undisputed leader in broadband services. Many media scholars, government telecom official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experts around the world are interested in how Korea has so quickly embraced broadband technology. They are also enthusiastic about seeing the fulfilment of their own vision of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through the example of broadband service in Korea. This article explores key aspects of broadband services in Kore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It examines why and how Korea has developed broadband service by examining sever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It also analyses whether government ICT policy frameworks have contributed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n, it investigates how the government neoliberal economic policies have influenced the transnationalization of the broadband service market and the impact on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aim of identifying emerging patterns of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 associated process, in this article we draw together two threads of interlinked phenomena. First, we look at how multi-location firms from the knowledge economy develop their intra-firm networks internationally. Second, we establish the partners with which these firms have working relationships along individual chains of value, and in which these extra-firm linkages are located. We start from a conceptual background that combines the location behaviour of firms with a value chain approach. We analyse the two main pillar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 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 (APS) and high-tech firms. A case study carried out in the greater Munich area provides the empirical basis and draws o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greater Munich area can be regarded simultaneously as a hierarchically organized polycentric mega-city region and high-grade localized system of value chains.  相似文献   

17.
马国书 《城市观察》2010,(1):139-144
本文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历程出发,对知识经济与“硅谷”奇迹、知识决定企业剩余分配、创建“通用型知识经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分析广东创建“通用型知识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把中新合作的“广州知识城”项目创建成制度先行的全球第一个“知识经济特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和上海服务全国的发展趋势及国际环境加以判断的基础上,对上海服务全国的能力与水平予以分析,并借鉴日本东京发展知识性产业服务首都圈发展的经验,提出未来上海服务全国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产出、产地、生产方式与生产者是一座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竞争力的最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世界各个角落,作为知识产出中心的那些城市有着各式各样的称谓,譬如:知识城市、创意城市、泛生态城市、智能城市等。本文主要研究这些城市的核心建筑群——“知识区”,它是指对知识生产既有“催化”作用又有“磁铁”作用的基础设施。作者首先在知识经济的范畴内探讨以知识为基础的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为知识生产奠定根基的知识社区的角色;其次研究以知识为基础的城市发展,尤其是知识社区的发展,并以波士顿为参照,分析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三座城市的潜力。文章最后还就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问题为其他城市总结规律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now a very dominant theme in modern enterprises. To survive and compete in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companies must learn to manage and sustain their intellectual assets. As a number of practitioners have noted, human resour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to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his transition process is characterized by participant-driven integrative teamwork for dealing with various tasks and issues in organization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in the contex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which is based on systems thinking, exploring the process of problematization. It is based on a Foucauldian approach to expose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of power, knowledge and subjectivization in the problem-solv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