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完善贵州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创新方向和创新活力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区域创新环境直接影响到区域创新的能力。通过对区域创新环境体系对引导技术资源流向、培育创新主体、提供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等功能的分析,提出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由政府政策环境、对外合作与开放的环境、区域产业及企业内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要素环境和自然、人文环境等构成。并结合贵州目前创新能力较低的状况,提出培育和完善贵州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环太湖地区江浙两省五市几年来创新发展积累的成果,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区域化的协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存在创新服务体系不全、创新活力不足、协同路径单一以及区域核心形象不突出等问题。为打破协同创新存在的区域樊篱和鸿沟,环太湖地区应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重点从激活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重构创新模式。借鉴美国、欧盟、中关村等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政产学研金介用’架构性创新+区域联动共建创新平台核心形象+接轨上海开展跨区域合作”的路径将是环太湖区域协同创新最优且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SFE框架,从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功能和效率等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比较分析法评定东部沿海六省(市)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结构,并运用相关分析法测算各创新组织单元对区域创新系统运行功能的影响,进而指出提高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优化区域创新体系结构;强化特色区域创新高地,增强区域创新体系功能;整合全省科技资源,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效率。  相似文献   

4.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区域科技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急需新的区域科技支撑体系,这一体系的构成要素由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区域产业创新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区域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等构成,这些要素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急需要件和必备条件,因此,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科技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形态,社会资本深刻影响着区域创新网络的高效运行.区域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表现为利益机制、创新机制、学习机制、控制机制.社会资本对于区域创新网络运行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合作网络与信任、文化、规制、创新等来实现区域创新网络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6.
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是为了能够保持区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然而,区域创新网络能否发挥作用与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相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创新网络运行过程的影响。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运行模型阐述传统产业区创新网络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创新网络的运行过程,目的在于调动区域内合作各方面创新,获得知识溢出、资源共享、协作效益、社会资本等效应,从而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快实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我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的基础上,以区域创新体系分析框架为依据,以福建省为例,从创新活动主体、创新环境、创新活动主体之间联系、创新活动主体与区域创新环境之间联系和创新网络等5个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障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创新体系视角出发,以英国东北区域实践为例,文章试图建构大学引导区域创新发展的概念模型。研究表明,英国东北区域大学引导的区域创新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鼓励性和开放性的政策环境、区域发展政策将大学视为重要创新主体、建立异质性中介组织以增强区域供需机制间的联系、区域内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深厚的合作传统。由此,为推进我国大学引导区域创新发展,可以从完善制度保障、强化区域创新体系的沟通网络和激活大学枢纽功能等维度发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区域低碳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创新是区域低碳创新的内在灵魂。区域低碳创新的文化制约主要表现为:缺乏低碳创新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性认知,传统落后文化、高碳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的制约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区域低碳创新的文化策略选择,应该从政府、企业、社会群众、服务体系等层面加强低碳创新文化宣传,树立清洁生产和低碳消费理念,建设低碳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低碳创新型社会和实现低碳文化共享。  相似文献   

10.
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动力应当包括内驱力和外驱力两个方面,分别对两种驱动力进行了解析,并从构筑联盟合作的共生愿景、构建联盟合作的规范机制、建立市场导向的合作创新模式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内驱力的构建,从培育联盟合作的区域创新文化、推动区域企业战略层面的创新合作、形成鼓励创新合作的区域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积极推动区域创新合作服务平台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外驱力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统计分析框架的构建,凸显了重大攻关、人才培养和网络构建对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对我国省区间的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能力展开系统评价和实证研究,展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多方位信息。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区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形成三个差距明显的群体,创新推动区域发展需要群体间的资源流动和共享。  相似文献   

12.
选取我国三大经济区2001—201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政府财政、金融市场及其相互作用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财政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金融市场更为显著,但三大经济区存在差异;就全国总体而言,金融支持效率指标在是否存在政府中介的情况下均不显著,金融市场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效率还很低下;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还受自身前期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影响;人力资本的投入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科技基础能力、科技投入能力和科技产出能力等。通过对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的纵横向比较分析,发现浙江省目前存在科技创新活动能力不强、创新人才资源缺乏和自主创新不足等主要问题。应从人才、经费和创新研究等方面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自主创新文化已成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笔者在论述自主创新文化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区域自主创新文化作用的机制,提出了区域自主创新文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起着根本性的促进作用,同时进一步影响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以优化合肥、芜湖、蚌埠三地市创业环境为突破口,对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试区内创业环境与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从转变政府角色、积极培育市场环境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对提升区域内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特征.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管理、创新产出能力、自主研发能力等四方面考察区域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了定量化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判定.总结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问题所在,为制定和实施提升区域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低碳技术是区域低碳创新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因素。区域低碳创新的技术制约问题主要表现为低碳技术研发能力薄弱,低碳核心技术缺位,关键技术瓶颈制约严重,缺乏激励低碳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低碳陷阱"和"锁定效应"形成低碳技术创新的严重障碍。区域低碳创新的技术策略主要包括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建立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注重低碳技术引进与低碳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抢占未来世界经济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自身资源限制,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为此,在深入分析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将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分为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自主创新转换能力和自主创新管理能力,并针对这些构成要素提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创新战略研究、坚持多种创新模式并举、设立开放的研发中心、采取全面开放创新策略以及加强对技术创新的管理等策略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测算区域创新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AHP)测算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数,其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C2R模型测算二次相对评价值。该方法消除了客观基础条件优劣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反映区域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主观努力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阜新地区2001-2011年的数据,通过选取区域创新的要素投入能力、成果产出能力、环境支撑能力等指标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衡量创新产出能力因变量选取为高新技术产值,选用衡量地区创新要素投入能力的科研(R&D)经费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数和衡量地区创新环境支撑能力的研究机构规模、人均GDP、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方程对并进行OLS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资源枯竭地区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