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调查显示,有九成老年人希望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家人一同生活。针对这一特点,采取“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埋单重点为“三无”、低保老人、独居高龄困难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支持。一是通过医疗网点,建立家庭病床,实现小病送医上门的便捷服务;二是为“三无”、低保老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温馨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养老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交通标志齐全,有交警值勤的地方大多是城市的繁华地段,行人都比较自觉走人行横道。但在“三无路段”,即无交警值勤、无人行横道线、无信号灯等交通标志的地段,绝大多数行人过马路都会图方便直接横穿。因此,老人在这些地段如何安全过马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免费为全区60周岁以上“三无”老人和70周岁以上享受低保待遇的独居、空巢老人安装“爱心助老一点通”呼叫救助服务系统。老人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服务、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帮助时只需要轻轻一按电钮,就能得到亲朋好友或相关单位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老年世界》2013,(7):30-30
春节假期结束,有一些特殊的家庭却因为永远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伤,他们被叫做“失独家庭”。人口学家预计,我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民政部表示,失独老人将参照三无老人的标准,由政府来供养。  相似文献   

5.
8月12日,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做客城市管理广播时表示,目前仅在城八区及房山、顺义10个区试点的居家养老补贴将在全市全面实行。据了解,可以享受居家养老补贴的北京市特殊老年人包括:60岁以上老人中分散居住的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低保对象、低收入对象、市级以上劳模、归侨、纯老人户(包括仅与残疾子女居住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状况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保”供养是一项传统的民政工作,是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对乡村中广大的“三无”老人、残疾人等社会最困难、最弱势人群所实行的一种救助性福利,属于农村集体福利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几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街道办事处从事银发帮扶工作,经常要到辖区里的敬老院转转。我发现,敬老院里住的主要是社区内生活不便的残疾人、“三无”独居老人及6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老年人。  相似文献   

8.
魏那 《老年世界》2011,(5):37-37
1月30日上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2011年第三次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城乡低保等低收入群体保障标准事宜。决定从2011年1月起,按人均220元标准全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五保户供养标准、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也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萍乡市干2005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三无”老人、空巢老人、特困老人占老年人比重逐年上升,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爱。最近,萍乡市委政研室、市民政局、市老龄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二院)是成都市民政局直属的综合性福利事业单位,成立于1961年,主要为“三无”老人、孤残青少年、流浪乞讨人员、社会疗养老年人等提供护理、康复、理论实证研究、培训等综合性服务的福利机构。  相似文献   

11.
救助贫困老人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强调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机制,确保老年人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的精神,笔者认为,救助贫困老人不能简单从事,应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强化“六大保障”. 强化法律保障 调查表明,近年来,大多数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障,但在个别地方虐待遗弃、不赡养老人、侵犯老人、财产、强占老人住房,甚至残害老人等案件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问题如何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雪元 《老年人》2007,(12):4-6
一个个告别山村,去到陌生的城市“寻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淘到“黄金”,衣锦还乡。留守家园的便是他们年迈体弱的父亲,有的年近古稀,有的长年患病。人们称这些老人为“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13.
《当代老年》2007,(5):4-4
2007年4月3日,上海两位无保障的贫困老人高兴地拿到了“慈善医疗卡”。当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向30多位无保障的贫困老人代表发放“慈善医疗卡”,这意味着他们从此以后可在全市2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慈善医疗定点门诊部就诊。  相似文献   

14.
无子女、无经济来源、无依靠而靠社会救济的“三无”鳏寡老人是典型的鳏寡老人,处在老年群体中的最低层次。他们的处境和命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中老年群体的社会处境,反映出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状况和社会制度是否优越。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鳏寡老人的状况同私有制度下的鳏寡老人的状况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迁徙和人口老龄化催生了“老漂族”这一特殊流动群体。在扎根理论基础上,利用NVivo 12 Plus软件,基于28份随迁老人深度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从不同地区随迁老人的城市社会网络现状出发,以网络构成类型为支撑,比较分析随迁老人城市社会网络的构建模式和路径。研究发现,随迁老人社会网络构建呈现出“芦苇型”“苔藓型”“劳燕型”“灵鸟型”等模式,构建路径包括基于关系秩序回归的微环境影响情感型网络、依托社区邻里的社交型网络、场域包容作用的政策保障工具型网络。被动回家或主动留下的选择背后均折射出随迁老人重“圈子”、想融入又缺乏网络构建支持机制及经济约束。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包括覆盖“老漂族”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基本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社区积极开展“老漂族”适应性项目等。  相似文献   

16.
3月11日,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夹山村的72岁老人吴光珍收到了来自“银龄安康工程”的1800元理赔金,成为淄博市自实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障工程——“银龄安康工程”后首个获得理赔的参保老人。“银龄安康工程”是专门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作出的保障工程,是政府为老年人办的一件好事实事。下一步市老龄办将重点做好理赔服务监督工作,保证投保老人正当赔付及时到位,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老龄问题研究》2008,(1):25-30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家庭结构逐步由“核心化”家庭向“空心化”家庭转变。这种“空心化”家庭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留守家庭”。其主要特征是子女都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这种家庭也称之为“空巢家庭”。而留在家里的老人、儿童被称其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据了解,“留守儿童”的“三缺”问题(即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已引起政府重视,但“留守老人”问题却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究竟“留守老人”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哪些关心和帮助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本课题组在对全市作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重点调查了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和坪土回村。调查方式主要采取进村入户的问卷调查和召开有村“两委”领导、老年协会领导、学校老师和留守老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老人”负担很重,他们不仅自己生活无人照顾,有的还要为子女照看孩子,甚至有的还要耕种责任田。这种新情况所引发的一系列新问题,不仅关系到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而且关系到孩子的教育保障问题,涉及到家庭稳定与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18.
济州岛见闻     
一、济州无小偷 抵达韩国济州岛的当天,当地人自豪地告诉我:济州是一个“无乞丐、无小偷、无大门”的“三无”城市。以我的经验而论,这是吸引旅游的宣传,对此很不以为然。但经过四天观察,济州岛无小偷、乞丐一说,基本上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据《海峡导报》报道,59岁的“进城老人”周锦华,不久前突然离家出走,家人找遍了周边街巷,连市区、郊区的山都没有放过,依旧没有踪影。作为一名“进城老人”,他从农村进城后,变得焦躁、唠叨,甚至压抑,直至今日发生无法预知的严重后果。如何帮助“进城老人”融入城市生活,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春节将至,整个城市沉浸在喜庆喧闹的气氛里。这天上午,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北圩路社区,独居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看退休校长老潘写春联,社工王哗一边发瓜子花生,一边跟每位老人韶(注:南京话,“韶”意为“聊天”)上几句,逗得老人家们个个笑呵呵。“我的工作就是陪老人韶唉。”讲起来很轻松,其实,王哗“陪聊”这份工作并不好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