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导刊》2012,(29):46-46
“我们姐儿几个是分批在社区里学的剪纸,现在经常聚在这里互相切磋,感觉生活很有意思。”一位老人乐呵呵地说。在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芦家街道办事处宣庆社区一个养老互助站里,几个老年人正在剪纸。这个互助站的站长是今年62岁的王先,记者看到,写有“南岗区社区居家养老互助站”的牌匾挂在她家门口,屋内的墙上贴满了剪纸,地上还摆放有老人们自制的绢花。老人们围坐在客厅的方桌边一边剪纸一边交流。据南岗区民政局有关人员介绍,南岗区作为全省社区居家养老互助工作的唯一试点单位,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参与、老人自治的方式,首批建立了50个以热心老人家庭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依托,以开展适合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老人互助温馨小屋。互助点由老人自愿申请成立,成立后可享受由区政府配发的棋牌桌、康乐棋、文房四宝和图书等文娱、健身物品,以及每年360元的水电费补贴。  相似文献   

2.
“八一”建军节前夕,四川省纳溪区老龄办杨祚芳主任陪同纳溪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执法大队负责人王显惠及执法大队全体职工,带着他们对老革命的敬意和祝福,带着他们为老人准备几十斤鲜肉、鸡、鸭,百余斤西瓜和王大队长为老人们购买的20多斤白糖来到纳溪区光荣院开展了“将爱心传递下去,关爱孤老复员军人”的“八一”慰问活动。陪老人唱革命老歌,聊聊天,说说话,是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老公是位乡村教师,上班的途中要经过一个贫困的山村。在村口的石碾上,经常坐着几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公经过村口时,每天都像变戏法似的给老人一些惊喜,或是给老人们带些水果、衣物、新鲜蔬菜,或是给些零钱,或是坐在石碾上陪老人们聊聊天,唠唠家常。老公说,那几位老人都是“留守族”,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们都上了年岁,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生活很孤独,也很可怜。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一下,对老人们多少是个慰藉,尤其是陪老人们聊聊天,也算是替老人的子女们尽些“精神赡养”。老公在讲述这些事情时,脸上总是现出欣慰的笑容。老公的同事们都夸赞老公做了件善事,老公回答说:谈不到行善,我只是求得一份心安罢了,因为看到老人们脸上的愁容换成了微笑,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甘甜,工作和生活也就有了“劲头”,心里轻松着哩!  相似文献   

4.
胶州市号召各单位在年三十那天展开行动,将辖区内的空巢老人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送至市内三家敬老院和各镇中心敬老院内,同入住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们一起迎接新年。根据统一部署,各敬老院在门口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新对联。并请空巢老人们参加了由敬老院老人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欢迎。在为在场的老人们每人发放了20元的“过年钱”之后,工作人员为老人们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使老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让他们在没有子女在身边的情况下,过了一个热闹、祥和的春节。  相似文献   

5.
大雁 《老人世界》2011,(12):24-26
两位老人黄昏恋,儿女们为了财产坚决阻拦。为了儿女,两位老人只能委屈求全过起了“走婚”的生活。即便如此,仍被儿女们像防贼一样防着,房产证、户口本、存折都被儿女们“保管”着。  相似文献   

6.
“我什么都没有,但我有你们!”一位即将辞世的老人这样对陪伴她的志愿者说。 是“晚缘”让一群青年志愿者和老人们走到了一起.青年们的真诚关爱让老人们的生活重新燃起了欢乐和希望。  相似文献   

7.
“双休日”的见闻王昌文我国实行5天工作制,公民的休闲时间多了。这对更多的家庭团聚提供了机会,也为晚辈更好地孝敬长辈创造了条件。过去有人说,天天忙工作,就是想为老人做点事也没有时间。现在,要尽点孝心,恐怕时间上就不算难题了,帮老人洗洗刷刷,陪老人消遣闲...  相似文献   

8.
等一等老人     
有老人的家庭,大多有这样的体会,说好全家人一起去玩,大家都已经下楼了,可是老人还在穿鞋,当大家在楼下等得不耐烦时,老人还在慢慢地下楼。当一家人走在路上,看到只有步履蹒跚的老人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在公交车站,看到一个老人拼命地赶车,可是腿脚就是不听话,就是走不快,于是公交车“哗”地关上了门,跑了。  相似文献   

9.
刚在《一周立波秀》看了敬老院老人“被洗澡”的故事:一到年底,哗——“雷锋叔叔”就都跑到敬老院去,去帮老爷爷洗澡。洗完澡以后,“雷锋叔叔”走了,老爷爷刚刚穿了衣服出来,又有一批“雷锋叔叔”来了,又要帮老爷爷洗澡。  相似文献   

10.
美荐 《老年世界》2008,(9):21-22
背景:王老太有一儿三女,均已成家立业。儿女们一直不定期地给他们赡养费.有时还会带他们到公园里散散心。可是最近几年。王老太的几个儿女都推说工作太忙,不肯再回家探望老人。  相似文献   

11.
转角遇到爱     
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一二层住着的基本上都是老人,有的老人原来住的楼层高,和下面低层的年轻住户一商量,调换了房子。住在低层,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方便。可是,一二层的房子终归有限,住在高层的老人还是很多,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用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相似文献   

12.
又到冬令进补时,邻居王大伯的几个子女送来了各种药酒、补膏之类,唯独小儿子别出心裁,送来一份2002年度《老年人》杂志预订分送单,最适合王大伯的口味。由此想到,“精神赡养”尽管已不是什么时髦的话题,但现实生活中有意识这样做的人还不是太多。对老人,儿女一般只考虑“常回家看看”,而对如何提高老人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让老人精神上有所寄托,确保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则往往被忽视了。给老人订一份报刊,送点精神食粮,让老人在充裕的闲暇中开阔眼界,获得知识,对于老人安度晚年可真是再好不过的事儿。给父辈订份《老…  相似文献   

13.
在隆回县六都寨镇的街道村落,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瘦小的老人奔走忙碌:调解纠纷、宣传法制、传播信息……老人叫刘求喜,人称“闲事佬”。他是个“老纪检”,退休后当起了义务信访员,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一个下午,刘求喜外出散步,有人反映镇广播站把无线电视全部关闭了,逼着群众夜夜看那“点歌”、“点剧”的有线台,连天气预报也看不到,几十个农民气愤得要去砸广播站。他一听,这可不是件小事,弄不好要酿成大祸,立即赶到了广播站。他一边稳定群众情绪,一边调查原因,原来是播放机出了故障,广播站一时无钱维修,并不是要故意封台。…  相似文献   

14.
“老人城管”一出,执法效果显著。“老人城管”不可能一上去就是“拳打脚踢”,打的必然是温情牌,是语重心长的劝说、是非常耐心的叙说,当“城管”姿态低了,商贩们自然也会客气几分。这就避免了“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家乡死了一位老人,她三个在外工作的儿子为老人办丧事,吹吹打打,热闹了好几天,丧葬费花去上万元。外界人羡慕老人福气好,儿子个个孝顺。知情人则说,老人早年丧夫,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们却“娶了媳妇忘了娘”.每月只给娘一点点生活费.娘住的破屋无人管,有了病痛无人问,逢年过节也不回来看娘,老人昏灯孤影,常常以泪洗面。这真是天大的讽利生前不尽赡养之责,不报养育之恩,死后却不惜钱财,大操大办丧事,这是哪一家的“孝道”:)说穿了,“孝”的不过是用钱财挣面子,图个不实的虚名,玩弄自欺欺人的把戏而已。…  相似文献   

16.
人人献出一点爱王昌文报载,浙江的团省委、老龄委等共同组织“敬老工程”,通过认亲攀亲,让志愿者为孤寡老人服务,以子女的名义走近老人,进入家庭,为老人长期送温暖。读罢这则消息,笔者深为浙江的青年志愿者推出的“敬老工程”叫好!敬老尊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7.
五子 《当代老年》2011,(7):22-24
当前,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年轻人不得不离乡工作。 于是乎,现在的城市中,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余年。老人们之所以跟着子女来到城市,要么帮子女带孩子料理家务,要么是属于享清福类型的。面对这一个特定的老年群体,我们称之为“老年漂”、“老漂族”或“漂族老人”等。陌生,是老人们最初的感触,包括语言的陌生、人际关系的陌生、生活习惯的陌生等。孤独,是大部分老人的共同感触。现如今,“老年漂”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他们面临诸多的社会困扰,迫切期盼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  相似文献   

18.
建华 《老年世界》2008,(18):10-12
2008年6月18日中午,上海市南汇区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趁儿子熟睡时,忽然举起一根木棒,一边狠狠地往儿子头上打,一边哭喊:“我要替小花报仇!谁让你杀了我的小花!小花是我的伴,是我的亲人哪!它死了,我还怎么活!”  相似文献   

19.
孙友益 《职业》2009,(12):57-57
目前我国约有一半左右的老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科技恐惧症”。其具体表现为:电脑不敢开、手机不会打、短信不懂发……通常总是一件家电产品进门,子孙辈们便要做一件“功课”:义务培训老人,或者为老人设定简易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小非 《老人世界》2011,(8):22-24
退休后,老人们颐养天年可谓理所当然。可是,有—部分老人乐于发挥余热,自愿再找份工作,成为“退休打工族”的一员。不少企业也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热衷于聘用退休人员。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退休后打工不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遇到劳动纠纷时,劳动部门无法认定“工伤”,法院还有可能驳回诉讼请求……面对一系列的维权困境,法律界人士提醒,如果家有“退休打工族”人员,请一定要签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以便维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