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全国19个省市开展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对口支援建设,并将“民生为主,惠及百姓”作为首要原则。深圳市在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建设中,将社会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因此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深圳市民政局、喀什市民政局、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成立了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社会工作站和喀什市社会工作者协会。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权利看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十七大报告中,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题,提出了“民生六大任务”。这与社会政策理论中主张的公民的六项社会权利——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居住权和资产拥有权——完全契合,其中与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相关的有几点:  相似文献   

3.
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当下“时髦”的热议话题,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等相关词汇频繁出现在党的报告文件中。其实,早在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做出了整体战略部署,确定了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会议再次强调: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战略是对中央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的深化和发展,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张昀  蒙雪影 《职业时空》2008,4(2):43-44
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更加突出了教育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几十处提到“和谐”二字,从中可以看出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愿望。作为培养人才高地的大学,是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老年》2008,(3):5-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把社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作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现实载体。如何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发挥其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功能,成为当前社会建设进程中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在2014年的工作中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艾’,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如何落实这些要求,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工作,对各级政府来说是一个难题,涉及千头万绪的工作。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都是宏大的社会工程,要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一要有合理的体制机制,二要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三要有宏大的和高水平的人员队伍。因此,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社会治理方式的要求,除了要继续加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以外,还应该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7月22日,北京市老龄委召开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保障民生”为主题的养老工作大会。会议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全市养老工作,研究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养老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阐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和基本途径,也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享有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老年人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共享者。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老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年世界》2006,(2):40-40
《市场报》报道,“关注民生”被列入中央经济工作八大计划之一,和谐社会建设被单独提出,2006年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上海进一步加快社会建设步伐,坚持做优做强公共服务,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居民生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为“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当前,上海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建设的机遇将更好、要求将更高、压力将更大。为此,根据“十八大”的战略部署,2013年上海的社会建设既要守住民生底线,确保社会稳定,又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推进社会发展,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主题,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五个有”的目标任务,其中的“老有所养”正是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所提出来的。它不仅为今后老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同时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思想和动力源泉。发展老龄事业,就是要把解决全社会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作为中心任务,紧密围绕“老有所养”描绘蓝图。规划发展,探索实践,大做文章,从而使每个老年人都能平等地参与和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推动和普及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应该说是一项立足中国国情,顺应全国广大老年人的民意,惠及亿万老年人利益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4.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先行先试的突击队,以前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中独领风骚,如今在社会建设方面同样起到了示范作用。 所谓“建设幸福广东”,其实质是以民生为重点,以人为本位,在个人层面,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沟通和理解;在资源层面,加快社会资源的不断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组织层面,推动各种组织相互联结,形成强大的社会组织网络。如果在社会建设方面做到了人员的互动、资源的互通、组织的互联,  相似文献   

15.
改善民生,需要融入“助人自助”的理念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仅为民政工作,而且为各级机关、各社会团体指明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迫切需要融入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价值观、融入社会工作科学的助人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到社会管理各层面中。如,传统的民政救济工作是自上而下的救助行为,在救济过程开展的居民评议、收入公示、公益劳动等都或多或少带有强制性、惩罚性、警示性的意味。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往往把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作为面向各类社会问题的管理机制。但笔者以为,如果我们从源头治理的视角看,这一社会管理机制更具一般的意义,即更具强化日常生活实践治理的意义。因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以“民生建设年”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维权工作重心下移,维权与维稳工作并重,立足妇女民生诉求,加强基层维权服务,取得了良好反响,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兼谈城乡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振宇  孙久文 《城市》2009,(9):19-24
十七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并且首次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可以被视为党中央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更深入认识而作出的总体判断。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密不可分,它充分体现了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理念。这说明,十七大之后,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推进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卫生医疗等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中山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借此东风,中山市社会工作得到了加速发展。 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医师”,社会工作在社会建设中作用日益凸显。广东省中山市委、市政府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高度将社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不断推动社会工作突破发展,开创了中山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一镇一品推进,形成多种模式多元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快速转型期,我国既有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遇到社会矛盾频发,社会问题尖锐化、复杂化的挑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践行,党和政府越来越强调改善民生,强调为民服务和把好事办好。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给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善民生、好事做好,是对以往政府过分强调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特别是忽视基本民生做法的一种矫正,也是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