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旨在讨论模糊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虚对实,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的准确语言;以虚对虚,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以实对虚,以精确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等角度探讨模糊语言翻译的方法.在翻译文学模糊语言中,译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作用,使译文文本同原文一样呈开放性的结构,让译文读者介入其中,去解读,去阐释,从而获得共鸣.  相似文献   

2.
低幼儿童的天性爱听儿童故事。教师、家长能否绘声绘色讲故事,不仅决定着孩子们“听赏”兴趣和效果,也影响其语感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儿童故事语言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要求其讲述表现方法为:人物语言“个性化”,叙述语言“角色化”。人物语言“个性化”方法:1.不同人物,以不同音色声音造型;2.不同性格,以适当语调生动表现;3.不同情境,以相应变化立体活现。叙述语言“角色化”方法:1.设想叙述人可能角;2.选定讲述人具体角色;3.找准讲述人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及其对商务英语教学的积极反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测试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科学、合理的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起着积极的反拨作用。本文论述了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回顾了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与形成、主要特征及测试原则;把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和结构主义、社会语言学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探讨了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积极反拨——以商务背景下交际语言能力的培养定位教学目标,以真实性为原则确定教学材料、设计教学任务,以互动性为原则、交际法为范畴拓展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网络空间语言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当前网络空间的语言问题可梳理为语言失范问题、语言多样性与纯洁性问题、语言暴力问题。在生态语言学视阈下,应展开相应的网络空间语言规划与治理,包括抵制破坏性话语,推广有益性话语,以规范网络空间语言;增强网民规范意识,提升网民媒介素养,以优化网络空间环境;加强网络空间立法,推进网络实名制,以增加网络违法成本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实施,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需求也随之增多。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语言的顺利沟通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和先导。如何满足该地区在"一带一路"新时期的语言需求,提升当地语言能力,语言服务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区域语言服务为研究视角,解析并拓展了语言服务的时代内涵;分析了丝路经济带核心区语言服务的特点;阐明了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服务的紧迫性、重要性;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探讨了该地区实施语言服务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20年是新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第三个黄金期.这一时期的工作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主要工作成就可概括为8个方面: (1)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大力推广普通话; (2) 颁布《国家通用规范汉字表》, 不断完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3) 开展语言文字国情调查, 启动语言保护工程; (4) 传承中华经典; (5) 语言扶贫; (6) 加强语言科学研究; (7) 努力做好港澳台语言工作; (8) 语言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这些工作体现了语言规划学的若干理念, 如具有语言资源意识, 尊重语言多样性; 具有语言生活意识, 形成以国家通用语言为主导的和谐多语生活, 科学处理语言关系; 具有信息化意识, 以互联网和语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主线; 用"大语言观"的视野, 全方位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要转变教育理念,由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转向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不断拓展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信息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采用比较法教学,便于学生把握语言的规律和特性,有利于语言的辨析与区分;选择精当新颖的范例,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要义及细微差异;加强语言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一种复杂动态系统。语言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各类语言符号相互联系和演变的过程中。支持这一论断的可靠证据是语言以复杂的神经网络为生理基础,这一基础也为从网络结构角度认知语言复杂系统提供了现实依据。语言网络观具备从语言学内部到语言学外部多学科理论的支撑:语言学内部有较完整的以语言网络为基础的语言学理论——神经认知语言学与词语法;语言学外部有以认知科学为主导的神经、生理、心理学实验证据;复杂网络技术的发展革新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为建立语言的统计模型提供了新思路。现有语言网络研究成果证明了基于网络观的语言研究具备充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日常语言是哲学语言产生的基础,但哲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相互区别.日常语言具有经验性、非系统性和含混性等特征;哲学语言具有超验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特点.探讨日常语言和哲学语言的差异性,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哲学语言的本质,以表达哲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写作思维与语言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多变性 ,这主要表现在 :思维与语言并不是同步产生与发展的 ;没有语言的参与也能进行思维 ;两种不同存在形式的语言即“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互为转化。因此 ,在了解、掌握思维与语言 ,“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的关系及其特殊性的基础上 ,应扩展思维空间 ,多途径进行思维与语言的训练 ,以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哲学理性的思辨进程和语言存在问题的揭示,尝试先验语言学构建的思考,探寻语言存在的理性回归之路。哲学理性的思辨进程以理性存在为前提,并通过理性存在的本质展示人之"语言"的先天必然性;作为理性主体经验的语言过程总是表现为先验的纯粹语言形式在经验直观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凭借理性的纯粹思辨和先验形式存在,理性主体必然地要在经验的语言现象之上构建起语言存在原因的先验世界;在语言存在的问题上,理性思辨的目标不是经验过程的语言现象、语言条件和语法规律,而是其绝对的源泉、无条件者和纯粹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辨析语言变化的不同观点和语言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以时间纵轴对语言在历史上的整个变化;在同一时代范围内,由于社会阶层的需求、强势文化的冲击、地域差异以及新技术的使用对群体语言变化的影响;以及微观的个体语言的变化,如个人年龄、性别、性格、教养、受教育程度、使用语言的环境和背景等。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以他的创新风格、熟练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感情表现树立了他在世界文坛的稳定形象.这里以海明威<印第安营地>为文本,通过对文本语言特色的阐释,分析海明威小说的写作特色.认为海明威<印第安营地>用简单的句子结构、朴实的语言以及独特的"电报式对白"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充分体现了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言模块的角度去阐释语法隐喻现象。人脑中独立的语言模块以一定的规则对语言形式结构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功能语法认为语言的元功能可以通过语法隐喻得以实现。本文认为,模块理论与功能主义在语法隐喻上具有统一性。语法隐喻发生在人的元认知策略、社会和语用等因素的作用下,是一个语言使用的编码过程,它表明语言是动态系统。语法隐喻改变和塑造语言,使语言的使用体现出了灵活性;同时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语法隐喻现象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写作思维与语言的发展流向呈现出一种多变性 ,这主要表现在 :思维与语言并不是同步产生与发展的 ;没有语言的参与也能进行思维 ;两种不同存在形式的语言即“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互为转化。因此 ,在了解、掌握思维与语言 ,“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的关系及其特殊性的基础上 ,应扩展思维空间 ,多途径进行思维与语言的训练 ,以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高级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问题,首先概述解决该问题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然后,以BASIC语言为例,详细论述高级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具体做法;最后给出实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认为言语行为包含以言表义和以言行事这双重结构。以言表义体现了言者的语言资质,以言行事体现了言者的交往资质。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割裂了言语行为双重结构间的内在联系,前者只关注语言本身,专注于译本的内部研究;后者从影响语言的外部因素着手,专注于译本的外部研究。以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为基础进行译本研究既能根据语言的构成性规则考察译本的语言资质,又能根据言语的协调性规则考察译本的交往资质,对译本进行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赵阶彬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4):75-77,71
沃尔夫假设是学术界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沃尔夫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思维相对于语言而存在;各民族的语言不同,思维也不同。但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语言只是以一种细微的形式影响着思维过程。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思维和认识也有相同和相似之处。从英语和汉语存现句的比较分析中,揭示了语言共性的存在,证明了沃尔夫假设不合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雅斯贝尔斯论交往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强调交往的条件,并将其归结为主体性、语言、爱等三个方面,其中的“主体性”条件指交往主体在交往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其参与交往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语言”的条件指任何交往都必须以可理解的语言为前提,“爱”的条件指主体在交往活动中需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彼此谅解。交往所需依赖的这三个条件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主体性是“语言”和“爱”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主体性,交往主体才能掌握“语言”,并具备发乎内心的真诚的“爱”;“语言”和“爱”是对主体性的深化,只有掌握了“语言”,并了悟了“爱”,主体才能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参与交往。  相似文献   

20.
以语篇重建任务为中心的整体语言教学模式是为克服传统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中心的零碎语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该模式不仅把英语视为语言知识的载体,更将其视为信息的载体。教师通过任务的提出为先导,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参与围绕语篇解构和重建的听说读写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不断地运用目的语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从而产生综合效应,推动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