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广州市正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1+15”政策文件是广州科学发展的总体“线路图”。广州市非中共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结合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围绕“如何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开展了调研和思考,积极为建设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了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提出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等建设“幸福广东”几大重点工作。2011年初召开的中共广州市委九届十次会议上,市委书记张广宁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把建设幸福广州作为“十二五”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理解“幸福广州”的内涵,如何提高社会的和谐度和人们的幸福感来建设“幸福广州”?广州市第14期非中共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际,畅谈了对“幸福广州”的理解,积极为建设“幸福广州”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将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站在新的起点上,广州究竟该如何贯彻落实《纲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第13期非中共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学以致用,围绕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定位与发展思路、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社会事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指导思想,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的城市发展道路,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借鉴韩国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步入新历史阶段的重要战略部署。贯彻这一战略部署,要吸纳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切实采取措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重视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新型农民;坚持走跨区域共同发展、全民广泛参与的道路,并分步骤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综合性发展"构成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这一战略部署的基本人文底蕴;与此相适应,"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分别构成了这一战略部署的实践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处于发展的攻坚阶段,当然也是关键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我国政府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个概念,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应该是朝着低碳经济这个方向前进。同时城市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构建我们的低碳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属于低碳城市:能源和资源使用过程中高效率、低排放、低污染。但是要做到这几个方面,又要通过一些措施,主要是要进行发展模式转变和经济产业经济的调整等。转变到低碳经济要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就业,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低碳城市来说,在制定城市规划的发展策略中,我们应该推广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减排技术,因此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贯通低碳理念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以此问题为出发点,分析我国城市规划中该采取那些符合低碳理念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和本土化经营并存态势下,面对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以及新行业、新岗位(群)不断涌现,作为服务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应积极"响应"和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办出特色,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再上新台阶。本文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围绕高职教育服务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规律和客观要求,遵循校企社政四方共建平台原则、高职教育与社会服务互促互进原则,进行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与广州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3年8月21日至22日,由广州市宗教文化交流会、广州大学联合主办的"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与宗教文化建设论坛"在广州市广东迎宾馆召开。论坛就广州加强宗教文化建设与新型城市化发展、弘扬优秀宗教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宗教文化建设与创新宗教事务管理、深入宗教文化研究与宗教文化资料整理保护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讨,既彰显了广州宗教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特色,也揭示了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广州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对推动广州宗教文化建设,助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郊区化的启示──郊区发展在我国城市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富裕的道路,要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扩散郊区化是必不可少的。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郊区化国家。城市向近郊、远郊分散,形成一种新型的城市──标准都市统计地区(大城市圈)。新型城市使长期困绕城市的社会、经济问题趋于消失,使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向郊区、向遥远的乡村扩散,使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研究美国的郊区化,无疑对我国当今城市化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一、郊区化的深层原因近代城市的出现向贫困的乡村展现出强烈的示范效应,诱惑着乡村人口源源不断地向城市流动。社会流动给城市经济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指导思想,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的城市发展道路,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建设宜居幸福生态文明城市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青岛建设宜居幸福生态文明城市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民营经济发展不强、营商环境不理想等挑战。因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吸引人在此创业,与此同时不断改善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对于青岛建设宜居幸福生态文明城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扼要介绍邓小平的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渐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地区发展战略内容的基础上,分别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战略是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战略。同时也指出邓小平的这个战略是对现有区域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包容性城市。包容性城市有助于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土地扩张和人口转移的"浅度城市化"模式,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社会融合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地区在率先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一个战略性任务就是要转变传统城市化发展模式,率先建设符合"两型社会"基本要求,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包容性城市群目标。长三角地区建设包容性城市群,需要构造包容性产业结构与就业体系、包容性的收入分配制度、包容性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系、包容性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等,从社会、经济、空间、制度等多维度,实现城市包容性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为了实现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走低碳发展路径,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可靠模式.文章在分析了西部城市群低碳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TIRPAT模型对产生此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城市经济规模是影响能源消费碳排量程度最深的因素这一结果.最后针对原因提出加大城乡规划的引导作用;创新地方政府考评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体制;倡导低碳化生活方式等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一战略决策的提出标志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理念。全力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开阔的政治视野下充满政治智慧与勇气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代物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其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增长模式转型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实践.面对日益严峻的低碳与高成本压力,广州走高端物流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广州推动低碳发展,建设高端物流体系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需要进一步积极拓展高端物流的载体,构筑高端物流的发展平台,优化与完善高端物流的发展环境,确立高端物流发展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了北仑今后五今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七条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今日南国》2007,(6):32-33
1“以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与建设、推动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为议题,召开专题协商会。”这是在3月3日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代表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做工作报告,对2007年工作进行部署时提出的。广西提出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这一战略构想后,引起了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全国政协把“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列为今年专题协商的重点课题,并于2006年11月派出了专题调研组赴广西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为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的战略目标,并初步揭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发展道路、方针政策和科技依托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工业化发展道路,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