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日本女性经济学系列政策实施以来,主要面临着女性就业质量难以提高、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效果不明显及加剧女性生育低迷等困境。分析得知,传统文化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与劳动力市场歧视及女性就业与社会少子化之间的矛盾共同构成了女性经济学政策困境的主要成因。从目前来看,该系列政策在提高女性就业质量和推动日本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日本人口与劳动力短缺问题。但日本女性经济学政策仍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有益启示。当前中国同样面临着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可借鉴日本女性经济学政策经验,重视和促进女性就业,规范劳动力市场制度,制定和完善针对女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全面挖掘女性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日本右翼势力公开宣称日本在东北的殖民教育统治促进了“东北教育现代化”,这种“侵略有功论”抹煞了历史的真实,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洲国实施的文化教育是一种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目的在于建立以日本文化为本位的殖民地文化,培养忠于日本侵略者的顺民和为其掠夺资源的劳动力,使中国永远成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它摧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造成了中国一段时期内文化教育的落后。反思这段历史留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民文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作为一个农村经济强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仍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2012年江苏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随着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提高,其人均纯收入明显向高收入层次靠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其人均纯收入大多数进入高水平行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宗族文化增强了族群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深刻影响着家族成员的行为和活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探究了宗族文化对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宗族文化将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概率,且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进一步地,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这再次印证了本文的结论。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宗族文化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在不同的年龄、家庭收入水平及地区的群体中具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机制分析得出,宗族主要通过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和促进社会关系两个途径来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是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而迅速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素质,又是实现这一战略任务的关键。本文拟对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 山东省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 (一)山东劳动力资源基本状况。据1987年抽样调查,同1982年相比,山东省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53人提高到519人,高中文化程度的由5881人提高到6327人,初中文化程度的由17758人提高到22450人。但劳动力资源低文化素质这一基本特征并未根本改观。尤其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还相当低下,1987年山东所有县(不含  相似文献   

6.
结构方程模型在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影响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验证了劳动力的转移对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并且得出城市化水平、文化程度及乡镇企业规模对各地区劳动力分布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从而间接的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日本语言的内在文化性、外在文化性及日本语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言文化思想根源是构建日本语言文化体系研究的基本内容。培养文化理解能力,开阔视野、拓宽思维,提高文化修养是构建日本语言文化体系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日本社会国际化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女性群体、残障群体、性的少数群体、移民群体、少数族裔群体、留学生群体等造成的文化多样性问题引起日本高等教育的关注。日本的大学通过设立文化多样性推动部门试图创造平等受教育的环境和整合多样性文化资源,使少数群体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推动日本文化创新并提高国际化参与度。日本高校中的多元文化共生教育实践体现了平等主义、全球视野和文化尊重与创造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农村劳动力开发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长期均衡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开发的成本、未来预期以及劳动力自身的文化状况往往成为制约劳动力开发的关键因素。对此,我们应该探寻这些制约因素背后存在的制度性问题,从而提出合理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我国1996~2003年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与收入结构。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最大;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农村劳动力以家庭经济收入为主,其次是工资性收入,二者占总收入的90%以上,收入结构与各地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综合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制约着收入结构的改善和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关。只有理解语言及其所依存的文化,才能实现有效交际。日本语言包含了日本民族的行为习惯、审美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精神,日语的发展和变化对中日跨文化交际必然产生影响。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有利于学生在理解日本文化的基础上使用日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家庭投资教育是教育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家庭提高文化素养,改善劳动力质量结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与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劳动中解脱出来这一社会问题。提出如何将这部分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国家提出了将其转向职业教育,由职业教育将其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对于解放该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等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断裂、"留守学生"问题凸现、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商务日语教学是传授日本国语言知识、提高与日本国商务交往活动中的语言沟通能力的外语教学课程.在商务日语教学中导入日本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日本社会及企业的文化习俗,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对日商务交际沟通能力、在今后的商务活动中更能被对方认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探讨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导入日本企业文化知识的方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跨区域流动不仅改善了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也使得城市的文化多样性特征日益突出。本研究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以出生地为基础构建文化多样性指数,并检验其对个体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多样性水平每增加0.1,个体选择创业的概率将增加1.07个百分点。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从不同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本研究的结论依然保持不变。机制检验发现,文化多样性主要通过知识溢出和技能互补两个渠道提高了个体选择创业的概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大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力度,促进劳动力资源的跨区域流动,针对不同类型的创业者采取差异化的扶持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运动的各个侧面。在生产中主要表现为劳动力素质的持续优化,在消费中主要表现为消费结构类型的递进。然而生产力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都可以在文化消费中较为充分地反映出来。首先,文化消费是实现劳动力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因素之一,它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其次,文化消费的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农业经济发展史上,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下,农业劳动力的数量相对和绝对减少,而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则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量与质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总趋势,是农业经济发展及其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其基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和包括农业在内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遵循上述一般规律,又要注意我国的国情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解决我国农业中大量过剩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并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农业经济发展史上,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下,农业劳动力的数量相对和绝对减少,而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则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量与质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总趋势,是农业经济发展及其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其基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和包括农业在内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遵循上述一般规律,又要注意我国的国情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解决我国农业中大量过剩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并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20.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科学文化人才。目前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不适应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更新观念,落实教育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学习路子;完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构筑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培养各类科学文化人才,巩固教育成果等多种方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