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从毛泽东的“和平统一”到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再到党的十四大和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正式确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根本方针的演变历程、时代背景及深远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既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又符合马列主义基本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是解决国际事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最好方针,具有强大生命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论述毛泽东、邓小平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近20年中国政治文化发展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2 0年的中国政治文化发展是伴随改革开放 ,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改革进程曲折前进的 ,既有成就又存在问题。成就 :政治生活主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民主、服务经济转变 ;国家职能———由单一政治职能向综合治理转变 ;政党功能———从统包一切向“有所不为”的执政党政治领导方式转变 ;民主观———增添了新时期的新内容 ;法治———由法律虚无主义转变为依法治国、依法办事 ;政治决策———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化 ,并有决策的社会参与等等。主要问题 :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问题 ;反文化现象的遏制问题 ;公民政治文化分布不平衡问题 ;政治文化及相关学科建设严重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因受“五四”反传统思潮的影响 ,错误地全盘否定儒家经典、古代文学、科举制度和中国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载体———中国古代文人 ,并在西方学术界、文学界产生不良影响 ,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4.
关于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战略实践的成果,传统认识是:中共在提出“和平解放台湾”方针后,便加紧了对台争取工作,只因蒋介石顽固坚持反共立场,和平统一祖国的事业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显然,此判断有失偏颇。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长达20余年的战略实践,为后来者揭开了和平统一的崭新一页,作了根本性的铺垫;当是后来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略形成的历史根基与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5.
自从台湾问题产生以来,50多年间,随着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由“解放台湾”发展成“和平统一”。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毛泽东时期实行“解放台湾”的方针;邓小平时期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江泽民时期在邓小平制定的方针政策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原则,并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和平统一模式,并已在香港、澳门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也有人提出了与“一国两制”不相同的多种统一模式,特别在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方面,人们表示了异常的关注,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和平统一模式,人们都希望所提的模式将成为“最佳模式”。根据现有的资料,除邓小  相似文献   

7.
关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依据,主要是: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设想及其实践,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关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从确定解决方针到初构基本思想,再到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了概述;关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贡献,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突破;对和平共处原则的成功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及其建设社会主义也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的六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对台工作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举措:如把两岸定位为“共同家园”、“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两岸关系的实质是“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题”;把两岸现状定位为“尚未统一”,不承认分裂;确定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过程论”,把两岸统一的途径定位为“共议统一”;关于谈判对象,提出“新团结说”;构建未来“一个中国”的方式是海峡两岸“共同缔造”一个新中国,等等。这些理论观点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平统一”思想的一脉相承和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9.
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对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繁荣有巨大的作用,也有益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为此,结合武汉市实际情况,对如何促进武汉与台湾经贸关系的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民粹主义与民本主义的认知,主要是以对脑体分工的曲解为前提,将士从农工商的复杂关系里剥离出来,使士人形成“知识原罪意识”;再以“知识原罪”为逻辑起点,推演出传统士人特有的民粹心态和带有歧义的民本主义价值观。这种通过“重农———重民———民本”的逻辑推进而植入对士人的复杂认知过程,决定了士人的社会定位与自我定位:他们既被贬,也自贬。中国传统社会,是从对士人的隐蔽性贬抑转向公开实施反智主义的政策;使士人在社会地位不断降低的同时,不得不走上依附体制的道路。他们依附体制的心理轨迹与封建制度的刚性规定不期而合:一是由进入庙堂而“恒产化”形成的顺向耦合;二是知识罪恶感与反智主义政策的无奈耦合。这两种耦合强化了他们对体制的依附性,给中国知识分子以后的角色转换带来了难度。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不是“无对”的,它的存在、运动及其变化过程都离不开自己的对立面———反文化。文化的本质是趋向有序化,增序、减熵。反文化的本质是趋于无序化,减序、增熵。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十年,我们遇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两个“凡是”的问题,改革开放的问题,“一国两制”的问题,等等。邓小平同志说:“有好多问题不能用老办法去解决,能否找个新办法?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去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39页;以下凡引此书仅写页数。) 关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巳成为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提出港澳地区要用较长时间和平过渡 ;新中国建立后对香港采取“长期打算 ,充分利用”的方针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毛泽东倡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毛泽东这些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现实基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中国必须统一 ,主权不可动摇 ;目的是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保持台湾、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 ,使大陆与港澳台和平共处 ,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因此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途径 ,是对毛泽东和平统一祖国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总结历史经验,根据国际国内的条件提出的和平统一的总方针总政策。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获得的巨大成功,它对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被,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着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  相似文献   

15.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谈判,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正是在中共第一、第二代领导人有关思想的基础上,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总书记1995年1月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分阶段、有步骤进行的主张。这一主张经过4年来的实践,越来越得到台湾各界人士的响应,两岸关系也因此而展现出进行政治谈判的前景。 众所周知,江泽民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后,海协便积极筹备第二次“汪辜会谈”。唯因李登辉于6月初访美,在国际上大搞分裂祖国的活动,致使两岸会谈难以进行。祖国大陆的反分裂,反“台独”和一个中国的主张得到举世公认,台湾民众也普遍要求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事实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台独分子”歪曲和抹杀毛泽东在和平统一台湾问题上的贡献。本文从四个方面分阶段地论述和回答了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审时度势,逐步调整对台政策;开辟渠道,争取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照顾利益,周全设计和平统一框架;讲究策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书法发展史上,易道文化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保证了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然而,当代一些“现代派书家”却严重背离了易道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否定汉字———对易道“意象”思维的背离;二、否定毛笔———对易道生命哲学的背离;三、否定传统审美观念———对易道“和合”原则的背离。由于这些背离,导致了“现代书法”的诸多弊端,因此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在所难免。文化回归,精神回归,是中国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下的澳门法域自成一体,并独具特色。澳门法域的基本框架及特色主要有四个方面:政制模式———“行政主导”,与立法协调又制约;立法体制———“高度自治”,中央具有监督权;法律体系———以基本法依据,实现法律本地化;司法制度———保持“司法独立”,推进区际司法协助。澳门法域的日益完善,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在“一国两制”下的多法域格局中,应当加强内地与澳门法域的相互认识和沟通,努力实现法域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相似文献   

19.
关于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战略实践的成果,传统认识是:中共在提出“和平解放台湾”方针后,便加紧了对台争取工作,只因蒋介石顽固坚持反共立场,和平统一祖国的事业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显然,此判断有失偏颇。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长达20余年的战略实践,为后来者揭开了和平统一的崭新一页,作了根本性的铺垫;当是后来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略形成的历史根基与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本主义主体性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本主义主体性思想肇始于叔本华 ,形成于基尔凯戈尔和尼采。其主要思想表现在五个方面 ,即主体———具体的个人 :非理性的规定性 ;内在体验———唯一的尺度 :“自”予事物的存在以价值 ;绝对自由———无限制的创造性 ;人生之路———成为你自己 ;认识———真理 :非理性的产物。对主体性思想的探析与评价 ,有助于哲学主体性问题研究沿着健康的思想轨道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